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訊 今年9月,廣東一大批重大交通項目“上新”。
向西看,廣湛高鐵“永興號”盾構機順利穿越湛江灣主航道,項目建設開啓“加速度”;向東看,廣汕高鐵增江特大橋成功合龍,將進入全綫軌道鋪設階段。
十年,能改變什麽?
曾經的“省尾國角”,如今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四座“家門口的機場”聯通全國,粤東粤西港口群對接全球,粤東粤西粤北與珠三角基本實現2小時通達。
機場、高鐵、高速、港口……海陸空並進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打通了粤東粤西粤北發展的大動脈,進一步加强了與粤港澳大灣區的互聯互通。各類創新發展要素加速流通,爲“一帶”“一區”融入“雙區”建設提供了强有力的通路支撑,爲全省區域協調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高鐵進城▶▷
全域“三小時經濟圈”加速形成 穿海,架橋!
沿着廣東綿延的海岸綫,向西向東方向,兩大時速350公里高鐵正在加速推進。預計廣湛高鐵通車後將實現廣州中心城區至湛江中心城區90分鐘互達;廣汕高鐵通車後,廣州到汕尾最快僅需40分鐘。
一東一西,兩大高鐵,打通了粤東粤西聯通大灣區的兩大動脈。在此之前,梅汕鐵路建成通車,梅龍高鐵開工建設;清遠境内有包括廣清城際在内的3條軌道交通銜接通道,廣清永高鐵項目列入國家“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粤東城際鐵路“一環一射綫”開工建設,廣汕、汕汕等時速350公里高鐵建設加速推進,“五龍入湛”高鐵樞紐新格局初顯。
高鐵一通,人財暢通。如今,高鐵成爲粤東西北人民出行的標配,12個地市實現與珠三角核心區三小時左右通達,全域“三小時經濟圈”已經形成。
作爲全省“市市通高鐵”的最後一塊拼圖,山區市河源在不到一年時間已經開始享受到高鐵紅利。源城蔬菜、東源板栗、連平鷹嘴桃、龍川山茶油、紫金茶葉等優質山珍坐上了“出山”的快車,銷往全國各地;阿裏巴巴廣東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中國聯通雲數據中心、凱中精密高端製造等一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項目落地生根,加速推進河源“融灣”“融深”。
爲粤東、粤西、粤北高質量發展鋪就快車道的,還有高速公路的跨越式發展。2015年廣東全省實現“縣縣通高速”;2017年粤東、粤西、粤北地區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第一次超過珠三角。目前,粤東、粤西、粤北通往珠三角核心區至少已建成2條以上大通道。此外,出省通道目前已建成30條,往廣西、湖南、江西、福建均有5條以上高速公路通道。高速公路的大規模建設和局部通道改善,大大提昇了通行能力,加强了與鄰省的溝通,增强了大灣區對粤東、粤西、粤北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
航空騰飛▶▷
空港經濟區成發展新引擎 夜幕下,從飛機上俯瞰湛江大地,燈火璀璨,交相輝映。吴川塘鎮,湛江吴川機場燈火通明。通車在即的湛江機場高速,如一條發光的卧龍,照亮了湛江空港經濟區。
9月21日,歷時15個月後,湛江機場高速公路項目的一期工程正式通車,届時從湛江主城區經機場高速至新空港將可節省約20分鐘。
湛江機場遷建吴川,也拉近了與茂名、雲浮的距離。除瞭高速公路之外,高鐵也直接覆蓋吴川機場。湛江、茂名兩地以及周邊地區,可通過深湛鐵路湛江吴川機場支綫直接進入。
這不僅是物理距離的改變。湛江、茂名在2020年正式携手建設都市圈,成爲廣東省着力發展的五大都市圈之一。“有飛機以後,從湛江到廣深直飛只需要約一個小時,促進粤西地區與大灣區的聯繫,也加强了湛江作爲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作用。”華南城市研究會(智庫)會長胡剛表示。
圍遶湛江吴川機場的臨空經濟區,多項産業也在加速布局。當前,京東、郵政物流已簽約落户湛江空港經濟區,直飛北京、杭州全貨機運輸航綫也已開通。粤西香甜的水果和鮮美的海鮮,一日之間便可到達全國消費者的餐桌上。
建設一座機場,騰飛一座城市。去年11月27日,韶關丹霞機場正式通航,填補了粤北没有機場的空白,讓韶關人民翹首以盼32年的“機場夢”成爲現實。
“以後出門旅遊在家門口就可以打‘飛的’去了!”乳源瑶族自治縣桂頭鎮七星墩村民吴阿强對機場通航的喜悦之情溢於言表。“也歡迎更多人到我的家鄉來旅遊,這裏一年四季水果飄香!”
