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訊 近年來,通過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工業園區提質增效、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補足發展短板,廣東“一核一帶一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一組數據,可以看出廣東近年在區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進一步提昇方面交出的優异答卷——
“十三五”以來,沿海經濟帶東翼、沿海經濟帶西翼、北部生態發展區人均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速分别高於珠三角2.1%、1.2%和1.5%。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和北部生態發展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6844元增加到27191元,增長了61%,區域發展差距有效縮小。
擦拭初心,扛起使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赴粤考察調研,從珠海到清遠,從深圳到廣州,對廣東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寄望深深、叮囑殷殷。“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要求,爲廣東開創區域協調發展工作新局面、邁上新臺階指明瞭方向、凝聚了力量。
廣東上上下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構建形成“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是廣東區域協調發展的政治自覺和根本動力。
謀劃精準,措施硬核。
大力實施粤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戰略,遏住全省區域差距擴大趨勢,增强粤東粤西粤北地區内生發展動力,補齊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存在突出短板,離不開精準謀劃,離不開有效舉措。
廣東以功能區戰略定位爲引領,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省委、省政府先後出臺兩份綱領性文件,以及支持老區蘇區等系列政策文件;規劃建設五大都市圈和一批重大區域發展平臺,形成了一系列行動方案和一大批重點建設項目……這些硬核舉措,爲區域協調發展夯實了基礎條件。
行動堅决、執行有力。
把藍圖變成現實,把目標變成碩果,中間只有一條可走之路,或者説只有一個秘笈,那就是“干”。“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出來的。”
在汗水澆灌下,全省高速通車里程超1.1萬公里,實現“市市通高鐵”,“3+4+8”世界級機場群和世界級港口群正在加快成型,天然氣主幹管網實現地市全覆蓋,基礎設施網絡空間布局與功能結構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均衡通達態勢日漸形成。
區域協調發展讓廣東繼續穩居GDP第一位置,爲中國經濟版圖增添了一抹亮麗色彩,成爲了共同富裕的堅實支撑,這就是廣東“一核一帶一區”建設的深遠意義所在。(雷鐘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