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做强引擎加快發展 青春之城活力迸發
珠海助力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




   珠海訊 藍天碧海,大橋卧波;秀美灣岸,遊人如織。
  珠海,這座年輕的現代化花園式海濱城市,在擁抱新時代、開啓新征程中加速快跑:横琴“雙15%”税收優惠政策正式落地,全市全面推廣“拿地即開工”,各區争相赴外産業招商……連日來,珠海實施一系列實招硬招,助力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和有力指導下,這片改革熱土洋溢青春氣息,迸發活力涌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珠海,要求加快珠海經濟特區發展,勉勵珠海深化粤港澳合作,爲新時代珠海經濟特區建設指明前進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囑托在心,勇毅前行。沿着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珠海擔起在重大國家戰略中新的使命任務,搶抓省委、省政府支持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的重大機遇,全面提昇城市能級量級,奮力打造粤港澳大灣區重要門户樞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典範。
  篤行不怠,乘勢而上。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囑托,珠海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干出新氣象:縱深推進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珠澳合作開啓新篇,改革開放持續深化,區域協作不斷加强,經濟發展進位提質,正成長爲廣東又一重要引擎。
   【“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
  横琴,與澳門一水相隔,昔日“蕉林緑野、農莊寥落”的海島,如今成爲高樓林立的活力新區。
  從2009年黨中央、國務院决定開發横琴,到建設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區,横琴的每一步發展,都傾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情關懷和殷切期望。
  “10年時間,横琴新區從無到有,變化很大。我們始終要不忘初心,讓這裏充滿創新發展活力,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2018年10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的第一站就來到横琴,强調横琴有粤澳合作的先天優勢,要加强政策扶持,豐富合作内涵,拓展合作空間,發展新興産業,促進澳門經濟發展更具活力。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區執委會副主任、原横琴新區黨委書記牛敬曾在2012年和2018年兩次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横琴發展工作,“讓我記憶猶新的是,總書記反復囑咐我們不要忘了開發横琴的初心”。
  2021年9月5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發佈。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又一重大决策部署,對於豐富“一國兩制”實踐、推動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具有重要意義,也爲珠海新時代改革發展注入重要動力。
  堅守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初心,珠海舉全市之力支持服務横琴合作區建設,推動珠澳深度合作打開新局面。
  服務澳門産業多元化發展的平臺載體如雨後春笋般應運而生:横琴總部大厦、横琴國際商務中心、横琴國際金融中心、粤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目前,横琴擁有澳資企業4800多家,有各類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平臺達20家;澳門4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全部在横琴設立分部。
  民生融合繪出更大“同心圓”:作爲横琴首個爲澳門居民建設並融合優質居住空間、教育、衛生、社會服務等多項功能的綜合民生工程,備受矚目的“澳門新街坊”項目全面開工。未來5到10年,預計將有3萬—5萬港澳居民在横琴工作、居住。
  “合作區掛牌後,横琴的變化可以説是日新月异。”牛敬介紹,“過去,我們與澳門同仁隔着江互相商討合作;現在,大家坐在一個辦公室相互協商、一起做事,這是前所未有的,實現這種變化,凝聚了總書記的心血。”
  短短十來年,横琴地區生産總值增長100多倍,已經從一個邊陲海島蝶變爲開發熱島、開放前沿,也爲越來越多的澳門青年提供更大發展舞臺。
  “開發建設横琴爲我們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澳門創業青年周運賢2015年就來到横琴創業。“我們深切感受到中央支持澳門青年創新創業的力度和决心,深切感受到横琴營商環境持續向好。我們一定要緊抓機遇,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任何時候都不能脱實向虚”】
  如今走進格力電器的生産車間,由自主研發的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組成的全自動生産綫引人注目,呈現出智能製造創新工廠的新氣象。
  “從大國到强國,實體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任何時候都不能脱實向虚。”2018年10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格力電器視察,在空調設備及系統運行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同科研人員親切交談時,深刻指出,先進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一個關鍵,經濟發展任何時候都不能脱實向虚。中華民族奮鬥的基點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創新,所有企業都要朝這個方向努力奮鬥。
