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深汕特别合作區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答卷
以先行示範標準加快建設濱海新區、産業新城、田園都市

  仲夏時節,深汕大地,藍緑交融,萬物生長。
  日前,《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正式公佈,明確了深汕特别合作區高質量發展的“路綫圖、時間表、任務書”:
  到2025年,深汕特别合作區現代化濱海新區、産業新城主體框架基本成型,社會民生福祉保障有力,鄉村振興底板更加牢固,基本實現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到2035年,建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産業新城,建成保障有力的民生幸福新城,建成三生融合的可持續發展新城,建成具有灣區標準、深圳特色的“田園都市”。
  “這是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區2018年揭牌成立以來,第一個五年和遠景規劃,意義非常重大!明確了要建設一個什麽樣的深汕特别合作區,以及怎樣去建設深汕特别合作區。”深圳市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南嶺表示,規劃透出的“深圳味”特别濃,包括先進製造業承載區、人工智能産業集聚區、海洋産業集聚區,以及改革創新深圳精神。
  在南嶺看來,深汕未來要建設三座城,一個是濱海新區,一個是産業新城,一個是田園都市,這是非常現代和開放發展的思維,很契合粤港澳大灣區發展趨勢。要實現這些宏偉目標,必須把握好四個重點,即突出現代産業發展支撑、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抓住基礎設施建設關鍵點、利用“雙改”綜合改革試點,確保規劃扎實推進。
  綱舉目張,起而行之。深汕特别合作區將按照“加快重點片區建設,提昇城市發展能級,促進全市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部署要求,準確把握深汕發展定位,奮力打造區域協調發展示範區和鄉村全面振興示範樣板,加快成爲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的重要一極。 
  區位優勢+雙區驅動
  加速實現與深圳一體化發展

  潮起大灣區,風正一帆懸。
  “五一”前夕,央視《走進老區看新貌》聚焦深汕特别合作區。報導稱,2018年12月,深汕特别合作區黨工委、管委會掛牌成立,開啓深圳、汕尾跨越地理空間限制的“飛地經濟”新嘗試。如今,這裏的102個産業項目中有94個來自深圳。
  深汕特别合作區如何答好區域協調發展這道考題?《規劃綱要》提出了發力方向:
  一方面,主動融入“雙區”發展。
  融入粤港澳大灣區發展格局,積極建設深圳都市圈副中心,深度參與粤港澳大灣區産業分工,主動承接大灣區優質産能,建設深港澳合作新平臺。加速實現與深圳一體化發展,推進與深圳發展規劃、專項規劃、空間規劃、區域規劃等銜接一致,加快建設深圳産業體系拓展區,創建深圳自主創新拓展區。
  另一方面,創新完善體制機制。强化法規政策保障,完善基層治理體系;促進人才、資金、技術要素跨區域有序便捷流動,增强對汕潮揭都市圈輻射功能,提高對粤東地區發展的輻射帶動能級。
  “‘十四五’時期,區域協調發展進入全面融合新階段。”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新能源與低碳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宇博士指出,對深汕特别合作區而言,是落實粤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有序發展飛地經濟”要求的戰略機遇期,也是落實《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賦予“創新完善、探索推廣深汕特别合作區管理體制機制”使命的攻堅階段。
  劉宇表示,深汕特别合作區要充分發揮地處粤港澳大灣區和粤東地區關鍵節點的區位優勢,在區域戰略統籌、市場一體化發展、區域合作互助、區際利益補償等領域先行先試,爲豐富全國區域協調發展内涵提供廣東經驗。
  “深汕特别合作區正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全力加快建設現代化濱海新區、産業新城、田園都市,打造區域協調發展創新典範,未來值得期待。”廣東省委黨校黨建教研部副教授魏法譜分析。 
  對標深圳+自身造血
  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的産業新城

