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華南國家植物園在穗正式揭牌
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廣州訊 7月11日,華南國家植物園在美麗羊城正式揭牌。至此,我國已在一北、一南率先設立並揭牌運行兩個國家植物園,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建立以遷地保護爲核心的國家植物園體系,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繼建立以國家公園爲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之後,黨中央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的又一重大舉措。中國是全球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已知的高等植物有3.7萬餘種,約占全球的十分之一。建立國家植物園體系,對野生植物類群進行系統收集和完整保存,維護植物多樣性,永續造福人類。2021年10月12日,中國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宣佈,本着統籌就地保護與遷地保護相結合的原則,啓動北京、廣州等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2022年5月30日,繼批準在北京設立國家植物園後,國務院批復同意在廣東省廣州市設立華南國家植物園。
  華南國家植物園依託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設立。華南國家植物園致力於全球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植物保育、科學研究和知識傳播,前身爲國立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所,1929年由著名植物學家陳焕鏞院士創建,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植物學研究和保護機構之一。現建有38個專類園,遷地保育植物17168個分類群;擁有3個研究中心、1座植物標本館、2個國家級野外臺站和3個中科院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BGCI)、國際植物園協會(IABG)、ANSO植物園專題聯盟(B組)、世界木蘭中心、廣東省植物學會、廣東省植物生理學會等諸多國内外組織、協會掛靠成立機構。2019年,被評爲年度中國最佳植物園。
  歷經90餘載的發展和歷史沉澱,華南植物園在遷地保護方面已涵蓋華南地區各植物類型,在植物科學研究方面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在國際植物保護組織中發揮重要作用。
  華南國家植物園規劃總面積319公頃,統籌優化科研區、專類展示區和技術推廣平臺,科研區以科學研究和資源研發爲主;專類展示區以收集保護、園林文化和園藝技術展示、科普教育爲主,藴含“科學的内涵、藝術的外貌、文化的底藴”,突出“山青水秀、鳥語花香、峰回路轉”嶺南園林特色;技術推廣平臺以篩選經濟植物推廣應用爲主,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華南國家植物園的規劃建設以華南地區兼顧全球熱帶亞熱帶區域植物資源遷地保護爲核心,建設國家珍稀瀕危植物遷地保育中心和種質資源庫等,提昇植物遷地保護能力和效率,實現物種保育2萬種以上,其中經濟植物6000種,華南珍稀瀕危植物95%種類得到遷地保育;建設植物多樣性遷地保護與利用實驗平臺,創新體制機制,引進國際高水平人才並培養青年俊才等,提昇植物科學研究能力水平;建設自然教育館、國家自然教育與生態文明示範基地,新建智慧植物園,完善富有植物園特色的教育課程等,提昇植物科普教育能力;建設體現嶺南園林文化特色,國際一流專類園及特色植物展示片區,以及加强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探索與國際接軌且符合國情的國家植物園管理運行機制,全面提昇園區綜合條件,努力建成示範性、引領性的區域國家植物園。
  按照國務院批復要求,國家林草局、住房城鄉建設部加强對華南國家植物園建設的業務指導,會同中科院、廣東省和廣州市人民政府建立協調機制,統籌研究解决重大問題。中科院與廣東省和廣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成立華南國家植物園建設領導小組,穩妥有序推進華南國家植物園建設各項任務。
  國家林草局表示,國家林草局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中國科學院等有關部門,正加快編制《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規劃》,綜合考慮我國氣候帶與典型植被區劃特點、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况、植物園綜合實力等因素,統籌謀劃、科學布局,“成熟一個、設立一個”,穩步推動構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萬物和諧的國家植物園體系。(張菲菲)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