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加速
預計明年底建成通水


   東莞訊 5月26日,從南沙大橋東莞一側進入工作井,走進位於獅子洋海下近60米的粤水電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B3標項目建設現場,寬約8米的隧洞内,多臺套鋼筋臺車、針梁鋼模臺車機器轟鳴,工人們正圍遶着各種設備繁忙作業。
  “下穿獅子洋輸水隧洞繼年初實現順利貫通後,又於近日經過整整12小時的緊密施工,順利完成了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全綫首倉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澆築,工程建設正在加速。”B3標項目負責人伍玉龍表示,這代表着整個工程正式轉序進入預應力混凝土内襯施工的階段。
  根據最新進展,目前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隧洞掘進已完成近九成,預計於下半年實現全綫貫通,同時全面轉入内襯結構施工,力争明年底建成通水。届時,該工程將實現從西江向珠三角東部地區供水,解决廣州、深圳、東莞生活生産缺水問題,並爲香港等地提供應急備用水源,爲粤港澳大灣區發展提供水資源保障和戰略支撑。
   【施工難度世界罕見】
  作爲國家重大水利工程、粤港澳大灣區重要民生項目,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西起佛山順德鯉魚洲,東至深圳公明水庫,輸水綫路全長113.1公里,以深層管道輸水方式穿越珠三角核心城市群,是目前廣東史上投資規模最大、輸水綫路最長、受水區域最廣的水利工程。
  “珠三角素有‘地質博物館’之稱,尤其是在珠江口獅子洋區域,水文、地質條件异常復雜。”伍玉龍介紹,其所在的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B3標項目采用深埋盾構的方式,在平均縱深40米至60米的地下空間横跨獅子洋,是該工程唯一一個下穿獅子洋的施工區間,沿綫有多條獅子洋斷裂帶,面臨綫路埋深大、圍岩透水强、海底换刀難等多重挑戰,施工難度在國内乃至世界水利行業都十分罕見。
  據瞭解,下穿獅子洋輸水隧洞總長3.183公里,全綫采用高壓輸水盾構隧洞設計,隧洞管道采用厚度爲55厘米的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襯砌結構,内部由8根15.2毫米的無粘結預應力鋼絞綫雙層雙圈布置,間隔僅50厘米,設計最大内水壓力1.3MPa,其技術工藝難度係數極高,如此長距離、大規模的應用在國内水利行業尚屬首次。因此,首倉預應力混凝土的成功澆築,對該工程意義重大。
  “我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克服一切工藝、技術難題,讓輸水管道可以承受得住巨大的内水壓力。”伍玉龍介紹,在上述工藝結構下,鋼筋、鋼絞綫數量密集,安裝精度要求高,安裝穿索的難度很大。同時,混凝土澆築的難度也大大提高,一方面需要克服約60米深的深竪井及最長約3.4公里的高難度運輸難題;另一方面要在復雜的施工環境下保证混凝土澆築的密實度質量,實現大直徑輸水隧洞襯砌結構、全圓一次性澆築成型,對施工質量要求極高。
  爲此,項目建設團隊聯合業主、監理、設計等參建單位各方及相關科研單位專家,精心組織,統籌協調,先後召開10餘次專題研討會,並組織實施場外1:1原型試驗、鋼絞綫實地穿束拉伸、攪拌運輸及氣動振動等各類型工藝試驗,全方位模擬隧洞各施工工序,充分展現施工過程中的難點痛點,最終實現逐個突破解决。
  目前,首倉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澆築的成功,爲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進一步推進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接下來,具備施工條件的相關標段將陸續開展預應力混凝土内襯施工,加速工程建設,目標直指明年底建成通水。
   【重塑廣東水資源配置格局】
  廣東地理氣候條件特殊,雖然雨量豐沛,但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水資源配置能力不足,已成爲制約我省高質量發展的瓶頸,重塑水資源時空分佈格局刻不容緩。
  公開資料顯示,作爲支撑珠三角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水源,東江以其不足全省18%的水資源總量,支撑起28%人口的用水和48%的生産總值,目前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已逼近國際公認的40%警戒綫,而西江水資源利用率却相對較低。珠三角城市群水資源與生産力布局不匹配、不平衡問題突顯。
  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的建設,就是爲了從根本上解决這一不匹配、不平衡問題,緩解大灣區水資源供需矛盾。
  據瞭解,爲了最大限度節約土地,該工程全綫大多采用地下深埋盾構方式,在縱深40米至60米的地下空間建造,爲大灣區發展預留了寶貴的土地資源和淺層地下空間,可以説是一條看不見的“灣區巨龍”,挺起大灣區水資源配置的脊梁。
  同時,記者從省水利廳瞭解到,隨着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等諸多重大水利工程的加速推進,近年已成爲我省水利建設史上同步推進項目最多、投資最大的時期。
  根據今年初發佈的《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水利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我省目前正在聚力實施“851”水利高質量發展藍圖,構建“五縱五横”水資源配置骨幹網,即以東江、西江、北江、韓江、鑒江幹流爲“縱”,以正在建設或規劃建設中的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粤東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珠中江供水一體化工程及已建成的東深供水工程爲“横”,構建覆蓋全省16個地級以上市、受益人口超7600萬的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着力破解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難題。(李赫、楊明諾)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