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綜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於集中敷設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給水、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綫的公共隧道。在地下綜合管廊中,市政管綫有序放置,科學管理,不僅可以極大方便市政管綫的維護和檢修,還能有效利用道路下的空間,節約城市用地,美化城市環境。與此同時,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能有效發揮投資拉動作用,爲推動經濟增長貢獻力量。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新聞發言人王勝軍近日介紹,今年上半年,全國在建綜合管廊項目68個,規劃建設規模285公里,預算總投資額294億元,累計形成廊體33公里,完成投資26億元。
【綜合效益逐步顯現】 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是加快補齊地下基礎設施短板的重要内容。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統籌各類市政管綫規劃、建設和管理,解决反復開挖路面、架空綫網密集、管綫事故頻發等問題,有利於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觀、促進城市集約高效和轉型發展,有利於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城鎮化發展質量,有利於增加公共産品有效投資、拉動社會資本投入、打造經濟發展新動力。
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穩當前、利長遠,一次性投資大,長期效益也大,具有多方面重要作用。王勝軍介紹,我國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從2015年開始試點,到今年6月底,279個城市、104個縣累計開工建設管廊項目1647個、長度5902公里,形成廊體3997公里。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一級巡視員邢海峰介紹,2015年至2018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財政部共同組織開展中央財政支持綜合管廊試點工作,先後確定2批共25個試點城市,帶動全國探索綜合管廊建設,推動從“該不該干”向“怎麽干”的認識轉變,逐步扭轉“重地上、輕地下”的現象。
近幾年,一些城市在應對臺風、内澇等方面,綜合管廊的作用已初步顯現。邢海峰介紹,綜合管廊實現對入廊管綫的動態監測,日常檢修更加便捷高效,提高了管綫安全運行水平,提昇了城市安全保障和灾害應對能力。
“馬路拉鏈”問題被廣大群衆詬病多年,每類地下管綫的維護修理,都需要分别開挖城市道路,反復開挖不僅影響城市景觀,給出行也帶來很大影響。將各類管綫統一納入地下綜合管廊,可最大限度地避免道路反復開挖。
綜合管廊還促進了集約高效利用土地資源。邢海峰介紹,綜合管廊减少了架空綫和管綫直埋敷設的用地需求,能有效節省土地空間;釋放的土地資源收益回報還能爲償還建設貸款提供有利條件。據測算,僅25個試點城市5000餘公里的高壓架空綫入廊,就增加了2800公頃可開發建設用地。
【投資拉動效應明顯】 綜合管廊建設不僅是城市建設的重要内容,也能够在拉動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作用。近期國務院提出穩住經濟大盤33條措施,其中之一就是綜合管廊建設。綜合管廊建設還有效帶動了就業。邢海峰介紹,開展綜合管廊試點工作以來,按照每50萬元投資提供1個就業崗位計算,2015年以來累計提供就業崗位120萬個。
隨着綜合管廊在各地廣泛開展試點,企業參與綜合管廊建設的積極性大幅提昇。
中建一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左强介紹,“十三五”期間,中建一局在13座城市建設20餘項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綜合管廊、全國首個老舊小區地下綜合管廊示範工程——住建部三裏河九號院管廊工程、國内下穿高速公路斷面最大的北京新機場綜合管廊工程等,獲得30餘項管廊施工專利和工法,積累了豐富的管廊施工經驗。
左强介紹,中建一局建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地下綜合管廊投入使用後,將成爲國内斷面最大的地下綜合管廊。包括自來水管、供電電纜、通信電纜、真空垃圾管道等8大類18種市政管綫將被集中起來,分艙歸位,有序住進地下寬敞的“集體宿舍”。這也是一個會“呼吸”的管廊,通過集水井收集雨水,經過吸水、蓄水、滲水、净水的過程,在需要時將雨水重新抽上來,用於灌溉和冲洗厠所,從而有效利用雨水,賦予城市“水彈性”。作爲城市副中心基礎設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管廊的建設將大大提昇城市副中心的環境承載力。
王勝軍介紹,近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又初步梳理出兩批重點項目清單,包括已完成開工前期準備的項目和部分在建項目,資金需求量超過2000億元。
【破解難題協同推進】 盡管綜合管廊試點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綜合管廊建設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存在制度標準不够完善、規劃建設缺乏統籌、部分管廊入廊率偏低、建設運維資金壓力大等不少困難和問題。
如何更好推進綜合管廊建設?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聯合發佈《“十四五”全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其中要求,因地制宜推進地下綜合管廊系統建設,提高管綫建設體系化水平和安全運行保障能力,在城市老舊管網改造等工作中協同推進綜合管廊建設。在城市新區根據功能需求積極發展干、支綫管廊,合理布局管廊系統,加强市政基礎設施體系化建設,促進城市地下設施之間竪向分層布局、横向緊密銜接。
結合城市老舊管網改造統籌推進綜合管廊建設是綜合管廊建設的重要内容。邢海峰介紹,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指導各地結合城市更新科學編制綜合管廊建設規劃,因地制宜確定管廊建設類型、規模和時序,在城市新區建設和老舊城區改造中分類施策,統籌各類管綫敷設、老舊管網和架空綫入地改造,加快完成在建綜合管廊,推進已建成的管廊盡快達到設計能力並投入運營。同時,我國還將完善法規制度和標準規範。加强城鎮地下綜合管廊規劃、建設、運行及管理等。加快完善綜合管廊規劃、建設、運營維護的相關制度和標準規範,爲高質量推進綜合管廊建設運營提供保障。
綜合管廊建設資金壓力如何破解?《“十四五”全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中提出多渠道籌措資金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要求區别相關建設項目的經營性與非經營性屬性,建立政府與社會資本風險分擔、收益共享的合作機制,采取多種形式,規範有序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推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産投資信託基金(REITs)健康發展,盤活城市基礎設施存量資産。PPP模式有望在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城市地下管廊的有償使用,對於地下管廊的可持續推進和發展十分重要。早在2015年,國家發改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就印發了《關於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實行有償使用制度的指導意見》,要求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有償使用制度,形成合理收費機制,調動社會資本投入積極性。如今,在全國不少省份及城市發佈實施的地下綜合管廊地方性政策中,在收費標準實操層面提出具體規範。
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周嵐認爲,應進一步健全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有償使用制度,完善入廊收費保障機制和政策,增加剛性約束條款和激勵支持内容。這有助於投資人形成清晰的投入回報分析和預期,激發市場和社會力量參與投資建設和運行管理的積極性。
邢海峰介紹,未來還將總結推廣25個試點城市在統籌規劃建設、投融資機制創新、社會資本引入、共建共享等方面好的經驗做法,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引導全國其他地區有序推進綜合管廊建設。(亢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