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再度詮釋“深圳速度”
將成爲粤港澳大灣區的世界秀場


  在北京,位於石景山區八大處路的中關村工業互聯網産業園項目正緊張施工中。建成後,這裏將成爲北京工業互聯網産業園中體量最大的一個,未來將爲北京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注入新動能。
  在四川,總投資268億元的15個電子信息重大産業化項目日前在成都高新區集中開工,它們在爲成都電子信息産業補鏈强鏈的基礎上,將助力當地打造具有全球競争力的電子信息産業高地。
  在廣東,今年一季度109個重大新興産業項目在廣州開發區簽約動工,助力當地“萬億製造”加快能級叠加、産業迭代、集群蝶變,成爲粤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
  簽約就開工,起步即加速。新年以來,各地各部門按照中央關於“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的要求,持續推進“兩新一重”項目建設,“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有序實施,資金、土地等要素保障進一步加强,地方債額度提前下達,一系列細化實化支持政策陸續落地實施,推動重大項目建設見行見效、提質提效。
   【夯實經濟增長壓艙石】
  此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表示,扎實推進“十四五”規劃確定的102項重大工程,是做好今年穩投資工作的重點之一。他强調,這102項重大工程如同“大套娃”,目前已分解出2600多個項目,正在穩妥有序推進實施。
  據介紹,這102項重大工程中,既有事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國家大事”,比如量子信息、星際探測、科技攻關等引領未來發展的關鍵性重大攻關項目,川藏鐵路、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沿江沿海鐵路等基礎設施領域具有世界級水平的標誌性工程等,也有兼顧民生冷暖的“關鍵小事”,比如直接關係老百姓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公共醫療設施建設、養老托幼等一系列重大民生項目。
  對於如何扎實推動“十四五”重大工程落地實施,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司司長袁達表示,狠抓項目落地實施,是今年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一方面加快細化工程項目清單,根據項目特點明確可衡量、可考核的具體任務,另一方面加强用地用海用能、金融支持等各類資源要素保障,强化督導協調,扎實推動重大工程項目落地生效。
  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所研究員劉立峰看來,穩定經濟增長必須加大力度提振内需,發揮投資的關鍵性作用。當前,一定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和重大工程建設十分有必要,需要各方形成合力,通過政策靠前發力,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有助於加快形成有效投資,發揮重大工程的“壓艙石”作用。
  “推動已經在建的項目加快建設進度,盡快竣工投産一批。推動正在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加快進度,盡快開工建設一批。同時,與各地謀劃一批新的項目,形成謀劃一批、在建一批、竣工投産一批的良性循環。”袁達説。
   【築牢基礎設施新底座】
  近日,備受關注的“東數西算”工程全面啓動,這是繼我國“南水北調”“西電東輸”等之後的又一項重大工程項目。按照工程規劃,我國將在京津冀、長三角、粤港澳大灣區、成渝、内蒙古、貴州、甘肅、寧夏啓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同時開展張家口等十個大數據産業集群建設。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的一項重要任務,對推進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專家表示,隨着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數據作爲新一代生産要素,已上昇爲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東數西算”作爲重大新型基礎設施之一,將有力促進數字經濟協調發展,最大化消除東西部、城鄉間在數字化轉型中出現的信息發展不均衡的問題。
  “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圍遶這三個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新型基礎設施的加快建設,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三“新”。
  搭建了數字經濟“新底座”。近年來,我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快,不僅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技術先進的信息通信網絡,完成了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布局,而且實現了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發展。
  形成瞭高質量發展“新支撑”。我國利用信息技術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帶動經濟轉型昇級、保障改善民生的能力大幅提昇。在智慧能源領域,我國發佈了全球首套煤礦專用高可靠5G網絡。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全國在建“5G+工業互聯網”項目超過2000個,成爲推動復工復産、保持産業鏈供應鏈穩定的重要支撑力量。
  搆築瞭高水平自立自强“新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許多突破,已布局建設了57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已從5年前的跟跑爲主,轉變爲跟跑和並跑並行,有的領域已實現領跑,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積蓄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重大項目建設一頭連着經濟發展,一頭連着民生保障,是調結構促轉型、穩增長增後勁的重要抓手。當前,除了“十四五”規劃102個重大工程加快推進外,各地圍遶調結構、轉動能、增後勁、惠民生的要求,陸續推出了一批地方重大工程項目,爲區域經濟平穩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山東德州,寧津農産品骨幹保鮮冷鏈物流基地項目正在火熱施工中。“作爲山東省第三批鄉村振興重大項目之一,該冷鏈物流基地項目還與鐵路新材料應用、衛星導航等共同入選2022年山東省重大實施類項目名單。”寧津縣發改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榮興説,這是歷年來該縣入選省重大項目數量最多的一次,將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新動能。
  “從近期各地密集開工的重大項目看,基本延續了此前的政策導向,穩投資將更加聚焦優化投資結構,更加强調在補短板、强弱項、惠民生等領域發力,這也將在各地的重大項目建設中得以體現。”劉立峰説。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擴大有效投資。要優化投資結構,破解投資難題,切實把投資關鍵作用發揮出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今年將繼續推進落實補短板、穩投資各項重點任務,在儲備實施一批補短板重大項目的同時,集中力量加大對重大戰略和重大工程的投入力度,不斷深化相關改革,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重大項目不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載體,也是衡量經濟發展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去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確定因素逐步增多,在此背景下,將政策發力點適當前移,努力通過早安排、早動手、早見效,以穩定的經濟運行態勢應對各種挑戰。”孟瑋表示,這不僅體現了宏觀政策跨週期調節的要求,也有助於在穩增長上實現新作爲,爲經濟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顧陽)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