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我国加快夯实算力“底座”
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
  济南讯 在山东济南,基于算力网络,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联合山东省卫健委、山东省病理质控中心建设山东省病理质控管理平台,约300家医疗机构接入该平台,超过60%的质控指标AI自动评价,实现病理诊断效率提升50%、病理诊断符合率提升30%。
  在山东港口集团日照港的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中国电信日照分公司与日照港合作,在5G定制网无人驾驶项目上持续赋能,实现了重卡的精准驾驶路线和精准停车以及吊臂对集装箱的精准定位和运输,大幅提升了码头的自动化装卸效率。
  智慧医疗、智慧交通、工业互联网、数字政府……记者31日在济南举行的2022中国算力大会上采访获悉,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全面开启,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速,算力作为支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底座”,赋能作用日渐凸显。
  “继热力、电力之后,算力成为新的核心生产力。”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说,当前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算力规模密切相关,数据的高效处理决定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以算力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今算力基础设施“硬件”越来越完善。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590万标准机架,服务器规模近2000万台;算力总规模超过150EFLOPS(每秒15000京次浮点运算次数),位于全球第二。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王英龙说:“在算力中每投入1元,将带动3-4元的经济产出,算力对数字经济和GDP的发展有显著的带动作用。”以济南为例,在通用算力方面,济南在用数据中心有29家,在用标准机架数8.5万余架。目前,济南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5%。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1年,我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万亿元,其中云计算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IDC服务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算力产业支柱作用越发凸显。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等专家认为,未来算力将像水、电一样,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基本组成部分,与算力相关的新型数据中心、高性能存储、传输网络等产业将有广阔发展空间。(王志、孙晓辉)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