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廣東這一“極”乘風而起
——湛江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紀實





  擁有華南最好的40萬噸級深水良港却“又偏又慢”,曾以“廣州灣”聞名世界却成爲廣東的經濟窪地……地處我國陸地最南端的廣東“南大門”湛江市曾面臨如此困局。
  如今,一切正在改變。曾經的交通末梢正逐步建成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緑色鋼鐵和緑色石化兩大臨港産業集群加速形成,爲“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奠定堅實基礎,全國首筆“藍碳”交易顯示“紅樹林之城”緑色發展的廣闊前景。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中的廣東“南大門”正乘風而起。
   【從邊陲末梢到全國性樞紐】
  斜陽照海,金鱗萬點,傍晚時分的港灣風平浪静。而海面之下40多米,却是一副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直徑達14.33米、長達147米、重達3600噸的“永興號”盾構機正日夜不停地向前掘進。
  中鐵十四局廣湛鐵路湛江灣海底隧道項目書記何子良説,湛江灣海底隧道是廣湛鐵路全綫的控制性工程,是全國獨頭掘進最長的大直徑穿海高鐵盾構隧道。隧道全長9640米,需連續掘進28個月。
  看地圖可見,湛江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地處粤桂瓊三省交界,背靠大西南腹地,坐擁華南地區較好的深水良港,是諸多海外航綫到達中國距離最短的港口……但過去多年,廣東的這一“極”却因距離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太遠而一直面臨“交通之痛”。
  近年來,隨着粤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區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湛江區域優勢進一步凸顯出來。國家將湛江定位爲“一帶一路”海上合作支點城市、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廣東將湛江定位爲省域副中心城市,並出臺系列支持措施,這使湛江在全國全省經濟版圖中的地位大幅提昇。
  圍遶“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與海南相向而行”的歷史使命,湛江近年來的交通發展取得巨大突破,與粤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區的通達能力大大提高,正在形成大港口、大路網、大航空的高水平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融入粤港澳大灣區。2018年,連接深圳與湛江的深湛鐵路開通運營,結束了湛江不通高鐵的歷史。而隨後,《湛江鐵路樞紐總圖規劃》獲批,湛江成爲繼廣州、深圳後,廣東省第三個全國鐵路樞紐城市。正在加速建設的廣湛高鐵客運專綫設計時速350公里,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届時廣州中心城區至湛江可實現一個半小時互達,湛江將邁入粤港澳大灣區“2小時經濟圈”。
  ——與海南相向而行。全新設計的現代化港口徐聞港形似一架巨型飛機,“翼展”超過1公里,在瓊州海峽的北岸迎風而立。開港一年多的徐聞港直接對接海口市新海港,將原來24海里的“Z”字形航綫縮短爲12海里的“I”字形航綫,航程縮短了一半,成爲全球最大客貨滚裝碼頭。與此同時,湛江已啓動了廣東·海南(徐聞)特别合作區臨港産業園規劃建設,與海南共建的瓊州海峽經濟帶未來可期。
  ——華南地區貨運樞紐港地位提昇。眼下,以天然深水良港著稱的湛江港迎來建成以來最繁忙的時期。到2022年,湛江港40萬噸級航道、40萬噸級散貨碼頭等重大項目建成投運,已開通23條覆蓋國内和東南亞主要港口的集裝箱班輪航綫,其華南地區大宗貨運樞紐港地位進一步提昇。此外,隨着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配套碼頭等工程加快建設,支撑湛江臨港大工業群的雷州半島港區群正在構建形成。
   【“千億集群”臨港工業崛起東海島】
  聚集了寶鋼湛江鋼鐵、中科煉化和巴斯夫項目及一批上下游産業的湛江東海島,正迅速崛起緑色鋼鐵和緑色石化兩大千億級臨港工業集群,成爲廣東最大的臨港工業島。
  在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的熱軋車間裏,一塊塊燒得紅透的巨大鋼坯被不停地送上軋機,在傳送帶的輪軸聲中、高壓水的水汽蒸騰中、軋機的撞擊聲中,一卷卷鋼卷被送下流水綫。公司黨委副書記孟令軍説,隨着工廠1號、2號、3號高爐達産,生産能力將達到1300萬噸,年産值超過500億元。
  與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毗鄰的中科煉化項目,投資440多億元的一期工程2018年4月才開始施工,2020年9月已正式進入生産運營。中科(廣東)煉化有限公司總經理曾鬆介紹,公司運營第一年就實現了達産目標,全年營業收入816億元,僅上繳給湛江的税費就超過22億元。
  隨着寶鋼湛江鋼鐵、中科煉化和巴斯夫等3個投資超500億元項目的建設投産,湛江吸引了包括美國陶氏化學公司、法國液化空氣集團和威立雅集團等世界500强企業在内的一批上下游企業落户,産業鏈不斷延伸和强化。至2021年底,東海島石化産業項目增至21個,首個産值超千億元産業集群形成在望。鋼鐵産業項目增至52個,産值已超640億元。
  湛江經濟正在駛入“快車道”。統計顯示,最近5年湛江累計完成固定資産投資6063億元,是前五年的1.7倍,謀劃培育13個産業集群,産業園區總産值年均增長11%。湛江市委書記劉紅兵認爲,湛江進入了改革開放以來投資最大、産業集聚效應最高的時期,近兩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平均增長速度居全省第三,爲湛江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助力區域協調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紅樹林之城”打造緑色“夢工廠”】
  在湛江市干塘鎮陳氏宗祠裏,立着一塊“禁伐葭丁碑”,“葭丁樹”就是紅樹,碑文以村規民約的形式,嚴禁各種違規砍伐紅樹的行爲。這塊距今150年曆史的石碑見证着湛江人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傳承。
  湛江市擁有紅樹林9960公頃,占全國紅樹林面積的33%,被譽爲“紅樹林之城”。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沿着雷州半島1556公里海岸綫間斷性分佈,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像海岸衛士一樣守護着整個湛江市。
  走生態優先、緑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成爲湛江新一輪發展的鮮明特徵。當下,湛江各處建設工地熱火朝天,但碧海藍天的自然環境仍爲當地百姓津津樂道。近幾年,湛江市環境空氣質量指數一直穩居廣東省前三位。
  湛江經濟開發區在建設東海島産業園過程中,通過推進東海島産業園(擴園)生態環境導向片區綜合開發(EOD)項目,同步推進紅樹林保護性開發和園區的生態治理,把東海島6萬畝紅樹林保護區打造成了緑色生態低碳産業示範區。
  東海島中科煉化項目基地附近海域,白鷺成群而至,成爲一道亮麗風景;在湛江鋼鐵廠區,人工濕地花艸芬芳,緑樹盎然,兼具觀賞和净化焦化廢水的雙重作用,屬國内首例……這座雲集工業“巨無霸”的廣東省最大島嶼,正成爲一座緑色生態“循環島”。
  生態優先戰略讓紅樹林“點緑成金”。2021年6月,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和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三方聯合簽署了“湛江紅樹林造林項目”碳减排量轉讓協議,計劃購買首筆5880噸二氧化碳减排量,成爲中國首個藍碳項目交易。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許方宏説:“海洋、森林、濕地是湛江的生態優勢,在新一輪發展中緑色低碳發展理念一刻都不能背離。”(徐金鵬、車曉蕙、吴濤、胡拿雲)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