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首页
报业简介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聚焦
第02版:基建动态
第03版:工程管理
第04版:湾区之声
媒体矩阵
联系我们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一核两极”的发展格局
未来五年广东港口布局规划公布
广州讯
近日,《广东省港口布局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已印发至各有关部门。《规划》范围包括全省沿海、内河港口岸线及相关水陆域,将为广东建设交通强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构建“一核两极”的发展格局
《规划》提出,以广东交通强省建设为统领,在全国率先建成世界一流港口,构建以珠三角港口集群为核心,粤东、粤西港口集群为发展极的“一核两极”发展格局。
其中,到2025年,广州港和深圳港具备较强的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基本建成世界一流港口,珠三角港口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携手港澳基本建成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汕头港、湛江港基本建成粤东、粤西地区枢纽港,西江、北江沿线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公用港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打造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发展格局
《规划》提到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打造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发展格局,强调综合考虑港口在综合运输骨干网络重要节点和外贸、能源及战略性物资集散中枢,以及发展现代物流、航运服务和临港产业重要平台等方面的作用,规划主要港口、地区性重要港口等多层次港口发展格局,推动港口错位发展、分工协同、优势互补。详细来看,广东规划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汕头港、湛江港为沿海主要港口,佛山港、肇庆港、清远港为内河主要港口;规划惠州港、汕尾港、东莞港、中山港、江门港、阳江港、茂名港、潮州港、揭阳港、广州内河港、韶关港、河源港、梅州港、云浮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其中,广州港、深圳港为国际枢纽海港。同时,对大湾区内各港口的功能定位如下:
广州港是国际枢纽海港和集装箱干线港,国家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枢纽。广州港以内外贸集装箱、煤炭、散粮、商品汽车、邮轮运输为主,兼顾腹地能源及散杂货运输。打造江海联运、海铁联运枢纽。加快航运要素集聚,大力拓展现代物流、商贸、旅游、保税和航运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
广州内河港是我省内河地区性重要港口和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广州港的重要补充,是珠江三角洲腹地及联系港澳市场的重要口岸。广州内河港以工农业原材料及产成品、矿建材料、集装箱运输为主,具备江海直达运输及运输组织管理、中转换装、现代物流、旅游客运等功能。
深圳港是国际枢纽海港和集装箱干线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深圳港以集装箱运输为主,兼顾能源、客运及本地散杂货运输。加快航运要素集聚,大力拓展航运服务、现代物流和保税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
珠海港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和大宗能源原材料集散中枢,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珠海港以煤炭、矿石、油气等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积极发展邮轮游艇等客运功能。大力发展江海联运、海铁联运等功能。大力拓展航运服务、现代物流和保税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
佛山港是我国内河主要港口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香港及沿海主要港口的集装箱喂给港。佛山港以集装箱、能源、原材料、工业产成品、矿建材料等运输为主,内外贸兼顾,具有江海直达运输及运输组织管理、中转换装、现代物流、旅游客运等功能。
肇庆港是我国内河主要港口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香港及沿海主要港口的集装箱喂给港,是珠三角连接大西南地区的水运集散中心。肇庆港以集装箱、能源、原材料、散杂货运输为主,内外贸兼顾,具有江海直达运输及运输组织管理、中转换装、现代物流、旅游客运等功能。
惠州港是我省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和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惠州港以能源、原材料和散杂货运输为主,兼顾集装箱运输。积极发展大宗货物海铁联运,具备临港工业、装卸仓储、中转换装、现代物流、商贸服务和旅游客运等功能。
东莞港是我省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和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内贸集装箱南北干线运输重要节点。东莞港以集装箱、能源、粮食和商品汽车运输为主,兼顾散杂货运输。具备装卸仓储、中转换装、临港工业、现代物流和商贸服务等功能。
中山港是我省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和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连接港澳、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口岸。中山港以集装箱支线喂给、散杂货运输为主,兼顾部分液体散货运输,积极发展客运及休闲服务功能。具备装卸仓储、中转换装、临港工业、现代物流和商贸服务等功能。
江门港是我省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和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连接港澳、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口岸。江门港以能源、原材料、散杂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具备装卸仓储、中转换装、现代物流、商贸服务和旅游客运等功能。(何梓阳)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