今年4月,丹霞機場開通貨運業務,爲鷹嘴桃、三華李、黄金柰李等果實“走出山門”架起空中橋梁。據統計,今年水果季,韶關丹霞機場每天出港果實貨運量均能達到500公斤左右。
以機場爲核心,韶關乳源航空産業園藍圖初現,正在規劃建設的航空産業園總面積達19.33平方公里,將沿途布局航空産業、旅遊産業、特色工業等産業,力争將桂頭片區建設成爲交通便捷、富有地方特色的綜合服務型小鎮,助力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隨着韶關丹霞機場和湛江吴川機場的投入使用,這兩座分别坐落於北部生態發展區和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連同揭陽潮汕機場、梅州梅縣機場,讓廣東省“5+4”骨幹機場規劃布局中的“4”機場布局基本成形。
“家門口”變“登機口”,快速貫通全省、暢通國内、連接全球,交通的通達帶動着一方城市人流和物流的高效運轉,也涌動着無限的活力與機遇。
港産聯動▶▷
大港口帶動臨港産業大發展 9月30日,總投資17.67億元的茂名港博賀新港區30萬噸級原油碼頭工程正式開工,這是茂名打造區域性綜合深水大港的重要一環。
依託深水大港,如今的博賀新港區建設全面開花,碼頭、航道等一大批重大項目相繼建成。濱海新區蓄力打造千億級臨港産業集群,東華能源、益海嘉裏、粤西LNG項目紛紛“搶灘”。
不只是茂名。從天空俯瞰,廣東4000多公里的海岸綫上,港口星羅棋佈,巨輪絡繹不絶,堆叠如小山的集裝箱起吊、裝船,運往全球。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省委、省政府提出將擁有衆多良港大港、發展空間和潜力巨大的粤東粤西與珠三角發展基礎較好的沿海地區串珠成鏈,將沿海經濟帶定位爲新時代全省發展的主戰場。港口建設進一步加快,港口效應顯著增强。
眼下,以天然深水良港著稱的湛江港迎來建成以來最繁忙的時期。
到2022年,湛江港40萬噸級航道、40萬噸級散貨碼頭等重大項目建成投運,已開通23條覆蓋國内和東南亞主要港口的集裝箱班輪航綫。隨着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配套碼頭等工程加快建設,支撑湛江臨港大工業群的雷州半島港區群正在構建形成。
初秋的汕頭港廣澳港區也是一派繁忙景象,龍門吊來回穿梭,一座座大型標箱碼放整齊,泊位前,滿載貨物的船隻整裝待發。這裏是汕頭港最大的集裝箱港區,在南海之濱斑斕旖旎的如畫風景中,經濟的活力被裝載在一個個五顔六色的集裝箱中,從廣澳港區駛向世界各地。
廣澳港區二期工程所在的位置,10年前還是一片荒蕪,現在已建成兩個10萬噸級和一個1萬噸級泊位,設計年通過能力達到125萬標準箱。2021年,汕頭港全年港口吞吐量4138萬噸,同比增長23.5%,集裝箱吞吐量180萬標箱,同比增長12.9%,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目前,以汕頭港、湛江港爲核心的粤東粤西港口群正在加快建設,汕頭港廣澳港二期、全球最大的湛江徐聞港客貨滚裝碼頭、湛江港30萬噸級航道改擴建工程等一批重大港航設施投産運營。
陸海統籌、港産聯動,在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以大港口爲抓手,沿海經濟帶城市積極發揮東西兩翼特色所長,與珠三角各市的産業鏈分工協作進一步加强,與粤港澳大灣區的産業共建與科技創新合作進一步深入,一個以緑色石化、緑色鋼鐵、海工裝備等産業爲主的世界級産業帶成形成勢。(吴思旻)
【數説發展】 ●粤東、粤西、粤北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6000公里,相比十年前約2200公里和五年前約4200公里獲得了跨越式發展,實現縣縣通高速
●全省鐵路運營里程達5278公里,其中高鐵運營里程達2367公里,連續8年居全國第一。粤東城際鐵路、廣汕汕高鐵、廣湛高鐵等一批重大項目謀劃推進,贛深高鐵、梅汕高鐵等建成通車
●湛江吴川機場、韶關丹霞機場通航,粤東粤西粤北接入“3+4+8”世界級機場群
●西江幹流“黄金水道”(廣東段)實現通航3000噸級船舶,北江實現1000噸級船舶可通達韶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