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雙聯通 共發展 向未來
粤港澳大灣區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廣州訊 推進粤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戰略部署。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粤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大灣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等作了全面規劃,標誌着粤港澳大灣區建設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三年多來,在中央的堅强領導和親切關懷下,粤港澳三地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内外環境,蹄疾步穩,有力有序推進各項工作。如今的大灣區,三地合作更加深入,綜合實力顯著增强。在大聯通、大發展的道路上,大灣區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朝着努力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争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大未來,奔騰向前。 
   【“軟”“硬”雙聯通】
  仲夏時節,珠江潮涌,嶺南風勁。
  6月初,在茫茫伶仃洋上,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完成了E25管節沉放對接,標誌着這一跨海工程完成重大建設節點。按計劃,這條全長24公里的大灣區超級工程,將在兩年後落成,和它南北兩側已經運營的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虎門大橋以及正在建設中的獅子洋通道一起,共同搆成嶄新的大灣區跨海通道群。
  三年多來,隨着蓮塘/香園圍口岸、新横琴口岸、青茂口岸的開通,“一站式通關”“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等通關便利落實,内地與港澳的往來愈加快捷便利,三分之二的出入境旅客可通過自助方式通關。
  澳門人洪於德2020年到横琴創業,現在他每天要駕駛澳門單牌車往返於澳門與横琴之間。“我從澳門到横琴上班,有時一天需要來回三四趟,20來分鐘就可以走一趟,這樣的通關環境便於我們日常往來兩地工作和交流。”他説。
  “硬聯通”持續推進的背後,“軟聯通”也正在加速。三年多來,粤港澳三地不斷深化規則對接、機制銜接,經濟要素的流動日益順暢,科技融合、人才融合、産業融合更加深入廣泛:科研資金跨境使用實現常態化運作;在粤納入就業登記管理的港澳居民已超過8.51萬人,而隨着職業資格認可、標準銜接範圍持續拓展,已有3000多名港澳專業人士取得内地註册執業資格……
   【三地同發展】
  這是一組振奮人心的數字:2021年,粤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約12.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2017年增長約2.4萬億元;進入世界500强的企業達25家,比2017年增加8家;廣東省現有高新技術企業超6萬家,其中絶大部分都在粤港澳大灣區,比2017年净增加2萬多家。
  弄潮兒向濤頭立。在大灣區這片熱土上,一幅波瀾壯闊的灣區經濟發展畫卷,正由活躍在各個領域的市場主體描繪而成。
  深圳坪山,新能源汽車生産車間忙碌、車鳴清脆。6月10日,比亞迪總市值突破1萬億元,成爲首個市值破萬億元的中國汽車公司。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4月新能源汽車銷售近30萬輛,同比增長44.6%,總部位於深圳坪山區的比亞迪公司當月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10萬輛,同比增長136.5%。如今,比亞迪新能源商用車已銷往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400多個城市。
  和大企業並肩前行的,還有一批扎根大灣區、快速成長的中小科技創新企業。
  澳門—北京—硅谷—横琴,澳門青年何國濤的事業路綫在地球上畫了一道弧綫,最終他决定回到與家鄉澳門一水之隔的珠海横琴。
  2019年12月,何國濤作爲創始人的普强時代(珠海横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業。三年間,普强已經成長爲以智能語音識别、語音分析、語音合成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爲核心的人工智能高新技術企業。談及未來發展規劃,何國濤説:“公司將立足横琴,輻射大灣區乃至更遠,争取成爲語音科技領域的支柱企業。”
  大灣區、大發展,背後是堅强有力的政策支撑。突圍、轉型、强基、補鏈、創新……三年多來,面對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帶來的種種衝擊,中央各有關部門不斷出臺支持大灣區發展的具體政策措施,粤港澳三地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携手前行。
  從穩步推進《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到日前印發的《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通過强化政策支持,大灣區建設呈現出勃勃生機,爲中國經濟創新力和競争力增强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起向未來】
  在香港回歸祖國25週年之際,以粤港澳大灣區爲舞臺,香港正加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香港特區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把目光投向了與深圳相鄰的“北部都會區”。這裏有望成爲香港這座國際都市的全新“封面”。
  李家超説,未來特區政府會以“北部都會區”作爲紐帶,共建高質量灣區,開拓及帶動多元經濟,包括積極參與粤港澳大灣區發展,增加與大灣區其他内地城市在人流、物流、資金流、數據流等方面的交流。
  一組數字,昭示信心。
  截至2021年底,在中銀香港開立内地賬户的香港客户數同比上昇41%,接近17萬户。大灣區企業貸款同比上昇9.8%,科創企業貸款同比上昇8.3%。目前BoCPay(電子錢包)客户數目已超過100萬户。
  “這些大幅增長的數字,足以説明大灣區的市場前景,足以説明香港居民對大灣區的認可。”中銀香港個人金融及財富管理部總經理陳文説。
  6月16日,在宣佈横琴企業和個人所得税優惠政策正式落地實施的新聞發佈會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區執委會主任李偉農在收尾時,用粤語鏗鏘有力地講了六個字——“揀横琴,唔會錯”。
  選横琴,不會錯。曾經“蕉林緑野,農莊寥落”的横琴島,如今大道縱横;曾經布滿荒野灘涂的前海,如今滿眼繁華;覆蓋大灣區11個城市的立體交通網絡正越織越密,“一小時生活圈”形成;“港人港税、澳人澳税”落地實行;律師、醫師等數十種港澳職業資格被廣東大灣區城市認可,大灣區成爲港澳青年逐夢的熱土,不斷爲港澳發展注入新動能、拓展新空間,助推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三年多來,粤港澳大灣區正是在一次次兑現承諾、一次次創造驚喜的過程中,讓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大灣區,擁有大未來!(王攀、王浩明、王旭、李寒芳)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