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廣東文物保護科技中心建設項目開工
加强高温高濕環境下的文物預防性保護

   廣州訊 近日,廣東文物保護科技中心建設項目在廣東省博物館西門廣場舉行開工儀式。廣東省博物館全體員工和項目施工單位代表參加儀式。儀式由廣東省博物館副館長陳邵峰主持,廣東省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肖海明,項目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代表分别在儀式上致辭。
  肖海明指出,廣東藴藏着豐富的文化遺産資源,由於高温高濕的氣候特點,廣東的文物保護工作一直面臨着挑戰,省内絶大多數文博單位不具備獨立開展文物保護的基礎設施和技術力量。廣東文物保護科技中心的建設,對於推動廣東省文化遺産保護事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廣東文物保護科技中心是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十四五”重大工程項目之一,選址在廣東省博物館西側空間,將在館内已有的1500平米基礎上,增加3600平方米的面積,達到5000平米規模。建成之後,廣東文物保護科技中心將重點加强嶺南特色的文物保護修復和科學研究工作,尤其是海上絲綢之路沿綫海洋出水文物、革命文物、海防文物、中西文化交流文物等文化遺産的保護修復和科學研究,以及嶺南地區高温高濕環境下的文物預防性保護。承擔打造區域性文物保護技術服務中心與文物科學研究中心的重任,有望更好支持和服務廣東文博事業發展和廣東文化强省建設。
  廣東省博物館具有深厚的文化遺産保護技術和經驗積澱,自20世紀60年代始,廣東省博物館就引進了化學和生物專業人才從事文物保護修復工作。
  現有文物保護科技中心是專門從事文物藏品保護修復和相關科學研究的部門,具有文物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全業務範圍的可移動文物修復資質、文物復製資質、文物拓印資質,是國家文物局公佈的22家全國首批可移動文物保護修復優質服務機構之一,目前已建立國内最早的專業化的海洋出水文物保護實驗室,並成立了“海洋出水文物保護研究中心”,承擔“南海Ι號”“南澳Ι號”等國家重大水下考古發掘項目的出水文物保護工作,在海洋出水文物保護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未來,廣東文物保護科技中心將依託廣東省博物館成熟豐富的文博資源,得到又快又好地運行和發展。(楊智明、黄蘇哲)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