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惠州市提出实施城市现代品质提升工程
建设宜业宜居宜乐宜游优美花园城市



  聚焦优美花园城市,实施城市现代品质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精细化水平,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近日,惠州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为构建一流城市品质生活擘画了美好未来。
  报告指出,要强化规划引领和管控作用,推动国土空间规划试点成果落地应用,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下足绣花功夫精建精美城市。在自然生态保护、城市公园建设、老旧小区改造、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全面发力,补齐人居环境短板,让市民家园更有颜值、市井生活更有品位。
  环境更优美
  用好自然生态资源构建花园城市体系

  每逢周末,在暖冬的阳光里,江北的东江公园迎来众多前来休闲玩耍的市民。“感受很舒适,无论是休闲散步,还是亲子娱乐,在亲水公园里都有相应的场景。”家住金裕碧水湾的业主陈先生介绍,窗外就是东江,过了马路就是公园,感觉就像生活在花园里。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惠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将坚持人民至上,持续擦亮惠民之州品牌,建设更加宜居宜业宜游、令人向往的现代优美花园城市,彰显青春活力新形象。
  近年来,依托山水林田湖海等自然生态资源禀赋,惠州建设现代优美花园城市的步伐从未停止。通过持续强化城市规划引领和管控,城市风貌和品质稳步提升;通过对自然山水资源的因地制宜利用,滨江绿地公园和城市碧道加速建设,让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成为居民城市生活的日常。
  “在全国范围内很难找出一个像惠州这样用好自然山水丰富的城市,要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和高品质城市形态,惠州要做的就是守住山水,用好山水,让山水自然要素和谐融入城市生活。”城市规划专家、深圳城市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朱枫直言,惠州做得很不错,惠州西湖、沿江亲水平台、18公里倚山滨湖的红花湖绿地等都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惠州的城市发展践行着山水融合的理念。在城市规划管控层面,以国土空间规划试点,全面建立多层级的规划管控体系,从城市用地管控、城市设计和建筑风貌等各个环节全面发力。加速构建城市天际线、视线通廊,让自然山水要素全面融入城市建设和发展。
  梳理惠州过往建城史,随着“两江四岸”城市扩容发展,金山新城、东江新城、东部新城等片区不断扩展,金山湖公园、漉江公园、红楼滩公园等高品质公园相继兴建,新城建设和自然山水和谐共生。同时,在老城片区范围内的滨江公园、东江公园等修建较早的公园则实施品质提升,更新迭代焕发新活力。
  此外,伴随惠州水环境综合整治、黑臭水体整治工程的不断推进,在因势利导用好自然山水搭建公园体系的同时,惠州还建立起金山河公园、漉江沥、莲塘布河、青年河等滨水平台和休闲碧道,进一步优化城市宜居生活。
  生活更完善
  加强统筹规划管控完善城市配套设施

  “以前周边道路很窄,接小孩下课只能在路边停一下,现在建了停车库,真的很方便。”近日,在惠州一中接孩子的刘女士介绍,停车难题终于解决了。她说,现在还能陪小孩在校园和周边走走,感受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母子关系更融洽了。
  不只是南坛老城片区,近年来惠州城市扩容提质,产业集聚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车辆保有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停车难成为惠州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一大制约。
  随着智慧停车工程的加速实施,针对城市核心区、老城区以及学校、公园、商场等人流集中区,惠州谋划建设南湖、滨江公园、市民服务中心等智慧停车楼,停车难题迎刃而解。
  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组数据体现了这一进程。过去5年,惠州建成智慧公共停车场32座、停车位1.1万个;2022年,惠州将进一步规范公共停车秩序,建成智慧公共停车场30座、新增停车位8000个。
  停车难题渐破只是一个方面,随着城市统筹规划和管控力度的深化和优化,交通、教育、医疗等城市配套设施不断得到完善。与此同时,城市“两违”整治、主要出入口环境提升、灯光夜景等措施全面实施,城市综合承载力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以学校为例,随着惠州市住宅项目配套教育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的施行,住宅小区配建学校的规范标准得到明确,延伸到项目建设的报批报建和竣工验收各流程,有效保障了新城建设片区教育配套设施的及时建设和投用。过去5年,新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382所,完成学前教育“5080”攻坚任务,每年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超2万个,基础教育质量显著提升。
  生活更便利还体现在城市街巷、社区的悄然改变。近年来,惠州通过扎实推进“两违”治理、“两江一河”综合治理,攻坚城乡管理工作,净化城市公共空间、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整治广场舞噪音扰民、提升园林绿化景观,城市细节不断优化,城市环境越来越好,市民生活更加幸福。
  “学校、医院、公园等工程建设很重要,但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城市管理细节的改变、市民生活习惯的提升。”惠州市政协委员、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副会长郑心苗说,垃圾分类、节水节能等城市细微处的改变正在发生。
  社区更宜居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一座城市的幸福品质生活,不只体现在高楼大厦、新城建设,也体现在温馨有序的成熟社区、井然有序的宜居老旧小区里。
  “以前小区里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更别提休闲广场这些设施了。小区改造以来,脏乱差的问题都解决了,管理好了,环境好了,住得很舒适。”傍晚,金沙俊园小区业主许耀萍在广场舞曲间的空隙向记者介绍,外墙翻新了,路面新铺了柏油,重新规划了停车位,新建了小广场、新装了游乐设施,小区改造后的变化翻天覆地。
  金沙俊园小区共有5栋住宅楼、1062户居民,约5000人。过去,小区路面坑洼、绿化杂乱,由于没有住宅维修资金,年久失修,不少楼栋漏水情况较为严重,居民的正常生活备受影响。随着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作的开展,小区焕然一新。
  随着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进程提速,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加快,精建精美城市,老城市正焕发新活力,金沙俊园的变化正在全市的老旧小区陆续上演。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近年来,惠州高度重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成立了惠州市城镇居住社区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绿色社区创建等工作。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设计科科长莫琳君介绍,惠州将针对市区及县城2000年以前建成,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含单栋住宅楼),以及符合要求的国有企事业单位自建或混建、军队所属城镇老旧小区进行改造。组织编制《惠州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集中解决居民最急、最需、最盼的“疑难杂症”。
  市政府工作报告针对该项工作的实施作出了统筹。在过去5年启动174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成130个“惠民空间”微改造的基础上,今年将新启动132个城镇老旧小区及“惠民空间”改造,补齐人居环境短板,让市民家园更有颜值、生活更有品位。根据改造方案,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将基本完成640个,惠及8.7万户居民。
  在城市文化活化利用方面,惠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水东街、金带街、祝屋巷等历史文化街区在有序活化和焕新。在严格践行保护的基础上,修旧如旧,渐进活化,水东街一二期逐步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吸引年轻人回流消费,焕发出新的发展活力。(张峰、罗锐、马发洲、蓝单、于蕾、乌天宇)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