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廣州新一輪軌道交通綫網規劃有哪些要點?
强中心、聯灣區、撑南沙



   廣州訊 8月2日,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對《廣州市軌道交通綫網規劃(2018—2035)》(以下簡稱《規劃》)公示,向社會徵求意見。
  本輪規劃爲廣州構建瞭高速地鐵、快速地鐵、普速地鐵組成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總規模達到53條、2029公里,與上一輪規劃對比,新增30條、1004公里綫路。
  《規劃》透露多項交通策略,中心城區加密、大灣區城市聯動、打造南沙獨立軌道網絡是三大關鍵着力點,這也搆成了鞏固提昇廣州國際綜合交通樞紐能級的三重邏輯。
   【新綫路紓解地鐵三號綫、五號綫客流壓力】
  歷經20多年發展,廣州城市軌道交通取得了卓越成就,已建成開通16條(段)、621公里(不含廣佛綫和7號綫佛山段爲587.7公里),里程居全國第三。
  軌道占公交出行比例達60.1%,逐漸成爲市民出行的首選,作爲就業和生活的中心,越秀、天河、荔灣、海珠等中心城區占了絶對的“大頭”,也是最擁擠的綫路。
  《規劃》策略裏提出,加密中心城區大客流走廊的覆蓋,解决現有綫路客流瓶頸問題,提昇軌道服務品質。特别是明確指出,規劃地鐵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等綫路覆蓋大客流走廊,完善以軌道交通爲主體的公共交通系統,緩解中心城區道路交通壓力及地鐵三、五號綫等綫路客流擁擠的問題,提高軌道交通服務品質。
  廣州市交通規劃研究院副院長馬小毅解讀,大家如果經常坐廣州地鐵的話,雖然説地鐵服務水平比較高,但是兩條骨幹綫,一條是三號綫,一條五號綫都非常擁擠,高峰期三號綫甚至被稱爲全國最擁擠的地鐵綫。
  “這一輪規劃,我們將在在建的基礎上,分别搭建沿廣花路、解放路的二十四號綫,還有沿廣州大道的二十六號綫,重點舒緩三號綫的交通壓力。同時,規劃沿着臨江大道,以二十五號綫來疏解。通過完善以軌道交通爲主體的公共交通系統,來提高軌道交通的服務品質。”他説。
   【以廣州爲中心的大灣區60分鐘交通圈】
  構建粤港澳大灣區“樞紐共享、網絡互聯、中心直達”的一體化軌道體系,强化廣州作爲灣區核心引擎的輻射帶動作用是本輪規劃的題中要義。
  《規劃》明確指出,構建以廣州爲中心的粤港澳大灣區60分鐘交通圈,支持“雙區建設、雙城聯動”。加强廣州與灣區城市地鐵對接,實現廣佛一張網、穗莞多通道、相鄰城市中心直達。形成對外軌道銜接通道28條,其中廣佛銜接通道18條,穗莞銜接通道6條,廣州至深圳、清遠、中山、惠州等地區銜接通道各1條。協同高鐵、城際,實現廣州與灣區各城市中心60分鐘直達,其中至佛山、東莞30分鐘可達。
  “這一輪的規劃,就是在廣佛兩市比較好的基礎上的一個拓展,統籌考慮了廣州與大灣區城市的聯繫,結合廣州與周邊城市的區位關係、城市的連綿化發展程度采取了差异化的規劃銜接策略。”
  馬小毅分析,對外軌道銜接的28條通道,在城市軌道和高鐵城際協同後,以廣州爲中心實現與粤港澳大灣區城市群60分鐘通勤,推動更高層次的廣佛同城化、更高質量的廣清一體化,更好地支撑“雙區建設、雙城聯動”。
   【讓南沙與横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快速聯通】
  《規劃》在規劃特色中從兩個方面聚焦南沙。
  一是搆築市域高速地鐵,拉近南沙副中心、外圍城區與中心城區間的時空距離,支撑城市發展空間格局。規劃南北延伸十八、二十二號綫,新增十七號綫、二十八號綫、三十七號綫,推動南沙副中心、知識城、增城、從化、花都、空港、番禺等地區30分鐘快速直達市中心。
  二是打造南沙副中心獨立軌道交通網絡,快速聯動深港、珠澳,支撑南沙與港澳全面合作。一方面規劃地鐵二十二號綫延伸至東莞、深圳,十八號綫與南中珠城際貫通運營,構建南沙與横琴、前海兩個合作區之間的快速交通通道,進一步增强南沙與深港、珠澳的快速聯繫,鞏固提昇南沙區位優勢,引領南沙發展。另一方面在南沙區内規劃布局近300公里的獨立軌道交通網絡,暢通區内各産業組團間聯繫,爲南沙副中心的發展提供最强交通支撑。
