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訊 3月18日,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承擔EPC工程總承包的廣湛高鐵湛江灣海底隧道工程施工正式進入湛江灣海域段。“永興號”盾構機作爲海底隧道的“掘進神器”,在穿過湛江灣東海堤,平穩掘進1400米後,正式開啓“穿海”之旅。
廣湛高鐵湛江灣海底隧道爲單洞雙綫隧道,全長9640米,其中盾構施工段長度7352米。隧道開挖直徑14.33米,管片外徑13.8米,内徑12.6米,采用泥水平衡盾構機開挖掘進,是我國目前獨頭掘進最長的大直徑穿海高鐵盾構隧道,是廣湛鐵路的重點控制性工程。
采用隧道方式穿越海灣可以有效保留湛江灣現有城市天際綫,將對城市景觀的影響降到最低,既可避免工程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影響,也不影響航道通行,同時,湛江是强臺風高發地,高鐵以隧道方式過海對運營而言,更具安全性和可靠性。
針對本工程盾構機長距離獨頭掘進的特點,中國鐵設深入研究並設計“永興號”盾構機設備參數,滿足施工掘進需要。盾構機總長147米,總重3600噸,動力和掘進能力强大。“永興號”盾構機於2021年6月28日由隧道廣州端向湛江北站方向掘進,需穿越長度約2.5公里的湛江灣海域段。
穿海過程中,隧道與湛江灣跨海大橋並行,盾構掘進過程中長距離穿越全斷面粉質黏土地層,該隧道具有開挖斷面大、地質條件差、廢棄泥漿多、易結泥餅、建設標準高、關鍵技術多等特點,國内外可供參考經驗少。
爲保证廣湛高鐵“永興號”盾構機安全完成“穿海”之旅,中國鐵設充分發揮技術優勢,組織施工單位編制了盾構穿海專項施工方案,逐級技術審查和進行專項方案論证,研究各種可能工况和風險,制定各項安全技術措施和應急管理方案,組織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共同進行了施工安全條件驗收,對盾構操作人員、伺服人員和其他配合施工人員進行“穿海”前的方案講解和安全技術交底,開展盾構施工涌水、涌砂、有毒有害氣體逸出等各項應急演練,提高全員安全作業技能和應急能力,並依託“粤港澳大灣區院士專家工作室”開展重難點科研技術攻關,爲盾構施工安全穿越海域段打牢基礎。
湛江灣海底隧道是全綫控制性工程,也是高風險工點,其中海域段最深處的200米是極高風險段落。在“海底”施工中,中國鐵設將加强對項目組織管理,充分利用智能指揮系統實時監控盾構機掘進姿態,嚴格控制掘進參數,實時掌握相關數據,加强日常檢查和安全巡查,充分預判和防控風險,全力保证“永興號”順利“穿海”。
廣湛高鐵綫路從廣州站引出,新設佛山站、珠三角樞紐機場站、新興南站、陽春東站、陽江北站、馬踏站、茂名南站、吴川站、湛江北站9個車站,新建正綫401公里,設計行車時速350公里。廣湛鐵路是貫徹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是國家“八縱八横”高速鐵路網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粤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港、北部灣城市群的高速鐵路大通道重要組成部分,是廣東省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的有力支撑。(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