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首页
报业简介
版面导航
第01版:頭版聚焦
第02版:基建動態
第03版:工程管理
第04版:灣區之聲
媒体矩阵
联系我们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門中微子實驗中心探測器不銹鋼主結構安裝完成
江門訊
6月24日,江門中微子實驗地下700米的實驗大廳内,中心探測器不銹鋼主結構最後一個拼裝單元吊裝合攏,標誌着中心探測器不銹鋼主結構安裝工作順利完成。
江門中微子實驗核心探測設備——中心探測器位於地下實驗大廳内44米深的水池中央,其不銹鋼主結構設計采用直徑約41米的球形網殻結構形式,也稱作不銹鋼網殻,作爲探測器的主支撑結構,它將承載直徑35.4米的有機玻璃球、20000噸液體閃爍體、20000只20英寸光電倍增管、25000只3英寸光電倍增管、前端電子學、電纜、防磁綫圈、隔光板等諸多關鍵部件。
“不銹鋼主結構由預製的焊接H型鋼通過12萬套高强螺栓拼接而成,結搆製造精度要求非常高,連接孔與環槽鉚釘的安裝間隙不超過1毫米,球形網殻網格拼裝精度小於3毫米,是目前國内最大的單體不銹鋼主結構。”不銹鋼主結構項目負責人、現場安裝經理何偉介紹。自2013年立項以來,高能所與設計、生産企業協同攻關,攻克諸多工藝技術難題,解决了大型不銹鋼復雜結構焊接變形問題,通過特殊工裝和工法完成了所有構件在工廠的高精度預拼裝;研發了不銹鋼表面粗化技術,該技術將不銹鋼表面抗滑移係數從普通的0.2提高到0.5以上;同時針對江門中微子實驗項目的特殊需求研製瞭高强不銹鋼短尾環槽鉚釘。
何偉表示,不銹鋼主結構設計與預研過程中獲得了多項技術發明專利授權,同時帶動提昇了相關製造企業的創新發展和綜合實力;其中不銹鋼短尾環槽鉚釘技術經中國機械通用零部件工業協會鑒定,首次用於不銹鋼鋼結構領域,相關標準據此發佈,填補了國内空白。
江門中微子實驗項目采用單主綫多副綫並行的高效建設方案。“在中心探測器不銹鋼網殻安裝過程中,同步進行了反符合探測器主支撑結構和有機玻璃昇降平臺的現場安裝。”何偉説。
“不銹鋼主結構的合攏也意味着有機玻璃球現場安裝的開始。”何偉説,中心探測器結構中的有機玻璃球直徑35.4米,壁厚120毫米,重600多噸,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有機玻璃結構,生産和建造在國内外都無先例,如何突破傳統工藝,在短期内順利完成這一球體建造是項目組面臨的又一巨大挑戰。
江門中微子實驗位於廣東省江門市開平市,是由中科院和廣東省共同建設的大科學裝置,同時也是一個大型的國際合作項目。2015年開始建設,計劃2023年建成運行,以測定中微子質量順序、精確測量中微子混合參數爲主要科學目標,並進行其他多項科學前沿研究。江門中微子實驗的實施將使我國在中微子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並成爲國際中微子研究的中心之一。(賀林平)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