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指尖操作系統,機器人建房!
江門進入智能建造時代




  清掃、打磨、噴涂……這些傳統建築行業中充滿粉塵飛揚的場景,在江門這個工地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臺臺粉紅色智能機器人發出的操作聲,年輕的智能建造産業技師拿着iPad,流暢地操作着控制系統,並觀察機器人的運行,工地乾净整潔,一切都充滿了科技感。
  這是日前記者在江門碧桂園濱江天元項目施工現場看到的景象。這些建築機器人的使用,不僅提高了施工質量和效率,而且保障了施工安全,降低了勞動强度;同時,吸引年輕人進入工地,重塑行業尊嚴。那麽,建築機器人建房給一綫工人和行業帶來怎樣的變革?進入智能建造時代,企業轉型昇級又有怎樣的新機遇?
  機器人建房,
  一綫工人轉型智能建造産業技師

  9月26日,記者乘坐智能施工昇降機來到碧桂園濱江天元6號樓13樓的施工現場,測量、螺杆洞封堵、打磨多款身披粉紅色外衣的機器人,在智能建造産業技師的“指揮”下,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
  “螺杆洞封堵機器人,只要13秒就能自動‘堵’住一個孔洞。”許期明一邊走一邊指着正在施工的機器人説:“通過測量機器人識别(測量)所有拼縫、龍骨及爆點等缺陷數據信息,混凝土天花打磨機器人可以全自動完成對天花板的打磨作業,打磨效率約爲人工打磨效率的2倍,而且具備自動吸塵的功能。”
  今年7月,許期明畢業於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建築工程技術專業,去年開始他就已經在項目現場進行實習操作。“我的畢業論文就是圍遶操作建築機器人設計的,可能没有太高深的理論,但是有很强的實踐性。”
  許期明的很多同學也進入智能建築行業。“施工環境舒適,不是簡單地從事體力勞動、干苦活,可以發揮學到的知識。”許期明説:“要成爲一名合格的智能建造産業技師,要做到四會:會操作、懂維修、會補料、會現場協調。”這是一項綜合性很强的工作,而且隨着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需要不斷學習提昇。
  “我之前是從事傳統裝飾行業,看到碧桂園招聘智能建造技師,心動被吸引,然後才報名應聘。”江門碧桂園濱江天元項目機器人應用工程師助理楊軍説,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後,他正式進入工地,主要負責操控膩子打磨機器人。
  “經過這幾個月的工作,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使用機器人打磨,工作效率比人工提高了2倍,幾乎没有灰塵,工作環境比傳統建築工地好太多了。”楊軍説,現在自己也還是在一個不斷學習的階段,目標是以後可以操作更多類型的機器人,掌握更全面的機器人技術知識,提昇職業技能,做一名真正的智能建造産業技師。
  正是因爲有别於傳統的建築環境,越來越多像楊軍這樣的年輕人加入“智能建造”,對此,江門市房地産行業協會會長葉澤權表示,機器人建房,改善施工環境,保護工人健康,吸引更多年輕人進入,有利於建築行業的長遠發展。
  替代昇級,
  傳統建築行業實現“華麗轉身”

  碧桂園濱江天元作爲江門首個機器人建房項目,建築機器人運用到房屋建造的各個環節。記者跟隨江門碧桂園濱江天元項目工程師洪燦走進建築機器人停放區,各種不同類型的機器人有序的停放着,有的在充電,有的在調試。洪燦介紹,目前項目有測量機器人、建築清掃機器人、螺杆洞封堵機器人、混凝土天花打磨機器人、室内噴涂機器人等八大類别30餘款建築機器人。
  “我大學畢業後進入集團工作,之前是負責傳統的建房方式,一年多前統籌項目機器人建房,對智能建造有深刻的感受。”洪燦告訴記者,在碧桂園濱江天元項目,機器人施工運用到搬磚、地面整平、墻面天花打磨等多個環節,洪燦負責統籌機器人施工,給智能建造産業技師分配施工任務,同時與機器人製造方對接,負責處理協調工作。
  在洪燦看來,與傳統建築方式相比,建築機器人優勢明顯,如能保障施工安全、提昇施工質量、提高施工效率,同時能提昇建築施工綜合效益。
  “傳統人工高空作業危險係數高,而外墻噴涂機器人代替人工後,如蜘蛛俠般在外墻自如爬昇,不僅噴涂效率可以達到人工作業的3至5倍,保障了安全性,還可以縮短工期,提高經濟效益。”洪燦説,還有像傳統施工如打磨、粉刷等作業,粉塵多,容易引發塵肺病,隨着噴涂機器人、混凝土天花打磨機器人、混凝土内墻面打磨機器人的應用,具備自動吸塵的功能,改善施工作業環境,减少粉塵對人體的傷害。
  江門市房地産行業協會會長葉澤權在參觀碧桂園濱江天元後深有感觸地説,隨着購房者對住房品質需求的不斷提昇,對房屋質量和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機器人建房是順應行業的發展趨勢,機器人建房,讓房屋的標準和質量更有保障,看好機器人建房的前景,未來可期。
  智能建造,
  企業轉型昇級的新機遇

  隨着機器人建房成爲現實,智能建造時代正式到來,需要傳統民營企業轉型昇級,碧桂園率先行動,2018年7月,碧桂園全資子公司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成立,聚焦建築機器人等産品的研發、生産與應用,助力建築業轉型昇級。今年以來,碧桂園轉型昇級加速,6月份宣佈成立科技建築集團,深度聚焦科技建造方式,意味着建築機器人全面進入商用領域。
  近年來,政策利好持續釋放,碧桂園建築機器人迎來風口期。2020年多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要以大力發展建築工業化爲載體,以數字化、智能化昇級爲動力,創新突破相關核心技術,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設各環節的應用。
  今年6月,工信部發佈《關於農業、建築、醫療、礦山領域機器人應用優秀場景名單的公示》,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獲批外墻噴涂、室内噴涂、地磚鋪貼三個建築領域機器人應用優秀場景。
  截至2022年8月,博智林已有31款建築機器人投入商業化應用,服務覆蓋29個省份超600個項目;累計交付超1500臺,累計應用施工超1000萬平方米,像江門碧桂園濱江天元項目現場施工的機器人都是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研發製造。
  目前,博智林已遞交專利有效申請3700多項,獲授權超2000項;相關研發産品相繼斬獲中國專利奬、IF設計奬、紅點奬、IDEA奬、紅星奬、金蘆葦奬等衆多奬項;相關機器人技術已在國家科技成果鑒定中獲得五項國際領先、一項國際先進的綜合評價。
  毋庸置疑,智能建造正在深刻改變建築行業,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丁烈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説,智能建造將推動建築産業變革昇級,建築産品向數字化轉變,建造模式向工業化轉變,經營理念嚮服務化轉變,市場形態向平臺化轉變,行業管理向治理現代化轉變,開啓建築産業新紀元。(來源、授權:南方都市報)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