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國家高度關注香港科創發展
  香港訊 2003年,我國首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來香港時,曾在培僑中學種下一棵小樹苗。19年,小樹苗已成大樹,香港青年與太空的距離更近了一步。
  2022年10月31日,空間站夢天實驗艙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我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也於前不久啓動,並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
  對於香港的科技創新發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始終牽掛於心。他多次表達對香港科創發展的關心關懷,爲香港着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指明方向:
  “國家已將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納入‘十四五’規劃,對香港有很高的期望。”
  “促進香港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爲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發揮内地和香港各自的科技優勢,爲香港和内地經濟發展、民生改善作出貢獻,是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題中應有之義。”
  【香港科創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今年6月30日,習近平考察香港科學園,與園内科學工作者、青年創業家見面。交流時,他再三强調香港科創的優勢和我們的國際水平,希望我們能積極發揮這方面所長,貢獻國家所需。這一點總書記始終牽掛於心。”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黄錦輝對記者表示。
  發展創新科技,是香港面臨的歷史機遇和戰略選擇。香港科技大學副研究員吴池力認爲,對目前的香港而言,是否能繼續實現飛躍,科技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突破口。
  香港特區立法會科技創新界議員邱達根分析稱,香港之前側重於金融和房地産等領域,但忽略了科創的重要性。實際上,科技是國家的核心競争力。
  “香港進一步發展科創,可以給年輕人提供更多機會,促進産業多元化,更能助力國家建設科技强國。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香港是國際人才儲備庫,是促進人才引進來和走出去的絶佳窗口。”邱達根説。
  中山大學粤港澳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陳廣漢表示,發展科創有利於香港對經濟結構進行調整,解决發展後勁不足的問題。他認爲,香港在科研能力、創新能力、人才流動等方面都有獨特優勢,但在科技與實體經濟的結合上還存在不足。
  在習近平的關心和中央政府的支持下,一系列務實舉措落地實施。
  “‘十四五’規劃肯定香港科創和國際化優勢,要把香港打造爲‘國際創科中心’。爲配合這方面發展,國家推出多項内地與香港的合作計劃,例如落馬洲河套區港深科創合作、研究資金過河等。”黄錦輝表示。
  吴池力介紹,近十年來,中央陸續向香港的高校和科研機構開放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科技部和各省市的科技項目。
  “同時,中央支持在港建立1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鼓勵香港的科技企業到内地發展,鼓勵香港和内地科研人才交流,鼓勵港籍青年到内地進行科創工作,極大促進了香港科創事業的發展。”吴池力説。
  【香港科創發展的底氣與前景】
  近年來,香港多次參與國家航天任務,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團隊曾多次與内地專家携手研製出多項太空儀器,爲國家月球探測、火星探測等任務提供支持。
  “國家在香港選拔載荷專家,反映國家對香港科學教育及青年人的重視。”黄錦輝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香港或出現一位“中國航天員”。
  在吴池力看來,參與國家航天任務,對於提昇香港的科研能力和培養科研人才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邱達根認爲,國家給予最重要的支持是信心。“一直以來,香港發展科創相對欠缺信心,而國家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爲香港發展科創給予底氣,也讓香港人對科創認知不斷提昇,有更多青年人主動投身科創發展。”
  在陳廣漢看來,香港對於粤港澳大灣區的科創發展有着重要作用。“香港的科技創新能力突出,廣州、深圳、東莞等地的製造業發達,成果轉化能力强,内地在經費投入和人才支持上也能彌補香港不足,彼此互補,可在大灣區形成從研發、成果轉化到産品製造的科技創新體系,發展空間廣闊。”
  “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如今,港人上太空出差已不再遥不可及。展望未來,習近平牽掛的香港創新科技必將大有作爲,香港定將繼續爲建設科技强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袁秀月、戴小橦)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