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南水北調東、中綫一期全部設計單元工程通過完工驗收



  8月25日,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承建的南水北調中綫穿黄工程通過水利部主持的設計單元完工驗收。至此,南水北調東、中綫一期工程全綫155個設計單元工程全部通過驗收,標誌着工程全綫轉入正式運行階段。這是南水北調東、中綫一期工程繼全綫建成通水以來的又一個重大節點,標誌着工程全綫轉入正式運行階段,爲完善工程建設程序,規範工程運行管理,順利推進南水北調東、中綫一期工程竣工驗收及後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
  南水北調工程是21世紀國家重要戰略性工程之一,是世界規模最大、距離最長、受益人口最多、受益範圍最廣的調水工程。作爲中國水利水電建設的國家隊,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積極投身南水北調工程中綫建設,近萬名葛洲壩人,在穿黄工程、丹江口大壩加高、渡槽工程等29個項目建設中,以卓越的施工能力,逢山開路,遇水搭“槽”,按時、優質地上交了這份世紀工程的時代答卷,爲南水“北上”開闢了一條專用通道。
   【從地下穿越萬古黄河】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調中綫的“咽喉”工程,位於鄭州西約30公里的邙山孤柏嘴,站在邙山上向西望,黄河九曲十八彎,浩盪東去;向南看,清澈的漢江水沿着地上明渠從南向北流。
  穿黄工程是人類工程史上第一次穿越黄河,也是南水北調中綫工程最宏大的地下隧洞工程。穿黄隧洞總長19.3公里,上下游各有一條,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參建的上游隧洞全長4250米,包括800米長的邙山隧洞和3450米的過河隧洞,單洞直徑達7米。
  項目實施過程中,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采用盾構機進行施工,突破了盾構機高壓换刀、掘進中長距離泥水輸送、複合地層軟硬不均等多項技術難題,僅用一年半的時間,完成了3450米的過河隧洞掘進任務,並在接下來的三個多月内,完成了800米邙山隧洞的掘進。2012年12月,南北兩岸隧洞混凝土襯砌比原計劃提前兩個月完成。
  靠着一項項過硬的技術,穿黄工程開創了我國數個“第一”,第一次采用大直徑隧洞穿越黄河、第一次在我國水利史上采用泥水加壓平衡盾構進行隧洞施工、第一次應用雙層襯砌的結構。同時穿黄隧洞盾構機掘進創造了我國目前盾構機始發最深的紀録,穿黄隧洞也是國内穿越江河直徑最大的輸水隧洞,開創了中國水利水電工程水底隧洞長距離軟土施工新紀録。
   【解决丹江口大壩加高技術難題】
  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中綫的水源地,作爲南水北調中綫工程中重要的控制性工程,爲使南水北調中綫工程發揮最大效益,丹江口水庫容量在原基礎上提高了60%,大壩增加四層樓的高度,最大加高幅度達71.6米。
  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承建的丹江口水利樞紐大壩加高工程,爲南水北調建立了穩固的大後方。
  新老混凝土的接合,是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的技術關鍵。國内外資料顯示,在新老混凝土接合施工中,接合面破壞的情况十分普遍。面對技術難題,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充分發揮水電建設“王牌軍”的優勢,通過采取鑿除結合面老混凝土碳化層,對初期工程結合面輪廓和缺陷進行局部修整等多種施工工藝,破解難題,順利完工。
   【“托舉”大河北上】
  “河上河”渡槽工程是南水北調中綫工程的特殊景觀。中綫1277公里的輸水幹渠中,設計有多段渡槽,共同組成了世界規模最大的渡槽群。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數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承建的漕河渡槽、湍河渡槽和沙河渡槽三段大型渡槽。其中,沙河渡槽全長11.938公里,最大高度9.6米,單槽重達1200噸,薄壁槽身結構,采用“槽上運槽”的架設方法,是世界上綜合規模最大的渡槽工程,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承擔了其中3.53公里的建設任務。湍河渡槽工程全長1030米,槽身單跨長40米,加大流量後達420立方米/秒,5秒即可裝滿一個標準游泳池,在流量上堪稱世界之最。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在施工中創新工藝,屢次刷新渡槽混凝土施工的進度記録,榮獲中國水利工程“大禹奬”。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綫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至今已安全輸水運行近八年。丹江碧水欣然“赴約”,“北上”之路暢通無阻,一渠清水源源不斷送往京津腹地,實現了“南北共飲一江水”的夢想。如今,南水北調工程累計調水超過560億立方米、受益人口超過1.5億人。(張强)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