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粤港澳大灣區崛起世界級城市群
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機制軟聯通,三地民衆心相通




  駕駛澳門單牌車即可暢行無阻進珠海横琴,有時一天要往返三四趟……家在澳門,工作在横琴創業谷,創業者洪於德的“雙城生活”忙碌而充實。在横琴創業短短兩年,他已創辦了兩家科技公司。
  隨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區穩健起步,越來越多的人從澳門來内地工作、置業、生活。合作區掛牌僅8個月,已有50萬輛次澳門單牌車進出横琴,目前經横琴口岸往來琴澳兩地之間的澳門居民日均達7000餘人次。
  建設粤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抓住粤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曆史機遇,推動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加快粤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促進人員、貨物等各類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提昇市場一體化水平。”
  牢記總書記囑托,粤港澳三地大膽創新、真抓實幹,不斷强化交通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機制軟聯通,不斷提昇市場一體化水平。2021年,大灣區經濟總量約12.6萬億元,比2017年增長約2.4萬億元。活力涌動的世界級城市群,正在伶仃洋畔崛起。
   【基礎設施硬聯通】
  浩瀚的伶仃洋,世界級工程深中通道的建設現場。5月17日10時36分,海上非通航孔橋起吊最高的一片箱梁,1小時56分後,深中通道完成第173片海上箱梁的架設。按計劃,今年10月,非通航孔橋箱梁將完成全綫架設。
  根據《粤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到2022年,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隨着城市的發展,資源要素突破城市邊界,在地理空間鄰近的數個城市之間集聚、擴散,優化配置,推動城市之間互聯互通,繼而形成城市群。”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分析,粤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有人口8000多萬,經濟總量約12.6萬億元,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强的區域之一。軟硬聯通並舉,是高質量建設大灣區、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的必然路徑。
  藍圖徐徐鋪展,建設熱火朝天。
  看海上,黄埔大橋、南沙大橋、廣深港高鐵、虎門大橋、港珠澳大橋依次屹立,深中通道、獅子洋通道等4條通道加快建設,港口集裝箱吞吐量超過8000萬標箱。
  看陸上,幹綫鐵路、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有軌電車“四網融合”,運營里程近2500公里,大灣區公路網絡不斷完善,“軌道上的大灣區”加快形成;5座國際機場旅客吞吐能力超過2億人次,世界級機場群布局進一步完善。
  隨着蓮塘/香園圍口岸、新横琴口岸、青茂口岸相繼開通,“一站式通關”“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等通關便利落實,實現了2/3出入境旅客通過自助方式通關、基本實現排隊不超過30分鐘。廣佛、深港、珠澳之間,“1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規則機制軟聯通】
  “這是V—Tax智能櫃檯,可辦理絶大多數以往必須到辦税服務廳窗口辦理的涉税費事項。”4月27日,在廣州市南沙區創享灣税務雲驛站開放日活動上,工作人員的介紹吸引了不少粤港澳創業青年駐足觀看。
  讓要素跨境流動更加順暢,近年來,粤港澳三地規則機制軟聯通加快實現。
  職業資格認可範圍不斷拓展。《香港工程建設諮詢企業和專業人士在粤港澳大灣區内地城市開業執業管理暫行辦法》試點實施,首次粤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順利舉辦。
  “以前,我們作爲外資工程諮詢企業,須與有專業資質的本地設計院等組成聯合體,才能參與項目競標。”來自香港的工程顧問公司奥雅納華南區負責人王前揮十分欣喜,隨着深港執業資格的認证銜接,公司已獲得大灣區内所有相關執業資格認证,可深度參與大灣區建設。
  目前,在粤納入就業登記管理的港澳居民超過8.51萬人。隨着職業資格認可、標準銜接範圍持續拓展,在醫師、教師、導遊等8個領域,已有3000多名港澳專業人士取得内地註册執業資格。大灣區(内地)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港澳居民政策吸引超過1000人次的港澳居民報考,首批録取者已聘用到崗。
  規則標準銜接進一步加强。跨境破産協助取得歷史性突破;粤港澳三地調解、仲裁與訴訟有效銜接的工作機制建立,前海、南沙、横琴已實現港澳調解員共享;支持廣州仲裁委員會上綫全球首個亞太經合組織成員中小微企業商事争議在綫解决平臺;確定《金融自助設備運維服務規範》等作爲成熟的大灣區標準。
  依託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廣州南沙自貿試驗區等,大灣區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世紀跨境工程港珠澳大橋順利通車,曾經蕉林緑野、農莊寥落的横琴島變爲高樓林立的活力新區,註册澳資企業累計超4800家,成爲澳資企業最密集的區域。
   【三地民衆心相通】
  “相信我們很快能在廣州買一套自己的房子,真正落地安家。”今年3月31日,粤港澳大灣區(廣東)人才港正式開港,在大灣區創業的夫妻李劍禧和孫嘉晞滿懷期待。
  在携手共建世界級城市群的路上,隨着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機制軟聯通,三地要素流動更高效,灣區民衆心相通、情更濃。
  人員往來更便利。在大灣區,外籍人才工作許可和居留許可實現“一窗受理、並行辦理”,審批時限由15個工作日壓縮到7個工作日。2021年在大灣區换發補發港澳居民來往内地通行证3.76萬張,爲港澳居民提供身份認证服務1922萬人次,切實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生活發展。
  資金流通更順暢,粤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正式開通;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受惠面進一步擴大;廣東財政的科研資金可以跨境直接撥付港澳研發機構使用,大型科研設備可以24小時預約“即報即放、到廠檢驗”通關。
  營商環境更優化。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加快建設,與“一帶一路”沿綫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持續加强,對港澳企業設立實行商事登記“一網通辦”,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提供服務項目超800個,政務服務事項最多跑一次率達99.9%,網上政務服務能力排名全國第一。
  三地步調一致,協同共進,粤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階段性顯著成效,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建設邁出堅實步伐。2021年,大灣區内進入世界500强企業25家,比2017年增加8家;廣東省現有高新技術企業超過6萬家,絶大部分都在大灣區,比2017年净增加2萬多家,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强,三地民衆獲得感更加充實。(賀林平、陸婭楠)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