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訊 今年上半年,規模已過3萬億元的深圳經濟取得3%的穩健增長。以高技術製造業爲主體的工業在深圳經濟發展中的“壓艙石”作用進一步凸顯,一些潜力巨大的産業“新賽道”也逐步成型。深圳正迎難而上,着力推動經濟“穩”與“進”。
【穩住製造業這一“基本盤”】 位於深圳龍崗的康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車間内,工人們正加班加點裝配準備出口的智慧電視。回首上半年企業的經歷,康冠科技副總經理江微説,關鍵時刻,地方政府部門支持迅速給力,解了燃眉之急。5個多月前,在深圳疫情防控最喫勁時,康冠科技面臨進口物料無法進入廠區的難題。“拿不到物料就將停産,大批海外客户的訂單無法如期交貨。”江微心急如焚。
“你們建個群,把我也拉進去,我隨時幫你們盯着。”龍崗區工信部門負責人得知後,迅速啓動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保障機制,並給江微發了這樣一條短信。
通過多個部門的積極協調,康冠科技急需的進口物資在扺達深圳蛇口港當天就完成通關手續。上半年,企業預計净利潤大幅度增長。
經過多年積澱,製造業已成爲深圳經濟的支柱産業。目前,深圳工業增加值占深圳GDP總量的35%以上。面對復雜變局,穩住製造業這一“基本盤”,成爲深圳經濟穩中求進的關鍵所在。
深圳市工信局局長餘錫權説,保障産業鏈、供應鏈“雙鏈”安全,大型製造企業是關鍵節點。通過組建“保雙鏈”工作專班,深圳得以確保重點企業工人不停工、生産綫不停産。3月底,深圳還出臺“助企紓困三十條”,涵蓋了財政補助、税費减免、金融信貸等多方面,爲深圳市場主體减負750億元。
上半年,深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比一季度加快3.6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充電樁、5G智能手機産量同比增長174%、164%和67%……
“穩住製造業,深圳經濟穩中求進就有了‘壓艙石’。”深圳市統計局綜合處處長胡小劍説。
【專精特新企業孕育新動能】 面對困難挑戰,一批深圳企業特别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用供給昇級應對需求變化,積極發現並抓住市場變化、結構調整中的新機遇,不斷創造新的有效需求。
如今,走在華强北的街道上,昔日熙熙攘攘的板車少了,櫃檯間“尋寶”的工程師也少了。電子元器件的傳統供應鏈正結構性調整,老華强北落寞了,但新模式又如雨後春笋。如立創電子打造的綫上電子元器件商城,已吸引國内外250萬名用户註册,通過自主研發智能倉儲、智能分揀系統等軟硬件,日均成交近萬單。
目前,平均每10部智能旗艦手機中,就有9部手機中的聲學方案來自深圳瑞聲科技。在深圳南山,瑞聲科技通過不斷增强自主核心技術能力,扺禦了外部衝擊和市場下滑風險。走進企業展廳,從全球第一顆X軸觸控産品,到全球領先的WLG晶圓級玻璃鏡片技術,各類創新産品琳琅滿目,精密製造前景無限。
新的有效需求,正在數字化進程中不斷創造。深圳企業震兑工業研發的船舶智能運行與維護系統,可以讓一些船隻每天節省2噸以上燃油,同時提昇船舶安全使用能力與效率。“我們正積極構建海上運輸、海上資源利用等智能提供能力。”震兑工業總經理邱伯華説。
以供給昇級應對需求變化——上半年,深圳3042家專精特新規上工業企業産值合計增長12.8%,部分企業甚至實現翻倍增長。
“今天的小巨人,可能就是明天的大企業,爲高質量發展帶來持久動能。”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説。
【新産業開闢“新賽道”】 8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正式施行。在深圳前海工作的市民高陽,通過手機客户端軟件,下單了小馬智行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我以爲自動駕駛可能會出現比較機械的急刹,但是坐下來覺得它像是一個真人‘老司機’在駕駛。”高陽説。
作爲國内率先爲自動駕駛立法的城市,目前包括百度、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和元戎啓行在内的多家技術廠商都在深圳進行自動駕駛測試。業界普遍認爲,這部具有開創性的地方條例,將有效推進深圳智能汽車産業的深度發展。
在深圳,跑上“新賽道”的不止自動駕駛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軟件與信息服務、超高清視頻顯示、生物醫藥與健康産業、半導體與集成電路、高端裝備製造、智能機器人、區塊鏈與量子信息……一批戰略性新興産業正在成爲深圳製造業的“新主角”。
今年以來,深圳多次出臺政策,堅持“工業立市”,謀劃發展壯大20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積極培育發展8個未來産業,推動在“新賽道”上奔跑的企業行穩致遠。
在深圳寶安,估值100億元人民幣的初創企業海柔創新,通過“箱式倉儲機器人”賦能大型倉儲,讓貨物入庫出庫實現了“自動駕駛”。這家創立僅6年時間的初創型企業,已在全球箱式倉儲機器人行業擁有超過500個商業化項目。企業創始人兼CEO陳宇奇説,是深圳這座“創新之城”,讓這個創意找到了産業化機會。
“只要集中力量持續做大做强産業‘長板’、持續推進創新驅動,深圳就有扺禦衝擊的底氣,就能不斷提高核心競争力。”從事産業經濟研究的深圳中觀研究院院長薛占棟説。(陳凱星、王攀、孫飛、印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