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訊 北以流溪河爲界,西鄰珠江西航道,規劃面積28平方公里的白雲湖數字科技城項目工地,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近日,記者走進白雲湖數字科技城的北大科技園國際科創廣場項目,用作營銷中心的小獨棟建築主體結構已封頂,其他樓棟正進行基坑支護冠梁、内撑梁、承臺、主體結構等施工,預計今年底該項目全面封頂,2023年年底竣工驗收,2024年一季度投入運營。
一個月前,作爲廣州市2022年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竣工及簽約活動的主會場,廣州白雲湖數字科技城暨啓動區力合科創中心項目正式開工,總投資預計超1100億元,打造中國數字經濟産業航母。
眼下,在做好疫情防控、安全生産工作的前提下,白雲區正推進白雲湖數字科技城等多個重大項目建設,以扎實有力的“雙統籌”,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
【多個數字經濟産業項目今年内封頂】 白雲湖數字科技城建設進展最快的項目,當屬首個落地園區的白雲湖濱未來科技産業園,9棟辦公樓主體結構已進入裝修階段,項目預計今年7月30日基本完工,下半年完成竣工驗收並投入運營。
白雲湖濱未來科技産業園位於白雲湖西側的石門街轄内,屬白雲湖數字科技城啓動區範圍,規劃總建築面積約12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2億元。目前已有60多家企業有意入駐,以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前沿技術企業爲主。
白雲湖數字科技城城市展廳便設在白雲湖濱未來科技産業園内,已對外開放,廣州力合科創中心有限公司是最早入駐的企業之一。“我們把辦公地點落在城市展廳,便於客户提前感受美麗的湖景,交通也特别便利。”廣州力合科創中心有限公司産業運營總監蔡蕾娜説道,“白雲湖數字科技城瞄準行業龍頭和科技企業科創平臺開展精準招引,這一點非常吸引我們。這裏營商環境優良,數字科技企業集聚效應已初步顯現。”
記者走訪多個項目工地瞭解到,白雲湖數字科技城的北大科技園數字科技智慧基地、哈工大海特雲谷産業園、雲湖數字科技大厦、海珥瑪生物基産品數字研發中心及總部等多個數字經濟産業項目,均取得較大進展。
其中,海珥瑪生物基産品總部及數字研發中心項目建設進入最關鍵階段,正進行1號塔樓和2號塔樓樓面澆築,預計今年底主體結構全面封頂,明年年底交付使用,擬爲白雲區乃至廣州市打造一個有特色的生物基産業鏈。
走進雲湖數字科技大厦的施工現場,工地不時傳來機器轟鳴的聲音,工人正在進行鋼筋捆扎、樓面澆築。“雲湖數字科技大厦項目共有5個單體建築,其中A棟和B棟是17層建築;用作文化站的3層建築,已於去年全面封頂,正進行内部裝飾裝修,預計今年6月份開放。該項目預計今年11月主體結構全面封頂,明年可達到交付使用的條件。”中建新越建設工程有限公司雲湖數字科技大厦項目經理於德新介紹説。白雲區計劃用三年時間,加快推動白雲湖數字科技城涵蓋招商引資、城市更新、配套基礎設施、城市環境、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等100個重點項目的建設。
【重點發展人工智能等六大主導産業】 “廣州積極謀劃布局數字經濟的發展,廣州北大科技園數字科技智慧基地落户白雲湖數字科技城,既是産學研合作的項目,也是打造高科技企業的承載平臺。”北京大學客座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該項目引進北大物理學院激光質子刀的重大科技轉化項目,建設廣東新興激光等離子體技術研究院和粤港澳大灣區民營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目前已吸引了國内外多家知名大企業入駐,進一步集聚承載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産業動能。”
記者瞭解到,作爲廣州市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創新載體和平臺之一,白雲湖數字科技城已被納入“1+4”廣佛高質量融合發展試驗區及廣州市重點功能片區。
白雲湖數字科技城28平方公里規劃定位爲世界級數字湖區,規劃打造“數字中國”實踐高地、粤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試驗區、廣佛同城數字經濟創新示範區,以數字經濟爲主導産業方向,重點發展高端軟件、雲計算、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網絡、物聯網、數字創意六大主導産業,加快推進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
其中,啓動區力合科創中心項目將依託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力合科創集團有限公司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全球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打造産學研資深度融合的科技服務體系,建立數字科技國家級孵化器,形成數字科技産業集群。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軟件學院教授孫家廣看來,白雲湖數字科技城基礎厚、站位高、有特色,勢必聚集一批數字經濟龍頭企業,將對廣州市科技創新促進産業昇級、做大經濟總量、增進民生福祉等産生積極影響。“力合科創與白雲區深度合作,將清華大學團隊的核心技術與服務引進廣州,全力參與白雲湖數字科技城的建設,爲廣州乃至粤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事實上,白雲的數字經濟布局早已鋪開。白雲區發展和改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白雲湖數字科技城,包括華爲廣州研發中心在内的多個數字經濟項目均取得了重大進展,白雲區“6+6”現代産業集群正加速形成,不斷釋放區域經濟發展新動能。
【突出都市山水打造數字園景城】 記者從廣州市白雲區獲悉,《白雲湖數字科技城城市設計深化方案》(下稱《方案》)已獲得白雲區政府批復同意。
“用最好的生態,吸引最好的人才。”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白雲區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數字經濟、創新經濟的這些高科技人才,會優先選擇環境特别好的地方,華爲選擇了東莞的松山湖,杭州西湖則孕育出了阿裏巴巴,無一例外都是環境非常好的地方。”
都市山水是白雲湖數字科技城最突出的特徵,流溪河、珠江西航道環繞,3000畝白雲湖公園佔據基地核心地位,萬畝白雲濕地毗鄰,生態資源得天獨厚。區域内生態藍緑空間占比高達53%,河流長達62.4公里,河網密度爲2.23公里/平方公里。
根據《方案》,總體城市設計理念借鑒了嶺南園景“理干蓄枝”的建構手段,打造“雖由人作,宛若天開”數字園景城,圍遶區域内主要“生態斑塊”白雲湖,梳理區域核心緑色“主幹”,打造2條枝干。
一個是白雲湖動力環,即打造雲山、雲湖、流溪河生態通廊,融合交通、服務、交流、娱樂休閒、運動等功能,塑造生態資源與城市服務功能交織的緑色能量環。另一個是珠江西航道10公里廣佛合作共生帶,即圍遶區域主要綫性水系,梳理打造區域濱江帶,形成生態連綿濕地,爲廣佛區域提供生態休憩空間。
基於TOD開發理念和組團發展模式是《方案》另一大亮點。白雲湖數字科技城以軌道站點爲核心,結合基地現狀條件,遵循原有空間肌理,塑造各具特色的組團,構建多種功能布局模式,打造獨特的門户空間。
亭崗片區以軌道站點爲引擎構建商務服務核心並向白雲湖延伸,形成以商務辦公、商業休閒、生態景觀爲主導功能的中央服務軸綫。
黄金圍西區以軌道站點爲活力核心營造科技組團,科技産業、生活服務等功能梳狀向流溪河布局。以珠江水岸爲綫索,結合文化、體育、娱樂、休閒、生態等功能,營造濱江活力遊憩帶,作爲珠江西航道10公里廣佛合作共生帶一部分,體現科技、生態共生圖景。
黄金圍東區整個片區通過景觀廊道連通東側大朗客整所上蓋服務組團;白雲湖城際站東片則引入知名建築師的設計作品,形成個性迥异的服務型特色島嶼。(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