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訊 一塊普通的黄銅板,在精密儀器中向前推行,經過涂布、顯影、蝕刻、去膜、抗氧化等多道環節,儀器終端生産出的便是芯片的“底座”——蝕刻引綫框架。平凡的黄銅板,也由此“身價倍漲”。
這是近日,發生在東莞鏈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鏈芯半導體”)生産車間的場景。鏈芯半導體是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的入駐企業。社區揭牌一年多來,共有15家企業獲得近3億元投融資,充分彰顯了投資者對東莞科創型企業的青睞。
【一種執念 實現高端産品的國産替代】 4月7日一早,深圳一家投資公司的負責人慕名來到鏈芯半導體,洽談投資事宜。鏈芯半導體CEO楊志强介紹,公司去年完成了天使融資600萬元,今年將完成A輪融資。
楊志强在業内經歷豐富。在德州儀器做了5年研發,獲得30多項專利。在國内引綫框架龍頭企業寧波華龍工作8年,爲公司增加了1.5億美元銷售額。
事業順遂,但有一件事始終梗在楊志强心裏:國内引綫框架都是低端的冲壓工藝,而高端的蝕刻工藝國産率不足1%。最終,他决定召集一幫志同道合的人,自主創業,力争實現引綫框架高端産品的國産替代。
萬事開頭難,創業尤其如此。缺乏合適的場地,他們在别人的工廠租了一處小角落;人手不够,幾名創始人既當管理者,又當銷售員和技術工,甚至還兼職保潔員。
鏈芯半導體遇到的最大難題,是找一處合適的環保廠房,辦下排污許可证。松山湖高新區管委會的相關領導知情後,幫助他們聯繫常平鎮的領導,迅速解决了環保廠房的需求,並用9個月時間,完成了從毛坯房到獲得環保排放許可的全部工作。
鏈芯半導體也由此走上正軌,今年2月開始量産。公司非常重視研發投入,前期的研發人員與設備投入1200萬元,今年計劃再投入2000萬至3000萬元。預期今年的營業額在1000萬至1500萬元。
拿起一塊蝕刻引綫框架産品,楊志强自豪地介紹:“我們産品的精度可以控制在25微米以内,未來通過技術研發,希望可以提昇到10至15微米左右,能够滿足高端晶圓級封裝的精度要求。”
公司産品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具備消費電子、智能汽車應用超薄QFN、超薄多芯片封裝的研發能力。因爲技術過硬,鏈芯半導體成爲松山湖第一届創業領軍人才項目,曾獲2019廣東省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省50强,2019贏在東莞創業大賽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組一等奬。
這些成果背後,有着一家初創企業不爲人知的辛酸。楊志强聘請有多年臺資廠管理經驗的盧宏錕任廠長。建廠之初,盧宏錕一心撲在工作上,解决廠房建設、辦排污許可证等老大難問題,生病了也不願到醫院去看病。楊志强説:“最後是我們把他硬拉到醫院,診斷出氣管卡血。我要求他放下一切工作,安心養病。”
【一種責任 讓垃圾廠操作工遠離髒污】 開車前往廣東弓葉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弓葉科技”),需要先經過一個飲料酒水批發倉庫,並不好找。
很難想象,“埋藏”在飲料酒水批發倉庫後面的這家企業,在人工智能固廢回收領域,干出了三項“中國第一”。
弓葉科技創始人、總經理莫卓亞是個有故事的人:她是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的學生,曾跟隨李教授創辦中國第一家全自動半導體封裝企業。其後,她在全球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安川電機、中國自動化龍頭企業博衆精工就職,2016年回到松山湖創業。
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垃圾和廢棄物,這是兩類很難聯想到一起的事物。然而,在實地考察了全國多個垃圾處理廠後,莫卓亞心中涌出一股責任感:這就是我的創業領域!
