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訊 不久前,東莞市統計局發佈數據:2021年東莞地區生産總值爲10855.35億元,同比增長8.2%。這座被譽爲“世界工廠”的製造名城、外貿大市,由此成爲我國第24個地區生産總值過萬億元的城市,更是全國第15個地區生産總值過萬億元、人口超千萬的“雙萬”城市。
東莞何以能在全球疫情蔓延、支柱産業持續承壓等衝擊下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成功邁上“雙萬”新起點?堅守科技與製造“底色”、精準施策穩外貿“底盤”、培育新動能搶佔發展先機,成爲厚植高質量發展優勢的發展密碼。
【發力“科技+製造”】 在東莞市凱格精機股份有限公司車間内,工人們正忙碌地組裝着一臺臺全自動錫膏印刷機。“核心技術是我們扺禦市場風險的最大法寶。”該公司董事長邱國良介紹,公司在高端裝備領域已形成“拳頭”産品梯隊,自主研發的錫膏印刷機精度可達頭髮絲的五分之一到八分之一,全球市場佔有率穩居前列。
憑藉核心技術馳騁市場的凱格精機,是東莞7387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生動縮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穩居廣東地級市第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居全國第九、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基地全面啓動……近年來,東莞堅持科技、製造兩手發力,加速推動“東莞製造”向“東莞智造”嬗變,成爲其競逐萬億元地區生産總值城市、實現綜合實力大跨越的原動力。
“經過多年發展,東莞構建了從源頭創新到技術創新再到産業化應用的科技創新體系,形成了由19萬家工業企業、1.1萬家規上工業企業、7387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4家‘專精特新’企業、66家上市企業和19家超百億元企業、3家千億元企業等組成的先進製造體系,這是東莞經濟最重要的基本盤。”東莞市委書記肖亞非説。
如何補齊創新鏈條的缺失、搶佔製造業發展制高點?近年來,東莞舉全市之力打造松山湖科學城這一創新引擎。中國散裂中子源、先進阿秒激光、南方光源等一批大裝置加速聚集,形成了面向科技前沿的創新能力。今天,散裂中子源已成爲粤港澳大灣區一座“科技大山”:註册用户超過2600個,完成前沿課題500多項;在其輻射下,華爲、生益科技等高科技産業雲集松山湖科學城,以新一代電子信息、生物技術等爲核心的産業體系漸成雛形。
“今後,東莞在城市功能布局、資源要素配置、政務服務保障等各方面都要聚焦科技創新和先進製造,要堅持培育壯大新動能,努力實現經濟在萬億元新起點上加快高質量發展。”肖亞非説。
【搆築外貿優勢】 香港—東莞國際空港中心項目是全球首個直達空側的海空聯運模式,“東莞製造”産品由東莞港直至香港機場再轉送全球,通關時效大幅提昇70%。
2021年,東莞交出了一份“穩中有新”的外貿答卷:外貿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1.5萬億元,外貿總量連續19年保持進出口全國第五。國際空港中心等一項項體制機制創新突破、東莞港等一個個開放平臺能級提昇、各類外貿新業態蓬勃發展……“世界工廠”增創外貿新優勢的努力,催生着“外貿大市”向“外貿强市”的蝶變。
全球每賣出5部智能手機,就有1部來自東莞長安鎮。從小鎮長安走出的OPPO、vivo智能手機熱銷全球,背後有着東莞外貿重點平臺——虎門港綜保區持續推進業態創新的助力。
近兩年,保税維修、保税研發等新業態相繼在虎門港綜保區落地。保税維修引入了OPPO、vivo手機等項目。vivo全球手機維修項目入區後,從維修到返回境外消費者手中只需10天。近日落地的保税研發項目,又爲疫情下難以向海外工廠派遣研發工程師的vivo公司解了燃眉之急。“全球各地物料可統一運到國内開展研發,成果再發往海外各子公司。”vivo公司關務負責人何林説。
在提昇開放平臺能級的同時,東莞着力搆築支撑外貿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出臺關於推進外經貿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及三年行動計劃,一手助推外貿新業態迅猛發展,一手推動傳統外貿轉型昇級。去年,東莞跨境電商等新業態進出口總額約4200億元,占外貿比重達30%;“加易貸”業務向加工貿易企業發放融資額度達152.2億元,加工貿易企業ODM+OBM(原始設計+自有品牌)産品出口比重已提昇至78%。
“東莞製造以前賣産品,現在賣品牌,未來要賣標準!”從代工起家、已在瑞士擁有研發和工程創新中心的東莞得利鐘錶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偉浩信心滿懷地説。
【競逐數字經濟】 企業獲認定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最高可獲800萬元資助;服務商推動企業“上雲上平臺”,最高可獲項目額25%的奬補……近日,東莞發佈競跑“雙萬”新賽道首份政策文件,提出3年統籌不少於100億元財政資金,全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近年來,東莞在電子信息製造的强力帶動下,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産總值比重已超18%,躋身數字中國指數第七名。站在新起點,東莞提出了新目標:2025年底數字經濟核心産業規模突破1.3萬億元,全力打造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建設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示範城市。
“我們聚焦數字經濟,既是加快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迫切需要,也是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新動能的必然選擇。”東莞市副市長劉光濱介紹,讓企業轉型“願改、敢改、會改”,讓産業發展“有市場、有需求、有信心”,是東莞此次發布新政策的着力點。
“東莞具有硬件製造、鏈群集聚和市場規模三大優勢,有基礎、有潜力抓住新一輪數字經濟發展的浪潮和機遇,將數字經濟培育成爲産業新支柱,增創科技創新和先進製造新優勢。”劉光濱説。(鄭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