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訊 截至4月13日,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已累計完成24個管節的沉放安裝,東、西人工島有序推進建設;中開高速中山段上4300多名建設者火力全開,全綫已現雛形;東部外環高速的重點工程香山大橋,南、北主塔有序推進;中江高速、北外環、沙港公路等一批已建的高速、城市快速路將繼續向東延伸……它們肩負着共同的使命:構建深中通道快速銜接網絡,加快中山與深圳交通對接的步伐。
當前,中山正迎來開創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性機遇:“雙區”和横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深入推進,深中通道即將建成通車,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堅定不移實施“東承、西接、南聯、北融”一體化融合發展大戰略。
向東是深圳,向東是希望。
中山要做好“融”字文章,加强與深圳的聯動是重點。隨着高速公路、城市快綫的蓬勃建設,承載中山“東承”布局的交通路網正愈加清晰。
東部外環將與南中高速、中開高速、火炬快綫、翠亨快綫等搆成互聯互通的高快速路網。
【
重大交通工程集中上馬】
深中通道,是中山建設“東承”交通的起點也是主戰場。
目前,深中通道項目關鍵控制性工程之一的伶仃洋大橋主塔、錨碇錨體已完成施工,伶仃洋大橋先導索也順利過江,東西塔順利“牽手”,正在進行猫道鋪設及上部結構施工;中山大橋正進行箱梁架設及斜拉索掛設工作,隨着主橋首片鋼箱梁架設成功,深中通道中山大橋主橋上部搆造施工也將提速,預計在年内實現合龍。
“深中通道是未來中山崛起的重大機遇,對標其通車時間節點,我們正積極對與深中通道銜接的高速公路及幹綫公路等道路進行謀劃,全面提昇各個鎮街與深中通道間的銜接效率。”中山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曹富全説。
據介紹,中山市内現有的中江高速、北外環、沙港公路等交通干道將向東接駁、延伸。其中,總投額超過200億元的南中高速將順接中江高速,並在穿過南沙濕地和伶仃洋後通過萬頃沙互通連接深中通道;世紀大道通過快速化改造與北外環接駁,將岐江新城、火炬開發區和翠亨新區連在一起,形成一條全新的東西向的發展軸;沙港公路向東的延長綫火炬快綫將直扺翠亨新區,目前正在加緊籌劃中。
除了已建道路的延展之外,還有新的道路正在建設或者謀劃建設。中開高速中山段,起點位於翠亨新區馬鞍島,終點則在中山最西部的横欄鎮跨越磨刀門水道與江門段相接,全長44千米,沿綫經過9個鎮街。這是第一條東西向穿越中山城區的高速公路。
“中開高速中山段是深中通道在珠江口西岸的主要集散通道,建成後將與深中通道、開平至陽春高速公路、深圳機場至荷坳高速公路等項目共同搆築起粤港澳大灣區核心區最重要的東西向高速公路通道。”中電建(廣東)中開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朱偉介紹,今年以來中開高速中山段建設提速,項目的標誌性工程岐江河大橋正在進行下層結構的安裝,“岐江河大橋主橋爲雙層鋼桁架拱橋,下層爲南外環路,上層爲中開高速,是中山市市區内首座雙層橋。”岐江河大橋正在進行下層結構的安裝。
【
打造灣區西部重要綜合交通樞紐】
今日的交通規劃,事關城市未來的發展格局。堅持高起點、高標準謀劃,讓交通基礎設施承接深圳外溢産業、城市快速擴容做好準備,是中山打造“東承”交通的核心理念。
東部外環高速、翠亨新區碼頭綜合體項目,均體現了中山交通規劃的前瞻性,在規劃和設計上既拉開了城市發展的大框架,也策應了國家、省、市重大發展戰略的需要,爲中山未來的發展預留了充足的空間。
