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樁梁一體智能造橋機完成首跨橋梁建設

   深圳訊 近日,廣東交通集團所屬深汕西改擴建施工現場,在長92米、寬13米,重達580餘噸的樁梁一體智能造橋機上,施工員在操作艙内通過信息控制平臺操作,便輕易地通過天車把長約16米、重約41噸的預製梁板精準架在了支座上,至此,該智能造橋機完成了首跨橋梁施工建造。
  “這是全球首臺樁梁一體智能造橋機,它的研發應用,實現了從預製管樁基礎、橋墩、蓋梁到預製梁板的純裝配化施工,創造了工廠化預製、精益化管理、模塊化拼裝、智能化架設的新型路橋施工模式。”同濟大學博士生導師、橋梁施工及信息技術研究室主任石雪飛表示。
   【空中“搭積木”,效率提昇倍】
  樁梁一體智能造橋機由深汕西改擴建項目自主研發,主要應用於項目梅隴特大橋建設。該橋全長共5400米,共需打設1368根預製管樁,架設684片預製蓋梁、以及2736片預製雙T梁。
  相對於以往需要現澆樁基礎,以及橋梁施工要依賴施工便道或棧橋的傳統做法,智能造橋機可以就地實現橋梁各結構件及樁基礎的全部施工,爲打設樁基礎預製管樁,拼裝預製橋墩、蓋梁,架設預製梁板提供了全套“空中”服務及平臺。
  該機器還可以同時提供4孔作業面,即預製管樁懸臂施工作業面、蓋梁支撑作業面、蓋梁支撑施工作業面、預製梁板吊裝作業面,打破了以往只能單孔作業面施工的局限性,實現了樁基礎、橋梁下構、梁板架設等多個工作面協同作業,是真正意義上的一體化橋梁施工設備。
  “我們以打造智慧新擴建爲目標,不斷創新工藝工法,樁梁一體智能造橋機比傳統單跨橋梁施工效率提高了至少3倍以上。”項目總工程師邱志雄介紹,智能造橋機的應用還大大减少了搭設、拆除棧橋的建設成本。
   【造橋“不含糊”,“北鬥”定位提高精度】
  爲確保智能造橋機的順利研發,項目多次召集業内專家對設計方案進行充分的調研和論证,最終决定在造橋機中應用北鬥-GNSS打樁定位系統。
  北鬥系統的應用,能使造橋機自動采集預製管樁施工時的經緯度、總錘擊數、提錘高度等數據,同時還能智能修正數據,避免了人工測量産生的誤差,有效提高精度。
  項目還在打樁機上安裝了激光測距儀和垂直度檢測儀,以便根據數據及時調整打樁機姿態,確保樁架設備的垂直度和穩定性,讓樁基礎更加安全穩固。
  爲精確展示施工進度、預警處置安全隱患,項目應用了可視化模型展示、橋機可視操控、安全管控及信息化管理等智能化管理方式,對設備進行有效維護,同時精準記録生産、質量、安全等信息。
   【施工“不打擾”,守護生態家園】
  樁梁一體智能造橋機參與建設的梅隴特大橋,地處汕尾市海豐縣梅隴農場旁,臨近廣東海豐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在施工現場附近常有白鷺翩躚飛過。
  爲貫徹落實“雙碳”戰略,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緑色低碳”發展道路,項目研發的樁梁一體智能造橋機采用“工廠化預製、機械化拼裝”的模式,在施工過程中無需修築施工便道,不占綫外用地,不需要對便道進行硬化處理,避免了對鳥類栖息地的植被破壞。
  由於構件都是預製後再運往施工現場,這意味着混凝土不需要在現場進行澆築,减少了施工現場及運輸過程中的揚塵和噪音,實現了鳥兒們的“歲月静好”。
  深汕西高速改擴建項目起於汕尾市陸豐,路綫向西途經汕尾市、深汕合作區、惠州市、深圳市,終於深圳市龍崗區,全長約146公里,是目前全省投資規模最大、里程最長的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全綫按照雙向8車道高速公路標準進行改擴建。項目建成通車後,將進一步完善粤港澳大灣區交通基礎設施,助力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和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的形成。(潘沈思、沈高、詹桃)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