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上指出:“深圳是改革開放後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深圳廣大幹部群衆披荆斬棘、埋頭苦干,用40年時間走過了國外一些國際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歷程。這是中國人民創造的世界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迹。”
40多年來,從南海小漁村到國際化大都市,深圳的建設成果,成爲“勞動創造幸福,實幹成就偉業”的真實寫照。總書記的話語,激勵着廣大幹部群衆繼續奮鬥。
4月下旬,廣東深圳市龍崗區大運中心交通樞紐建設現場,吊塔正伸展巨臂,建設者們揮汗如雨,到處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機器轟鳴聲中,被稱爲“灣區之舞”的樞紐頂部巨大的流綫型鋼雨棚已初見雛形。
幾個月後,這個深圳東部最大的交通樞紐就將建成。隨着“城市新客廳”的開門迎客,無數勞動者的辛勤付出,也將轉换爲這座年輕城市發展的新動力。
【高度:創新讓這座城市不斷向上生長】 沿着深南大道一路西行,25.6公里的道路兩側,此起彼伏、層巒叠嶂的各式建築與天際綫渾然一體,勾勒出城市發展的動人輪廓。盡管已在這條城市主幹道上穿行過無數次,車窗外的景觀仍令陸建新流連忘返。
今年58歲的陸建新是中建鋼構工程有限公司首席專家。1982年,參加工作不到3個月的陸建新來到深圳,爲160米高的國貿大厦施工測量。
以國貿大厦爲起點,陸建新開始了與摩天大樓的不解之緣。從地王大厦、京基100大厦到平安金融中心,40年來,深圳每個時期的標誌性建築,都留下了陸建新的汗水與付出,都有他的奮鬥和回憶。
“勞動創造財富,更幸運的是深圳的快速發展給了我們建築行業從業者這樣的機會。如今,中國的鋼結構施工技術水平突飛猛進,已躋身世界一流。”陸建新表示。
近些年,陸建新的工作内容和以往相比有了一些變化:摩天大樓項目越來越少,醫院、學校等民生項目越來越多。
“業務的轉變,表明深圳的城市建設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陸建新認爲,現在深圳降低了對城市建築物理高度的追求,但在不斷提昇對城市發展質量高度的追求。“正是在這種高標準下,在勞動者不斷創新和創造下,40多年過去,這座城市仍在不斷向上生長。”
【深度:地鐵路網四通八達】 4月19日,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13號綫工地,上屋北站主體結構施工進入尾聲。施工現場,中建八局深圳地鐵13號綫項目總工程師詹興家與監理工程師正在驗收。
“困難雖然多,好在我們都一一克服了。”在詹興家看來,地鐵四通八達,給城市的發展、居民的出行帶來巨大的便利。“我常常和工友們聊天,能感覺到他們心裏都很自豪。”
中國電建深圳地鐵12號綫土方工程工人萬東平的感受則更加直白:“這也是我們工人一點一點搬出來、造出來的。每次想到地鐵通了,城市建設有我們的參與,就有點滿足和驕傲。”
萬東平2019年來到地鐵12號綫項目。由於工期緊張,兩年多來他幾乎每天兩點一綫,也没時間到深圳各處走一走、看一看。“等這個項目完工,我也想坐着地鐵走遍深圳,看看自己參與建造的美好風光。”他説。
2005年,深圳軌道交通綫路長度22公里;2020年,深圳軌道交通綫路長度423公里;2022年底,深圳地鐵運營里程將突破500公里。隨着總里程增長,地鐵路網四通八達,市郊至市中心通勤時間不斷縮短,市民幸福感不斷增强。
“家人現在住在惠州。我好幾個月没有回去看看了。”詹興家説,“未來深圳地鐵21號綫、16號綫都將延伸至惠州。希望地鐵繼續高效建設,早日實現地鐵到家的心願。”他笑着説。
【速度:“深圳速度”給無數年輕人鼓勵】 “手套、安全帽、安全繩大家再檢查一下,千萬不要疏忽……”4月18日,隨着早班安全教育的結束,深圳光明科學城啓動區負責幕墻和室内裝潢的工人,在韓均的帶領下又開始了緊張忙碌的一天。
盡管有10年建築經驗,韓均至今仍對科學城項目的建設速度難以置信:從一片荒地到建成占地3萬多平方米、以5棟高樓爲主的科學城,這個項目僅花了3年多的時間。
目前深圳光明科學城啓動區建設的總進度已完成97%,基本實現了“五天一層樓”。由於項目結構特殊,施工不能往上同步復製,“五天一層樓”要比當年深圳國貿大厦“三天一層樓”的難度更大。
韓均感嘆,這個項目不僅結構復雜,内部還有大量需要精密布置的科研儀器。“疫情影響下還能如此高效施工,以前總聽説‘深圳速度’,來光明科學城後才讓我長瞭見識。”
韓均看來,光明科學城的建設速度可以歸功於建造體系好、技術熟練度高和細節工作足。“不過我體會最深的,還是每個人身上的那股子冲勁,讓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樣子。”
2012年,韓均隻身一人離開四川來到上海,在建築工地找活干。
“剛到工地時什麽也不懂,但我知道工作絶不只是爲了混口飯吃。”他回憶,自己那時很勤奮,無論是木工、繪圖還是測量,項目上的每一個環節都學得很用心。“即使是農民工,也要學得一技之長。”
短短兩年,韓均迅速從新人成長爲老手。2016年到深圳,他已經走上了技術管理崗位。
“很欣慰自己年輕時没有虚度光陰。”韓均説,深圳這座城市和自己非常契合,年輕、有幹勁、敢闖敢拼。“這座城市曾經誕生過無數奇迹,它教會了我很多,‘深圳速度’也給無數年輕人帶來鼓勵。”
如今,隨着光明科學城項目建設漸入尾聲,外觀日漸靚麗,韓均感到與有榮焉。“作爲一個農民工,很榮幸能爲‘深圳速度’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未來我也要繼續努力,繼續與這座城市共同成長。”(吕紹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