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首页
报业简介
版面导航
第01版:頭版聚焦
第02版:基建動態
第03版:工程管理
第04版:灣區之聲
媒体矩阵
联系我们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亞洲最大地下綜合交通樞紐取得新進展
北京訊
8月10日,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01標段施工現場,記者看到,伴隨着長達48米的抗拔樁鋼筋籠順利下放完成,十餘臺挖掘機同步開挖作業,標誌着亞洲最大地下綜合交通樞紐01標段站房核心區全面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位於北京市通州區潞城鎮楊坨村,是亞洲最大TOD項目,也是“軌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支點。樞紐整體爲地下三層結構,總建築規模約128萬平方米,站房核心區面積約37.9萬平方米,站臺規模8臺14綫。由中鐵建設、中鐵十六局、北京建工聯合承建。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屬於超大、超深、超寬地下工程,基坑平均深度達32米,最深處達43米。據中鐵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站項目負責人孟嘯介紹,工程采用罕見的逆作法工藝。與常規作法不同,逆作法施工在樁基施工完成後先進行頂板施工,再向下逐層開挖,充分利用現有場地,能有效加快施工進度,提昇整體安全性。
據瞭解,整個逆作法施工過程中,樁柱一體逆作鋼管柱單件重量最高達91噸,最大直徑達1.6米,創國内站房建設之最。長度近40米的鋼管柱設計要求正綫鋼柱垂直度偏差不大於千分之一,爲確保105根逆作鋼管柱施工一次成優,中鐵建設項目團隊自主研發了“樁柱一體化施工垂直度可視化監控系統”,爲每一根鋼管柱安裝垂直度傳感器,在内壁安裝傾角儀,多種高精度儀器爲技術人員實時反饋數據,確保施工精度。
建設單位積極響應北京市緑色發展理念,自主研發泥漿脱水處理系統、多功能一體化洗車機、滑軌式半封閉操作棚等“黑科技”,有效减少揚塵污染,確保工地周邊道路乾净整潔,同時搭配圍擋噴淋、工業級焊煙收集器等設施,實現低碳緑色施工。
城市副中心站毗鄰北運河和運潮减河,地下水位高、壓力大,土質疏鬆,基坑北側緊鄰京哈鐵路,基坑的穩定直接影響既有鐵路綫安全運行。爲對抗地下水浮力,工程采用了同類工程極爲罕見的不間斷地下連續墻隔水,每幅重達75噸、深度達53米的地下連續墻總長度約5500米,有效阻隔地下水,保障超大超深基坑結構穩定。
未來,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將成爲唯一連接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和大興國際機場的綜合交通樞紐,也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唯一連接京津冀的换乘樞紐,京唐城際鐵路及城際鐵路聯絡綫的重要節點,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完善副中心功能布局上發揮重要作用。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樞紐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登科説:“北京副中心站建成後,可有效提昇副中心對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承接能力,爲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現代化交通支撑,爲人口經濟密集地區有效治理‘大城市病’探索站城一體化開發模式。”(張景華、王笙)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