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黄黄高铁建成通车
大别山革命老区迎来“高铁时代”



   武汉讯 4月22日10时40分,随着G4022次列车缓缓离开黄梅东站,驶往武汉,由中铁十六局集团参与建设的黄冈至黄梅高速铁路正式建成通车,大别山革命老区迎来“高铁时代”,振兴发展进入快车道。
  黄黄高铁位于湖北省黄冈市境内,从武冈城际铁路黄冈东站引出,接入安九高铁黄梅东站,正线全长126.8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一条高标准、高密度、大能力的高速铁路。集团公司承建的黄黄铁路HHZQ-1标项目线路长31.702公里,涉及路基、桥梁、隧道、站场及附属工程,线路长、工期紧、任务重。
  其中,全长2961.52米的巴河特大桥为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跨越宽约520米的巴河通航水域,主桥长705米,是我国首座按时速350公里设计的高速铁路三塔部分斜拉桥,主梁标准节段采用8米大节段悬臂造桥机施工,为国内高速铁路建设中首次应用。
  据项目负责人张坤介绍,巴河特大桥主桥合龙施工顺序为先边跨现浇合龙段、后中跨合龙段,施工技术难点多,质量要求高。项目上场后,通过国内外技术调研,对主桥主梁采用悬臂施工方法,最大节段长度8.0米,最大梁段重量650吨,是目前国内铁路梁划分最长、重量最大的一次悬臂灌注施工节段。
  在桥梁施工中,项目部围绕“深水基础部分斜拉桥长大梁段悬臂浇筑关键施工技术”展开科技攻关,自主研发了800吨悬臂造桥机,节省有效工期达4个月。同时,创新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三塔部分斜拉桥结构体系,有效解决了桥梁在运营阶段温度变形及收缩徐变变形过大问题,保证良好行车条件。该桥结构体系受力合理,景观效果好,满足时速350公里高速行车条件,在同类桥梁中处于领先水平。
  项目部还充分利用BIM技术可视化、参数化、模拟性、优化性等特点,将BIM应用贯穿于场地布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编制、施工工艺交底等技术管理所有环节,实现建造阶段BIM技术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通过BIM+GIS、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立轻量化BIM应用系统,参数化模拟临建到施工,实现全程可追溯,先后获得第五届全国“科创杯”BIM大赛银奖和工信部“优路杯”BIM大赛铜奖。
  黄黄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主通道京港(台)高速通道和京九高铁、武杭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通车后,将有效促进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完善长江经济带铁路网布局、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辐射带动武汉城市圈协同发展。(中铁十六局宣)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