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開蘿大道DN1000污水管道建設工程啓動施工。
2021年11月,開蘿大道DN1000污水管道建設工程竣工。
至此,總長度1163.79米的開蘿大道DN1000污水管道建成,途經佳大瑞園、科城山莊、廣州高新區第一小學以及未開發地段。管道所經之處,一度遭遇孤石、涌水、流沙、花崗岩等困難,但大家鋭意進取、迎難而上,制定周密的專項計劃,緊鑼密鼓推進施工,保質保量地達成了工程節點目標。
【擴建只爲除隱憂】 地下污水管網向來被喻爲城市的“静脈血管”,關係着整個城市的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是深受市民關注的民生工程。作爲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近年來,廣州深入推進污水管網改擴建工作,全市水環境治理工作取得了良好進展。
城市河涌既有防汛排澇的功能,又有生態美觀的效果,發源於黄埔區的南崗河全長25.53公里,流域面積111.30平方公里,是蓮潭村、嚴田村和黄埔工業園區等社區主要行洪、排澇及排污的天然河涌。南崗河(廣深公路至河口段)綜合整治工程是黄埔區河涌綜合整治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是廣州市建設“萬裏碧道”和珠江堤防規劃要求中的重要一項。而黄埔區市政道路開蘿大道,其原有的DN600污水管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污水排放需求,導致周邊及南崗河上游排水單元的污水無法有效收集到市政排水管網系統,一旦溢流,將加重破壞河涌的生態環境,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
截污納管一直是治水最基礎、最關鍵的工作,爲了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鞏固城市治水成果,開蘿大道DN1000污水管道建設計劃被提上了日程。該項目位於G35濟廣高速南側,起端於水西路與開蘿大道交匯處,將向東南敷設DN1000污水管,總長度達一千多米。此次改擴建市政排水管綫工程,不僅有利於城市污水外排提高效率、避免内澇,更是進一步改善民生環境、維護市民身體健康之舉。
【攻堅克難敢擔當】 開蘿大道交通繁忙,决定了DN1000污水管道工程只能采用頂管施工技術。頂管是一種非開挖工程技術,它能够避免管道埋設施工對城市建築物的破壞和堵塞道路交通等問題,在穩定土層和環境保護方面尤其凸顯優勢。
項目位於地勢以丘陵、低丘陵爲主的珠江三角洲東北部,根據地勘分析,地下情况撲朔迷離,存在孤石、涌水、流沙和花崗岩等。復雜的地質條件無疑會爲開蘿大道頂管施工帶來許多困難,而施工過程中的地下管綫保護同樣刻不容緩。在安全施工的原則下,項目確定了開蘿大道管綫施工爲頂管施工18個井段,分别標記爲W1—W18,W1、W18兩處爲接駁施工。衆人扶船能過山,集體的力量和智慧無窮大,經過多方共同努力,項目施工過程中的難題一一被克服:
針對頂管過程中的流沙,采取袖閥管注漿措施———將具有一定壓力的超細水泥(水玻璃漿液),通過土層(沙層)顆粒間的孔隙强行注入,起到擠密和充填作用,迫使土層(沙層)孔隙内的部分或大部分水和空氣排出,從而加快土層(沙層)的固結穩定,阻止或控制地基不均匀沉降。待土層(沙層)穩定後再進行施工。
針對頂管過程中的弱風化岩石層,采用水鑽開挖———岩石有如下特徵:抗壓能力强,但抗拉和抗剪切能力很低,在大於其極限抗拉力和抗剪切力的作用下會發生拉裂破壞和剪切破壞。水鑽法施工挖孔樁充分利用岩石的這些力學特性,采用直徑爲100毫米的混凝土取芯機沿樁基設計圓周,取出高約爲300—500毫米的圓柱體岩芯,形成一圓外周臨空面,然後對剩餘的樁基岩芯部分進行分塊,沿圓半徑取芯分塊形成内部臨空面。在分塊的岩石上鑽上一排小孔後,往孔内錐入鋼楔子,捶擊鋼楔擠壓岩石,使岩石同時受到鉛錘面上的拉力和水平面上的剪切力作用,當擠壓力大於極限抗拉力和極限抗剪切力之和時,岩石沿鉛錘面被拉裂並從底部發生剪切破裂,即可取出分裂的岩塊。