  “編制規劃的時候,南沙已經有了非常高的定位,我們把它當成一個在規劃裏的獨立服務中心,既要快速聯動深港珠澳,也要快速通達城市中心,畢竟南沙距離中心城區也有60公里的距離,所以城市功能有比較大的獨立性。”
  馬小毅分析,《規劃》結合南沙的城市規劃,布局了將近300公里的獨立軌道交通網絡,可以直接覆蓋到50%以上的人口和就業崗位,使區内各個産業組團快速聯繫。另外,南沙也是大灣區的地理幾何中心,它和東莞、深圳、中山、珠海的距離和廣州中心的距離都是接近或在60公里以内。“所以,地鐵二十二號綫的延伸綫和十八號綫這兩條綫是普高速一體的,以提昇南沙副中心和灣區周邊的通道能力和交通效率。”他説。
   【規劃策略】
  (1)構建粤港澳大灣區“樞紐共享、網絡互聯、中心直達”的一體化軌道體系,强化廣州作爲灣區核心引擎的輻射帶動作用。
  (2)搆築中心城區至南沙副中心、外圍城區的高標準軌道網絡,支撑城市空間新格局。
  (3)打造南沙副中心軌道獨立網絡,搭建其他外圍城區軌道骨架,支撑外圍區域城市發展。
  (4)加密中心城區大客流走廊的覆蓋,解决現有綫路客流瓶頸問題,提昇軌道服務品質。
  (5)加强國鐵、城際、地鐵等多網融合,形成“外通内連、换乘高效、服務一體”的軌道交通綜合運輸網絡。
   【規劃方案】
  規劃形成高速地鐵、快速地鐵、普速地鐵組成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總規模達到53條、2029公里,與上一輪規劃對比,新增30條、1004公里綫路。
  高速地鐵:南北延伸十八、二十二號綫,新增十七號綫、二十八號綫、三十七號綫,共5條、452公里。
  快速地鐵:新增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九號綫,共11條、607公里。
  普速地鐵:加密中心城區綫網,打造南沙副中心相對獨立的網絡,搭建外圍城區軌道骨架,引入佛山、東莞等周邊城市銜接軌道綫路10條,共37條、970公里。
   【規劃特色】
  一是構建以廣州爲中心的粤港澳大灣區60分鐘交通圈,支持“雙區建設、雙城聯動”。加强廣州與灣區城市地鐵對接,實現廣佛一張網、穗莞多通道、相鄰城市中心直達。形成對外軌道銜接通道28條,其中廣佛銜接通道18條,穗莞銜接通道6條,廣州至深圳、清遠、中山、惠州等地區銜接通道各1條。協同高鐵、城際,實現廣州與灣區各城市中心60分鐘直達,其中至佛山、東莞30分鐘可達。
  二是搆築市域高速地鐵,拉近南沙副中心、外圍城區與中心城區間的時空距離,支撑城市空間格局。規劃南北延伸十八、二十二號綫,新增十七號綫、二十八號綫、三十七號綫,推動南沙副中心、知識城、增城、從化、花都、空港、番禺等地區30分鐘快速直達市中心。
  三是打造南沙副中心獨立軌道交通網絡,快速聯動深港、珠澳,支撑南沙與港澳全面合作。一方面規劃地鐵二十二號綫延伸至東莞、深圳,十八號綫與南中珠城際貫通運營,構建南沙與横琴、前海兩個合作區之間的快速交通通道,進一步增强南沙與深港、珠澳的快速聯繫,鞏固提昇南沙區位優勢,引領南沙發展。另一方面在南沙區内規劃布局近300公里的獨立軌道交通網絡,暢通區内各産業組團間聯繫,爲南沙副中心的發展提供“最强”交通支撑。
  四是加密中心城區軌道覆蓋,打造優質生活圈,改善居民出行體驗。規劃地鐵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號等綫路覆蓋大客流走廊,完善以軌道交通爲主體的公共交通系統,緩解中心城區道路交通壓力及地鐵三、五號綫等綫路客流擁擠的問題,提高軌道交通服務品質。
  五是推動高速地鐵與城際軌道互聯互通,强化樞紐銜接,促進多網融合。確保綜合樞紐至少2條以上軌道綫路銜接、80%以上城際站有城市軌道銜接,形成國鐵/城際、高速/快速地鐵、普速地鐵3個“1000公里”,支持打造綜合立體交通網。(穗規資宣)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