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惠州:大項目建設助力“萬億工業大市”開新局
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全省第一




   惠州訊 嶄新的園區、高大的工業大厦、智能的生産車間……在惠州德賽西威智能網聯惠南工業園,37條生産綫“虎”力全開,産品快速完成生産。
  到今年三季度,這裏計劃投入約65條生産綫。作爲從惠州成長起來的全球汽車零部件百强企業,德賽西威搶抓“雙循環”機遇,業務版圖逆勢擴張,新園區投産帶動産能大幅提昇,1—2月工業産值同比增長逾七成,全年預計超過100億元。
  這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惠州這座新晋“萬億工業大市”展現出來的發展韌性、産業活力和巨大前景。
  作爲毗鄰廣深莞的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惠州做好“雙統籌”實現虎年“開門紅”,1—2月14項主要經濟指標中有7項指標增速居全省前3位、10項指標增速居珠三角前3位。特别是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動力增强,爲惠州競逐一流打開廣闊空間。
  而加快打造世界級緑色石化産業高地、世界水平數字産業基地,將爲廣東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撑。
   【强實體 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全省第一】
  在中韓(惠州)産業園起步區内,塔吊林立,一排排廠房在建,千億級現代産業新城顯現雛形。
  截至目前,中韓(惠州)産業園智慧區片區共引進項目92宗,計劃總投資820億元,預計達産産值1691億元。在建的52宗項目中,12宗項目已經竣工,近期將陸續投産;4宗産業項目則已實現投産。
  “我們堅持圍遶産業鏈招商,聚焦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顯示、智慧能源、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産業,配强産業鏈條,做大産業規模,力争年内引進5家以上掌握關鍵技術的高成長企業。”仲愷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潼湖生態智慧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鄧力對園區發展充滿信心。
  百裏之外的惠東縣白花鎮,惠州新材料産業園多條市政道路已經建成通車,宇新輕烴綜合利用項目等正在加快建設,並儲備了30多宗優質項目。就在旁邊,粤港澳大灣區(惠州)數據産業園正加快建設,争取今年完成産業園一期工程,盡快啓動二期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建設,並推動投産運營……
  放眼惠州,從潼湖之濱到大亞灣畔,從東江沿岸到稔平半島,項目建設場景一片忙碌。埃克森美孚、恒力(惠州)PTA項目……1—2月,全市193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57.7億元,項目投資動力澎湃。
  惠州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1—2月,惠州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8%,位居全省第1位;工業投資增長92.6%,排在全省第2位,高於固定資産投資增速74.6個百分點,比2021年兩年平均增速高56.2個百分點。
  更喜人的是,投資提速的同時,結構也更優了。惠州工業投資占固定資産投資比重達41.9%,是2012年以來首次突破40%,比重自2017年以來首次超過房地産開發投資。這印证了惠州抓投資、穩實體經濟的决心與力度。
  一組數據顯示惠州産業高端化轉型的趨勢越來越明顯。1—2月,惠州高技術産業投資同比增長89.3%,先進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35.1%。在優質項目投資帶動下,惠州實體經濟的“四梁八柱”越打越穩。
  “一批重大項目建設,會通過固定資産投資的增加對惠州穩增長起到積極作用。這是惠州經濟增長的底氣所在。”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係教授林江説。
   【保生産 “2+1”産業實現較快增長】
  在緊鄰深圳的惠陽區秋長街道,全球最大手機玻璃生産商之一的伯恩光學(惠州)有限公司,已有數萬工人返崗。
  作爲站在蘋果、華爲等國内外品牌手機背後的“隱形冠軍”,這家企業的産品生産供應牽動着整個手機産業鏈。
  針對臨深且員工衆多的情况,惠陽區成立了伯恩公司疫情防控工作專班,下沉力量駐守企業一綫,指導企業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並保障正常生産。
  正是在多方協力下,伯恩實現穩中有昇,1—2月産值達47.66億元,增長10%,全年産值有望突破600億元。
  視綫從惠陽區轉回仲愷高新區。作爲中韓(惠州)産業園起步區最早投産的項目之一,漢弘集團惠州研發、生産及供應鏈基地裏,機器快速運轉,正抓緊生産。
  今年1月,漢弘工廠從深圳搬遷到這裏,僅一周就投産,預計全年産值12億元。
  企業快速投産,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協調。基地負責人徐國權表示,園區在道路、水、電等方面配套都給予了積極支持。
  春節以來,盡管受疫情影響,惠州政企合力推動復工,力保産業鏈、供應鏈暢通穩定。
  在中海殻牌的乙烯工廠裏,在TCL華星光電的模組車間裏,在德賽電池的鋰電池産品生産綫上,工人和機器都在忙碌,從這裏生産的産品最終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正是在“雙統籌”之下,惠州工業經濟較快增長。去年,惠州工業總産值突破1萬億元,跨入全國“萬億工業大市”梯隊;規上工業增加值首次超過2000億元,達2082.3億元。
  今年1-2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18.56億元,同比增長11.6%,增速居珠三角第一、全省第三。在34個工業行業中,增加值同比增速比2021年兩年平均增速提高的行業有22個,顯示惠州工業的“基本盤”更穩了。
  當前,惠州正推進建設3個“國字號”園區和7個千億産業園區,發力兩個世界級産業,加快建設世界級緑色石化産業高地,聯動打造世界水平數字産業基地,“2+1”産業集群總體向好。
  1-2月,電子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石化能源新材料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8%,生命健康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
  産業發展按下“快進鍵”的同時,經濟質量也更高了。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2.3%,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1.2%……不斷增加的産業技術“含金量”,將爲高質量發展提供“硬核”支撑。
   【復元氣 “内外兼修”激發市場活力】
  作爲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惠州的消費增長强勁。在疫情影響之下,消費市場需求仍然旺盛,展現的是經濟逐步復蘇的活力。
  惠州市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1—2月,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8.04億元,同比增長7%,比2021年兩年平均增速高5.6個百分點,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6%。
  具體來看,全市零售業零售額同比增長16.6%,比2021年兩年平均增速高23.5個百分點;餐飲業零售額同比增長10.2%,比2021年兩年平均增速高12.1個百分點。
  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10個商品類别同比增速均超過10%。特别是綫上消費增長較快,通過公共網絡實現14.2億元限額以上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59.2%,比2021年兩年平均增速高45.1個百分點。
  這背後是惠州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多管齊下推動社會消費穩步復蘇。
  當前,惠州正積極深化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市建設,發揮中心區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的優勢,不斷做大現代服務業體量,並依托大型綜合體、特色商圈、示範街區等,培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並扶持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推動消費昇級,培育建設大灣區區域消費中心城市。
  内需旺盛的同時,惠州這座外貿大市搶抓“雙循環”機遇,積極開拓海外市場,進出口總體實現增長較快。
  “内外兼修”引入的活水,讓市場“活魚”更加活躍。
  盡管受全球疫情和國際經濟形勢影響,1—2月,惠州外貿進出口總額457.8億元,同比增長17.5%,比2021年兩年平均增速高11.3個百分點,增速居珠三角第3位、全省第5位,逐步恢復“元氣”。
  其中,出口316.6億元,增長14.3%,比2021年兩年平均增速高6.1個百分點,增速居珠三角第3位;進口141.2億元,增長25.3%,比2021年兩年平均增速高23.3個百分點,增速居珠三角第2位。
  正是“三駕馬車”齊頭並進,惠州“經濟之舟”借着“雙區”建設和融深融灣的東風正在揚帆遠航。(周歡)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