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中國産業發展綜合實力穩步提昇
連續12年保持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

   北京訊 9月13日,上海海通國際汽車碼頭,1萬臺上汽集團名爵品牌純電動車駛上滚裝船,起運歐洲,創下中國品牌單次最大批量純電動汽車出口紀録。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汽車企業出口181.7萬輛,同比增長52.8%,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34萬輛,同比增長97.4%。大批量進軍歐洲市場,標誌着我國汽車産業國際化發展取得新突破。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强領導下,我國産業發展綜合實力穩步提昇,核心競争力持續增强,國際競争優勢進一步鞏固,全社會重視實業、崇尚製造的氛圍更加濃厚,推動産業轉型昇級和提質增效的發展環境加快形成,産業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
  作業區塊位於超過500米水深的海底、可穩定生産超過20年,9月14日,南海鶯歌海的東方1—1氣田,我國自主研發的首套深水水下生産系統正式投入使用,標誌着我國深水油氣開發關鍵技術裝備研製取得重大突破。
  全球首座10萬噸級深水半潜式生産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一鍵式人機交互7000米自動化鑽機、首套國産深海油氣水下生産系統……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石油化工重大裝備投入使用,成爲我國現代産業體系加快構建的生動注脚。
  ——規模優勢不斷鞏固。十年來,我國製造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16.98萬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萬億元,占全球比重從20%左右提高到近30%,連續12年保持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
  ——體系完整優勢更加凸顯。我國製造業有31個大類、179個中類和609個小類,放眼全球,産業門類最齊全,産業體系最完整。
  ——産品競争力顯著增强。十年來,我國技術密集型的機電産品、高新技術産品出口額分别由2012年的7.4萬億元、3.8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2.8萬億元、6.3萬億元,製造業中間品貿易的全球占比達到20%左右。
  這十年,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邁進的步伐明顯加快。從創新投入看,我國製造業研發投入强度從2012年的0.85%增加到2021年的1.54%,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平均研發强度達到10.3%,570多家工業企業入圍全球研發投入2500强。
  從創新成果看,已布局建設23家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和國家地方共建制造業創新中心,支持建設125個産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我國在全球創新指數中的排名從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躍昇至2021年的第十二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産品銷售收入占業務收入比重從2012年的11.9%提高到2021年的22.4%,一大批重大標誌性創新成果引領中國製造業不斷攀上新高度。
   【結構優化取得新成效】
  走進位於廣東深圳坪山的榮耀智能製造産業園,榮耀Magic4pro超曲面屏自動精密組裝生産綫上,精度高達一根頭髮直徑1/7的骨傳導材料,在高精度多元攝像機的“注視”下,被自動貼裝到超曲面柔性屏上。
  “通過機器視覺識别和算法邏輯優化,不僅實現了0.01毫米精度、99.99%良率的精密貼裝,還可實現大數據智能預警,確保了産品質量一致性。”榮耀終端有限公司供應鏈管理部部長宋亦文説,今年第二季度,榮耀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1310萬臺,同比增長88.6%。
  這十年,我國製造業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機遇,向智能、緑色、服務方向昇級。
  ——智能製造應用規模全球領先。截至今年二季度,我國重點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别達到55.7%和75.1%,較2012年分别提高31.1和26.3個百分點,石化、鋼鐵、建材等行業已擁有一批製造能力和智能化水平獨步全球的領先企業。
  ——緑色製造體系初步形成。截至目前,已培育建設2783家緑色工廠、223個緑色工業園區、296家緑色供應鏈企業。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十三五”下降16%,2021年又進一步下降5.6%。
  ——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步伐加快,一批有利於提昇製造業核心競争力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模式加快形成。服務型製造呈現蓬勃發展態勢,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2021年第三批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的服務營收占總營收的比重已達到48%。
  生産模式發生深刻變革的同時,我國製造業結構優化也取得新進展。傳統産業轉型步伐加快,化解過剩産能取得顯著成效,鋼鐵行業全面完成“十三五”去産能目標任務。供給體系質量大幅提昇,500種主要工業産品中,有四成以上産品産量位居世界第一。
   【産業生態不斷完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奮鬥的基點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創新,所有企業都要朝這個方向努力奮鬥”“企業要發展,産業要昇級,經濟要高質量發展,都要靠自主創新”。
  牢記囑托,矢志創新,中國企業邁出堅實步伐。
  輕鬆處理“擁堵道路車輛加塞”、完成“大車异型車躲閃”、70公里復雜路段實現自動駕駛“零接管”……前不久,一輛智己L7在高峰時段的上海中環高架路上進行智能駕駛測試,贏得不少關注。
  “除了已上市的智己L7和長城機甲龍,搭載Mo-menta技術方案的在研量産智能駕駛車型還有20多款,客户佔據全球主流汽車主機廠的半壁江山。”初速度(蘇州)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曹旭東説,作爲一家高科技企業,公司備受投資青睞,已經完成總計12億美元融資。
  這十年,一批創新型高技術企業加快成長,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蓬勃發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産業生態不斷完善。
  ——市場主體數量持續增長。截至2021年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40萬户,較2012年增長了23.5%。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我國民營企業數量從1085.7萬户增長到4457.5萬户,十年翻了兩番。
  ——骨幹龍頭企業持續做强做優。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强營業收入從2012年的21.7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40.24萬億元。入圍世界500强的内地企業從2012年的86家增加到2021年的133家,中國連續3年成爲入圍企業最多的國家。
  ——中小企業專業化能力顯著提昇。已培育899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48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5萬多家專精特新企業,約半數“小巨人”企業主導産品的國内市場佔有率爲10%至30%。
  ——品牌建設取得新成效。2021年底世界品牌實驗室發佈的世界品牌500强榜單中,我國有44個品牌入選,躍居世界第四位。
  實體經濟是發展根基。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强領導下,我國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步伐將更加堅實,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産業體系建設將再上新臺階。(王政、韓鑫)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