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深圳: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範的轉型跨越
五年裏經濟總量由2萬億元穩步站上3萬億元新臺階




   深圳訊 4月11日出爐的2022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1年深圳GDP實現3.07萬億元,同比增長6.7%,在五年裏,實現從2萬億元穩步站上3萬億元新臺階,繼上海(2017年)和北京(2018年)之後,成爲國内第三個地區生産總值突破3萬億元的城市。
  深圳是改革開放後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廣東視察,都來到深圳,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親切關懷下,深圳被接連賦予重大機遇、重大使命、重大平臺:粤港澳大灣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一系列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成爲深圳特區實現歷史新跨越的强大動力源。
  五年來,省委高度重視深圳的改革發展,提出舉全省之力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和前海合作區建設發展,明確特事特辦機制,牽引帶動全省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也爲深圳經濟社會發展增添動力、注入活力。
  五年高水平的發展積累,讓這座年輕的城市從先行先試,轉向先行示範,更顯生機勃勃。深圳正以它獨特的魅力、動力、活力、創新力,向世界展示出我國改革開放的磅礴偉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光明前景,也成爲廣東這五年砥礪奮進、再鑄輝煌的生動注脚。
   【研發投入占比突破5%】
  樓上是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樓下是工程生物領域企業孵化空間……走進位於深圳市光明區的工程生物産業創新中心,這種“樓上樓下創新創業綜合體”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打破空間隔閡,讓科研機構和企業在同一個屋檐下“親密接觸”、進而“喜結良緣”,這條“科研—轉化—産業”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生態鏈被形象地稱爲“沿途下蛋”。
  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創新爲要。過去五年,深圳着力推動創新體系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構,已逐步建立起“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産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五年間,隨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落地建設,鵬城實驗室、光明科學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一批原始創新策源地加快形成,深圳基礎研究能力也實現穩步提昇。目前,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已突破5%,居國内大中城市前列。
  良好的環境吸引全球創新人才匯聚深圳。74位全職院士集聚,在站博士後超5000人、科技人才超過200萬人,各類人才總量達到600萬人……從當年的“孔雀東南飛”到如今的全球英才聚鵬城,一撥又一撥時代追夢人正在深圳的“創新鏈條”上爬坡躍昇,助推先行示範區高質量發展躍上新臺階。
   【前海五年畫出最美起筆】
  前海的五年變遷,成爲深圳作爲改革“闖將”、“探路”先鋒在新時代實現新變化的縮影,也鋪開了“一張白紙從零開始,但是可以畫最美最好的圖畫”的新征程序章。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進一步擴展前海合作區發展空間,總面積由14.92平方公里擴展至120.56平方公里,是原來的8倍。
  擴區後的前海,迎來了“五區”叠加政策利好,具備空港樞紐、海港樞紐、會展商務、現代服務等國際灣區核心發展要素,作爲國家重大戰略平臺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作爲粤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核心引擎的優勢更加顯著。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回望五年路,在國家改革開放的大局中,深圳肩負更加重要的使命任務。
  2020年10月,《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印發,以更大力度推動深圳改革開放再出發,爲全國制度建設探新路。截至目前,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首批40條授權事項全面落地。
  主動作爲,先行示範。2021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推廣借鑒深圳經濟特區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的通知》,在總結深圳經濟特區已復製推廣經驗的基礎上,系統梳理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在5個方面共47條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向全國公開推廣。
  2022年初,《關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放寬市場準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見》印發,圍遶科技、金融、醫療、教育文化、交通等6大領域推出24條具體措施,放寬準入限制、優化準入環境、破除準入壁壘,建設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一系列改革持續提昇深圳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去年12月15日,2021深圳全球招商大會舉行,大會洽談簽約項目超260個,涉及投資總額超8200億元,簽約項目和預計總投資額再創新高。
  面對世界經濟的逆風和回頭浪,國内外想創新、有點子、敢行動的企業家、投資人、創業者紛紛來深投資創業,彰顯五年發展讓國内外更加堅定看好深圳、看好廣東、看好中國。
   【開展學位建設攻堅戰】
  南連深圳灣、北通大學城,全長約13.7公里的大沙河生態長廊,猶如一條靚麗的城市項鏈,横亘在深圳科技創新資源集聚的核心區域。
  五年裏,城市經濟總量的飛速躍昇,推動民生幸福水平的進步,讓深圳人更深切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温度。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深圳各級各部門堅持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爲改革發展的出發點、落脚點,從人民群衆普遍關注、反映强烈、反復出現的問題出發,把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生態環境等問題一個一個解决好。
  面對學位不足的民生關切,深圳規劃布局建設四大“高中園”,探索實施“大學區”招生辦法,建設坪山高中園,着力開展學位建設攻堅戰,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圍遶醫療衛生短板,深圳印發實施國内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規,出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啓動全新體制機制醫學科學院建設,完善以23家區域醫療中心和20家基層醫療集團爲主體的整合型優質高效醫療服務體系。
  堅持“房住不炒”。去年,深圳率先建立二手房成交參考價格發佈機制,實施大規模住房建設計劃,去年建設籌集公共住房9.65萬套,供應4.23萬套;建設籌集租賃住房11.7萬套,新開工住房1528萬平方米。深圳還開工改造老舊小區65個,讓老舊小區居民生活更加舒適。
  深圳美術館新館、深圳科學技術館等“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首批項目開工建設,“十大特色文化街區”改造提昇取得新進展,一批文化惠民基礎設施讓群衆收穫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在勇毅篤行中續寫時代新篇章,五年脚踏實地的發展,讓深圳在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强國的城市範例的道路上邁出堅實而有力的一步,正大步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崔璨)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