針對頂管過程中的抛石層,采用静力破碎開挖———静力破碎的主要原理是利用裝在介質鑽孔中的静力破碎機械,使石體變形,産生體積膨脹,從而緩慢的、静静地將膨脹壓力(可達30—50兆帕)施加給孔壁,經過一段時間後達到最大值,將介質破碎。該技術安全易管理,施工時不需要雷管炸藥,按破碎要求,設計適當的孔徑、孔距、角度,就能够達到“外科手術式”的分裂岩石和混凝土。
針對頂管過程中的燃氣管綫保護,采用人工套管機械頂管方案———頂管施工對地下管綫保護尤爲重要,在燃氣管綫保護交底時,確定有一根燃氣管綫位於頂管上方1米處,機械頂管安全距離不够。現場采用人工頂進DN1350管道,穿過燃氣管道5米後再使用機械頂管,完成剩餘段施工。
面對艱巨的建設工期任務,以及重重的困難和阻礙,建設者們迎難而上、勇擔重任,歷經6個月的夙夜鏖戰,順利完成項目建設,用智慧和汗水書寫了治水人激情擔當、能打硬仗的過硬作風。
【安全施工嚴監管】 爲加强在建工程的安全生産監督管理,根據有關安全施工工作文件精神要求,結合開蘿大道DN1000污水管道建設情况,施工期間,項目方嚴格落實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措施和交通疏解對策。
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前,除了要辦理許可证外,還必須接受安全教育,包括對作業空間的知識瞭解,作業中可能遇到的意外和處理、救護方法等。而安全管理人員會提前下井檢測氣體(每隔2小時1次),及確認施工環境安全如滲水量、土質情况和用電安全等。作業現場配備有應急救護器具和滅火器材,並設置通風機,工作期間强制通風。有限空間内人員采取安排輪换作業或休息。
除此之外,建設、監理、設計和施工單位建立起完備的檢查機制,每周進行4次有限空間施工專項檢查,深入頂管施工面,逐項排查風險隱患。
而爲减少對開蘿交通的影響,項目方積極聯繫各級行政部門,組織協調會議,現場查勘,協助施工方制定最優方案,多開工作面,秉承“節點必保,使命必達”的治水精神,全力推進項目安全建設工作:
在開工前半個月,就開始對沿綫各建築單位發布施工公告,爲封閉各出入口請求諒解及配合;在開工前一個星期,就完成整個交通組織系統的標牌、標綫及交通維護設施的安裝工作,和臨時路口的交通組織方案的實施;在工程開工前,通過會議宣傳、安全知識問答、張貼交通事故案例等多種形式,進一步對全體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施工期間,在可能會出現交通擁堵的地方,安排專門人員協助維持交通,根據現場實際情况增設疏解便道;根據施工進度和區域的劃分,隨時變動方鋼結構圍蔽施工區域。
回顧整個項目建設期間,大家上下同欲、團結一心,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每一次經驗的積累,每一遍嚴密謹慎的結果檢驗,每一次不驕不餒的能力提昇,都緩緩沉澱進每位治水人的職業生命裏,也在廣州這座城市的文化中静静流淌。
開蘿大道DN1000污水管道施工完成後,將滿足周圍小區、城市廣場建設過程中日益增長的污水排放需求,實現南崗河生態環境改善。
志存遠方,不負韶華,追夢人眼中的星星總是更亮一些。黄埔水務人會同各參建單位員工,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一起做不畏艱難、踔厲奮發的光榮治水人,保持良好的戰鬥作風,爲黄埔水安全、水環境治理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