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廣州南沙:携手港澳加快實現“五大聯通”
成爲引領未來的現代化濱海新城



   廣州訊 2月21日,廣州市南沙區發展改革局和宣傳部門舉行廣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建設成效新聞發佈會。會上,南沙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魏敏介紹,大灣區建設以來,南沙不斷深化與港澳合作,加快實現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機制“軟聯通”、科技人才“智聯通”、産業協同“鏈聯通”和交往交融“心聯通”。
   【五大聯通彰顯南沙實力】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大灣區建設的先導工程。南沙與灣區内周邊地區間交通體系不斷完善,往來更加便捷,在軌道交通、高快速路和航運物流等方面都爲大灣區城市群互聯互通作出了新貢獻,“半小時交通圈”呼之欲出。如廣深港高鐵南沙慶盛站35分鐘可直達香港西九龍;南沙大橋建成通車,珠江口東西兩岸再添新通道;南沙港區2021年實現集裝箱吞吐量1766萬標箱、汽車吞吐量112萬輛,開通135條外貿航綫(年内新增21條)。
  ——三地規則銜接是大灣區建設的重點難點。大灣區建設以來,南沙不斷提昇與港澳規則機制“軟聯通”水平,化“制度之异”爲“制度之利”。粤港合作諮詢委員會在南沙成立,聘任16名香港委員和10名内地委員,爲粤港深度合作搭建橋梁、建言獻策。目前已有18家香港工商界專業機構加入成爲咨委會服務中心會員,率先在内地形成香港工商協會集聚效應。
  ——科技人才力量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依靠。南沙不斷深化粤港澳科技創新合作,加快建設融通港澳、接軌國際的人才發展環境,日益凸顯作爲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樞紐節點、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全國首個國際化人才特區的影響力。
  ——現代産業發展是大灣區建設的基石重器。南沙不斷加强與港澳産業優勢互補,致力於打造以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爲引領、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大灣區現代産業新高地。目前,已落户港澳企業近3000家,累計培育上市公司11家,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
  ——民心相融是大灣區建設的使命與責任。南沙不斷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工作生活政策措施體系,着力提供與港澳相銜接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環境,搆築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樂土。高標準建設10個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入駐港澳青創團隊270多個,已吸引近2000名港澳青年學生在南沙完成實習,並促成多名港澳青年入職區内法定機構和企業。
   【十大案例展現南沙亮點】
  發佈會上,區發展改革局還發佈《廣州南沙推動與港澳規則銜接十大典型案例》(見下圖),重點呈現南沙在科技創新、跨境金融、工程建設管理、職業資格認可、法律服務等方面積極探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推動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工作中形成的典型案例。
   【灣區之心定義南沙未來】
  數據顯示,2021年,南沙實現地區生産總值較2017年增加約787億元;外貿進出口總值較2017年增加約649億元;新引進世界500强企業投資項目較2017年增加124個。南沙“加速度”有目共睹,形成衆多可推廣復製的先進經驗,充分彰顯了自貿區作爲改革試驗田的重要先行作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常皓在活動現場對南沙提出三點期待,“期待南沙進一步發揮自貿區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示範引領作用,期待南沙進一步發揮粤港澳重大合作平臺的優勢,期待南沙進一步推進深層次的改革創新。”
  就南沙的未來發展,魏敏表示,南沙將圍遶建設“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合作戰略平臺”目標定位,全力打造“灣區之心、開放門户、未來之城”。做實半小時通達大灣區主要城市的灣區交通中心,做强以航運樞紐、現代金融、科創産業爲特色的灣區功能中心,做優宜居宜業宜游的灣區服務中心,成爲大灣區高質量發展中心地帶。構建與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發揮港澳“超級聯繫人”作用,共同塑造國際競争合作新優勢。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促進“産城人文”深度融合,成爲引領未來的現代化濱海新城。(覃玲、門麗麗)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