東部外環高速公路項目縱貫中山東部,呈南北走向,是珠三角“A”字形交通骨架中的重要節點以及深中通道往南、往北的集散通道,也是珠江口西岸沿江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瞭解,一般的高速公路上,每隔10公里左右會設置一個與互通連接,與其他公路接駁。全長34公里的東部外環一期,全綫設置了9個互通連接,其設計密度高於常規水平。
中山東環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東部外環高速公路將與南中高速、中開高速、火炬快綫、翠亨快綫等搆成互聯互通的高快速路網。
如果説東部外環高速暗含了中山全面融入粤港澳大灣區交通體系的决心,那翠亨新區客運碼頭綜合體則展示着中山打造珠江西岸交通樞紐的雄心。
今年2月,中山市2022年第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動工儀式在翠亨新區碼頭片區綜合體項目地塊舉行。
該項目土地面積1003畝,計劃建超過140棟建築,包含雙子超塔、會展中心、聯檢大樓等。與前海遥相對應的新客運碼頭將開通至香港、澳門的航綫,以及往來深圳的公交式“水上巴士”,形成水上的“深中通道”。
2022年是中山市實施交通大會戰三年行動的開局之年,年内中山市交通運輸局將統籌推進38個交通建設項目,年度計劃投資255億元。以“保存量、拓增量”爲目標,中山市交通運輸局將在保证公路建設平穩推進的基礎上,着重加快軌道交通建設,全力打造粤港澳大灣區西部重要綜合交通樞紐。
【
打開經濟發展新格局、新思路】
“東承”交通的建設,是中山融入粤港澳大灣區,拉大城市框架,拓展發展新空間的重要之舉。事實上,近年來“東進”也是中山重要的宏觀戰略之一。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山東部的幾個鎮街匯聚形成了先進裝備製造産業、健康醫藥産業、光電産業等産業集群,成爲中山承接深圳、香港投資項目最熱門的區域。
4月8日,翠亨新區迎來了又一名來自“東方”的投資者,總部位於香港的莊嚴控股以11.75億元,競得翠亨“灣區芯城”項目用地;根據統計,近兩年來落户新區的項目中,近七成來自深圳。
在民衆街道,已聚集多個來自深圳的重大項目,比亞迪智能製造項目、彩迅智能顯示等先後落地。火炬開發區正主動對接深圳科技創新資源,打造萬畝深圳—中山産業拓展走廊高品質産業承載區。
當前,火炬開發區已規劃構建“三縱一横”軌道交通格局,“兩縱一横”高速公路網格局,“一縱四横”幹綫公路主幹綫網格局,以及“兩縱兩横”幹綫公路次幹綫網格局;而翠亨新區則通過4條高速與廣州、深圳、江門、珠海快速連接,形成9條幹綫公路主幹綫和次幹綫,通過3條軌道深化與廣州、珠海的聯繫。這些交通規劃無疑將加速人流、物流、信息流進出中山的東大門。
伴隨着“四縱五横”“三環十二快”的交通路網推進,到2024年,呈現在中山人面前的是這樣一幅畫面:各個鎮街實現5公里内高速出入口全覆蓋,15分鐘内可以到達臨近高速出入口,30分鐘内就駛上深中通道。
在“東承”的發展戰略指引下,其他鎮街也正在交通建設、産業轉型昇級等方面蓄力、發力。例如,地處中山西北部的小欖,經過近兩年的耕耘已與深圳LED照明、汽車電子、人工智能等重點行業協會建立深度合作,帶動小欖半導體照明、家居、鎖具等傳統産業轉型昇級。
交通帶動發展,發展需要交通。縱觀中山的發展歷程,其取得的經濟成就和交通建設密不可分。
中山這一輪交通大建設,將緊隨經濟發展的趨勢,它們連通中山經濟活力最强、産業基礎最强的區域直指珠江東岸,將高質量發展之路引向珠江口東岸。中山寫好“東承”大文章的動力和底氣,正變得愈加充足。(伍杰、葉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