  “總書記的話對我們既是鼓勵也是鞭策,讓我們更加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之路。”回望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以來企業走過的路,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説,始終不變的是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就是要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過去幾年間,這家製造企業持續發力多元布局,不僅掌握壓縮機等核心技術,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均居行業前列,還將智能裝備涵蓋10多個領域超百種規格産品,已從一家單一的空調企業成長爲多元化工業集團,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878.69億元、同比增長11.69%。
  以點帶面,以龍頭牽引盤活全局,珠海堅持用創新驅動賦能産業發展,打響實體經濟攻堅戰。
  從AG600兩栖飛機到“珠海一號”遥感微納衛星星座,從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到國家級重大科學研究平臺“天琴計劃”,創新鏈、産業鏈、人才鏈相互交融,力促珠海實體經濟加快發展。
  不斷向上攀昇的曲綫,成爲珠海經濟轉型昇級的有力注脚:如今珠海地區生産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躍昇至全省第六,人均地區生産總值穩居全省第二;全市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爲104.03件,位列全省第二:各類商事主體超40萬户;高新技術企業超2100家;生物醫藥産業集群入選國家工程,集成電路設計産業規模位居全省第二。
  “這裏有高水平科研平臺,還有優良的人才環境,來這裏是正確的决定。”從澳大利亞歸國來珠海創業的博士王慧説。
  王慧的選擇不是個例。數據顯示,在珠海,超4000名博士人才活躍在各大行業領域,助推珠海加速向産業鏈價值鏈高端邁進。
  産業發展的强勁動能澎湃不息。如今,珠海將“産業第一”確立爲未來5年全市工作的總抓手之一,提出到2025年力争實現工業總産值突破萬億元;全市新增15家以上百億級製造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4000家。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争新。新産業、新經濟加快集聚,珠海正蹄疾步穩向“萬億工業强市”邁進。
   【“爲粤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伶仃洋烟波浩渺,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宛如一條綵練,在夏日雨後的雲水間若隱若現。
  2018年10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宣佈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粤港澳大灣區的歷史自此翻開全新一頁。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這是一座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要用好管好大橋,爲粤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一橋連三地,天塹變通途。這座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爲粤港澳大灣區加强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樹立典範。
  進入“大橋時代”,珠海一躍成爲内地唯一與港澳同時陸路相連的城市。3年多來,港珠澳大橋極大提高珠海通往港澳的流通效率。截至2021年10月23日,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旅客超過2100萬人次、出入境車輛超過310萬輛次。
  “在大橋建設和管理過程中,粤港澳三方堅持共同拿方案、共同出决策。這種密切合作的精神,也體現在大灣區建設的方方面面。”曾任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的朱永靈説。
  從“管好用好港珠澳大橋”到“灣區通”工程深入實施、珠港合作不斷深化,珠海堅持軟硬聯通並舉,全力參與粤港澳大灣區建設,全面對接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
  硬聯通推動來往頻密順暢。隨着港珠澳大橋、深珠通道、珠澳高鐵樞紐、廣江珠澳高鐵、珠海機場改擴建工程等一系列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謀劃推進、串珠成鏈,珠海做强做實珠西橋頭堡功能,牽引帶動珠江口東西兩岸加速融合發展。
  軟聯通推動要素便捷流動。珠海用足用好經濟特區立法權,在跨境金融、商事制度、行政審批、科技創新等領域先行先試,推動一批創造型引領型改革深入實施,打造開放合作新高地,加速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勇當改革開放“開路先鋒”。
  伶仃洋上、碧波萬頃;珠江西岸、風雲激盪。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承接建設粤港澳大灣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區、自由貿易試驗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四重利好,新時代珠海改革發展事業如乘浩盪東風、破浪前行。(沈夢怡、吴志遠、梁涵)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