  “深圳堅持製造業立市之本,並不斷增强現代産業體系競争力。深圳的經驗表明,如果没有現代産業的發展,其他都是空的,民生這些東西没有經濟支撑都起不來。”南嶺强調,深汕特别合作區的這份《規劃綱要》緊緊抓住了現代産業發展。
  進入5月以來,位於鵝埠片區的深汕智造城重點産業項目全速推進,吊塔林立、設備轟鳴,一棟棟白色廠房拔地而起。
  深汕特别合作區主動承接先進産業和先進技術,加快培育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新能源等六大産業集群,全力打造産業新城。
  《規劃綱要》提出,深汕特别合作區將深度參與全市産業分工,着力構建“一體兩翼”産業格局,加快建立“6+4”現代産業體系,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的産業新城。
  西翼——深汕智造城,規劃探索“智造+城市”營城模式,實現以産興城、産城融合。構建“一帶三園”規劃空間格局。其中,“一帶”爲西部産業發展帶,“三園”及其産業布局爲:北部先進製造園主要布局智能網聯汽車、工業互聯網;中部生態環境園主要布局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南部臨港産業園主要布局臨港物流與服務、智能網聯汽車以及其他海洋産業。
  東翼——深汕灣機器人集聚區,重點發展機器人、人工智能等主導産業,打造機器人全産業鏈特色集聚區。聯動濱海經濟帶海工裝備等智能智造資源,奮力打造國家級人工智能産業聚集區。
  濱海經濟拓展帶,在深汕特别合作區南部沿海地帶,重點發展臨港産業、濱海旅遊、海工裝備等産業,打造濱海科技創新高地。
  “我認爲最重要的還是要增加自身造血功能。這個造血功能怎麽造?要利用深圳的優勢。”南嶺舉例强調,現在有很多上市公司從資本市場上募集到了資金,要拓展發展,深汕特别合作區就應該抓這些資源,這是實現未來規劃最根本的。
  顯控科技就是一個成功案例。這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部設在南山區,2019年將生産基地遷到深汕特别合作區,實現快速發展,2021年公司實現約2億元的銷售額,今年以來訂單增長了60%。公司董事長宋斌説:“深汕特别合作區給了公司足够的發展空間,目前積極爲上市做準備,未來將繼續圍遶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助力深汕特别合作區加快建設智造新城。”
  吸引顯控科技的不僅是土地空間,還有産業鏈的優勢。
  正如《規劃綱要》所提,深汕特别合作區制定“大企業—大項目—産業鏈—産業群”發展模式,針對産業鏈核心部位、關鍵環節、薄弱之處,依託重點企業開展産業鏈上下游精準招商,吸引高關聯配套企業集聚,實現“補鏈、强鏈、延鏈、穩鏈”。
  “充分發揮頭部企業、重大項目‘鏈長’作用,促進産業鏈做大做强,將形成大中小企業競相成長的良好環境,可再現深圳‘熱帶雨林式’發展的盛景。”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工程師劉琳琳博士評價道。
  由點及面、串珠成鏈。劉宇指出,第一,深汕特别合作區要深度參與粤港澳大灣區産業分工,構建與大灣區梯度發展、分工合理、優勢互補的産業體系,依託政策優勢、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空間優勢,打造戰略性新興産業、先進製造業産業鏈關鍵環節、供應鏈關鍵節點集中承載地。
  第二,全面融入全市“20+8”産業集群發展格局,助力深圳打造世界級産業集群。推進與粤東地區産業協同,推進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協同發展,共同打造粤東沿海經濟帶。
  第三,要抓住“雙碳”戰略爲深圳和深汕特别合作區帶來的新機遇,積極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智能機器人等産業,爲深圳緑色發展提供深汕樣本。 
  主戰場+主力軍
  爲深圳鄉村振興先行示範貢獻深汕力量

  日前,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公示2022年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推薦名單,共有53個産業園入選,其中包括深圳市的4個項目,深汕特别合作區優稀水果産業園榜上有名。
  根據規劃,到2025年,深汕特别合作區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預計將超過3家,參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利益聯結機制的農户覆蓋率達80%以上。
  未來,深汕特别合作區將從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實施鄉村振興行動、促進鄉村産業高質量發展三方面發力,打造具有灣區標準、體現深汕特色的“田園都市”——
  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建設數字鄉村、發展一批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强村;提昇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推進區—街道—村(社區)公共服務一體化、規劃建設五條規模能集中體現十類資源禀賦特色的“五光十色”都市鄉村示範帶;嵌入深圳市打造的現代農業科技“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産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構建“一村一品”新格局。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一招”。《規劃綱要》明確了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有序推進農村綜合性改革、深入推進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實現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四項改革目標。
  “要用非常現代的思維,充分利用深圳的一些國家政策,有序推進土地適當集中,發展現代農業現代種業,探索現代經濟組織、農村股份化等改革舉措。”南嶺强調。
  劉宇也指出,深汕特别合作區要堅定不移地將深圳改革創新精神落實到“三農”工作中,一方面,深汕特别合作區人居環境、供水設施、垃圾轉運、污水處理、厠所革命、醫療衛生等方面的基礎設施短板還比較明顯,離“深圳標準”還有差距,要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另一方面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提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提昇農業現代化水平;此外,農民富裕富足是根本,要通過深化綜合性改革釋放農村發展活力,爲農民增收致富注入新動能,增强有勞動能力脱貧人口創業就業能力。
  事實上,作爲深圳唯一擁有大片農村的區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深汕特别合作區已經成爲田園都市建設的一片熱土。
  馬清運,國際知名建築設計師,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深度參與了深汕特别合作區鄉村振興規劃工作。去年9月,馬清運田園創客實驗室首個實體“明熱爐膛”正式落成,結合田園生態與人文科技,打造了一處聚合鄉村美景和創新意識的青年社區,助力鄉村經濟振興。
  “深圳擔負先行示範的使命,深汕特别合作區在鄉村振興方面,要整合資源、健全長效機制,形成可復製的經驗,把深汕特别合作區打造成爲高層次、高水平、綜合性的全國樣板。”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省哲社重點實驗室鄉村振興實驗室執行院長羅明忠指出。
  千帆競發,勇進者勝。“十四五”已經開啓,深汕特别合作區將大力發展數字鄉村、田園綜合體,促進鄉村産業高質量發展,讓群衆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加快建成區域協調發展示範區、鄉村全面振興示範樣板。(陶清清)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