莫卓亞回憶,當她第一次走進垃圾處理廠,撲鼻而來的酸臭味讓她忍不住嘔吐。她在垃圾廠的傳送帶上,體驗了一下午的垃圾分撿,更覺揪心。“垃圾廠的操作工都是50歲左右,在輸送綫上分撿垃圾,不僅要忍受氣味,手還經常被牙籤、玻璃扎破,傷口很難癒合,手指發黑。”莫卓亞説,“這根本不是人該干的活。”
過去,中國在人工智能固廢回收領域是一片空白,只能依賴進口設備。但一套進口設備需150萬元,成本太高無法推廣。
4年來,弓葉科技累計投入5000萬元,研發人工智能固廢回收技術,研發投入强度超過30%。“我們的工作就像教小孩。”莫卓亞通俗地介紹,他們需要采集標注大量廢棄物的信息,訓練機器人的神經網絡,讓機器人清晰地識别不同類型的垃圾,形成判斷能力。
“從CEO到CFO,不管你是什麽‘O’,一定要到現場找解决方案。”莫卓亞説,憑着這股韌勁,他們先後將産品進行了8次迭代昇級,識别廢棄物的準確率從70%提高到95%,超過國外同類産品;識别過程中,輸送綫的運行速度從每秒0.5米提昇到每秒6.5米,在國内遥遥領先。
弓葉科技實現了三項“中國第一”:推出了中國第一臺人工智能垃圾分撿機器人,研發出中國第一臺基於人工智能的高速噴氣式光選機,架構了中國第一個結構化固廢大數據庫。
如今,公司的産品已經覆蓋了全國100多家垃圾處理廠。日本機器産業發達,但弓葉科技的産品却賣到了日本,這是中國第一條反向輸出日本的全自動可回收垃圾分選綫。在北京大興區,弓葉科技建成了國内首個混合生活垃圾資源化項目。
弓葉科技也深受投資者的青睞。去年完成了兩輪總額過億元的融資,今年有望再獲億元融資。
值得一提的是,在莫卓亞創辦弓葉科技之後的半年,中國開始推廣垃圾分類,兩年後强調“碳達峰、碳中和”。原本一個非常冷門、不被創業者看好的領域,却精準地踩中了時代發展的政策風口。
對此,莫卓亞説:“我們從没有考慮過那麽多。我們只是一群有信仰的年輕人,在干一件很有社會價值的事。”離開弓葉科技時,需要走過公司的車間。這個車間也是飲料酒水批發倉庫改建的,據説外面下大雨時,裏面就會下起小雨。
如此簡陋的車間,讓人肅然起敬。
【一種現象 科創型莞企欣欣向榮】 鏈芯半導體和弓葉科技的故事,是東莞科創型企業發展欣欣向榮的生動例证。
近日,松山湖天使基金用綫上投决的方式,高效完成對東莞市華芯聯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資。
華芯聯科技成爲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第六家獲得松山湖天使基金的企業。
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揭牌一年多來,在科技研發、産業培育、人才匯聚、企業入駐、氛圍營造、環境提昇等方面得到了大幅度提昇,逐步成爲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創新創業的首選地。
其中,東莞小豚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東莞鏈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東莞市華芯聯科技有限公司等15家企業獲得松山湖天使基金、金控集團、松山湖科學城集團、青橙資本、理工創投、莞民投等相關機構累計近3億元的投融資。
按照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發展中期目標,預計到今年底,將累計吸引落地創新創業團隊超5000人,優質創新創業項目100個以上,培育高新技術企業60家以上,推動1—2家企業登陸科創板、創業板。到2025年底,社區將大量承接松山湖科學城、國際知名高校院所的科學家集聚,實現社區與校區、園區深度融合。
科創型莞企不僅有融資的數量,更有發展的質量。
東莞市共和電子有限公司雖然“年輕”,但已經是廣東省新能源汽車電池重大專項“高比能超級電容電池”的主研單位;東莞市華芯聯科技有限公司突破了國際巨頭對我國壓力傳感器芯體産品的壟斷和核心技術封鎖,實現核心器件的進口替代;廣東優普萊金剛石技術有限公司由中科院等離子體所退休教授創建,在國内CVD金剛石行業處於領先地位,兩輪融資共募集資金近2億元……
越來越多創新創業創富的故事,正在東莞精彩上演。(吴擒虎、唐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