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惠州市提出實施城市現代品質提昇工程
建設宜業宜居宜樂宜游優美花園城市



  聚焦優美花園城市,實施城市現代品質提昇工程,不斷提昇城市建設管理精細化水平,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良好環境。近日,惠州市十三届人大一次會議開幕,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爲構建一流城市品質生活擘畫了美好未來。
  報告指出,要强化規劃引領和管控作用,推動國土空間規劃試點成果落地應用,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下足綉花功夫精建精美城市。在自然生態保護、城市公園建設、老舊小區改造、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全面發力,補齊人居環境短板,讓市民家園更有顔值、市井生活更有品位。
  環境更優美
  用好自然生態資源構建花園城市體系

  每逢週末,在暖冬的陽光裏,江北的東江公園迎來衆多前來休閒玩耍的市民。“感受很舒適,無論是休閒散步,還是親子娱樂,在親水公園裏都有相應的場景。”家住金裕碧水灣的業主陳先生介紹,窗外就是東江,過了馬路就是公園,感覺就像生活在花園裏。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爲人民。惠州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將堅持人民至上,持續擦亮惠民之州品牌,建設更加宜居宜業宜游、令人向往的現代優美花園城市,彰顯青春活力新形象。
  近年來,依託山水林田湖海等自然生態資源禀賦,惠州建設現代優美花園城市的步伐從未停止。通過持續强化城市規劃引領和管控,城市風貌和品質穩步提昇;通過對自然山水資源的因地制宜利用,濱江緑地公園和城市碧道加速建設,讓青山緑水、鳥語花香成爲居民城市生活的日常。
  “在全國範圍内很難找出一個像惠州這樣用好自然山水豐富的城市,要構建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市環境和高品質城市形態,惠州要做的就是守住山水,用好山水,讓山水自然要素和諧融入城市生活。”城市規劃專家、深圳城市空間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副總規劃師朱楓直言,惠州做得很不錯,惠州西湖、沿江親水平臺、18公里倚山濱湖的紅花湖緑地等都提昇了人民群衆的幸福感獲得感。
  惠州的城市發展踐行着山水融合的理念。在城市規劃管控層面,以國土空間規劃試點,全面建立多層級的規劃管控體系,從城市用地管控、城市設計和建築風貌等各個環節全面發力。加速構建城市天際綫、視綫通廊,讓自然山水要素全面融入城市建設和發展。
  梳理惠州過往建城史,隨着“兩江四岸”城市擴容發展,金山新城、東江新城、東部新城等片區不斷擴展,金山湖公園、漉江公園、紅樓灘公園等高品質公園相繼興建,新城建設和自然山水和諧共生。同時,在老城片區範圍内的濱江公園、東江公園等修建較早的公園則實施品質提昇,更新迭代焕發新活力。
  此外,伴隨惠州水環境綜合整治、黑臭水體整治工程的不斷推進,在因勢利導用好自然山水搭建公園體系的同時,惠州還建立起金山河公園、漉江瀝、蓮塘布河、青年河等濱水平臺和休閒碧道,進一步優化城市宜居生活。
  生活更完善
  加强統籌規劃管控完善城市配套設施

  “以前周邊道路很窄,接小孩下課只能在路邊停一下,現在建了停車庫,真的很方便。”近日,在惠州一中接孩子的劉女士介紹,停車難題終於解决了。她説,現在還能陪小孩在校園和周邊走走,感受他們的學習生活環境,母子關係更融洽了。
  不只是南壇老城片區,近年來惠州城市擴容提質,産業集聚發展,人口持續增長,車輛保有數量不斷增加,城市基礎設施不堪重負,停車難成爲惠州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城市的一大制約。
  隨着智慧停車工程的加速實施,針對城市核心區、老城區以及學校、公園、商場等人流集中區,惠州謀劃建設南湖、濱江公園、市民服務中心等智慧停車樓,停車難題迎刃而解。
  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組數據體現了這一進程。過去5年,惠州建成智慧公共停車場32座、停車位1.1萬個;2022年,惠州將進一步規範公共停車秩序,建成智慧公共停車場30座、新增停車位8000個。
  停車難題漸破只是一個方面,隨着城市統籌規劃和管控力度的深化和優化,交通、教育、醫療等城市配套設施不斷得到完善。與此同時,城市“兩違”整治、主要出入口環境提昇、燈光夜景等措施全面實施,城市綜合承載力和服務能力不斷提昇。
  以學校爲例,隨着惠州市住宅項目配套教育設施建設管理辦法的施行,住宅小區配建學校的規範標準得到明確,延伸到項目建設的報批報建和竣工驗收各流程,有效保障了新城建設片區教育配套設施的及時建設和投用。過去5年,新增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382所,完成學前教育“5080”攻堅任務,每年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超2萬個,基礎教育質量顯著提昇。
  生活更便利還體現在城市街巷、社區的悄然改變。近年來,惠州通過扎實推進“兩違”治理、“兩江一河”綜合治理,攻堅城鄉管理工作,净化城市公共空間、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整治廣場舞噪音擾民、提昇園林緑化景觀,城市細節不斷優化,城市環境越來越好,市民生活更加幸福。
  “學校、醫院、公園等工程建設很重要,但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城市管理細節的改變、市民生活習慣的提昇。”惠州市政協委員、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合會副會長鄭心苗説,垃圾分類、節水節能等城市細微處的改變正在發生。
  社區更宜居
  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老城區焕發新活力

  一座城市的幸福品質生活,不只體現在高樓大厦、新城建設,也體現在温馨有序的成熟社區、井然有序的宜居老舊小區裏。
  “以前小區裏一條像樣的路都没有,更别提休閒廣場這些設施了。小區改造以來,髒亂差的問題都解决了,管理好了,環境好了,住得很舒適。”傍晚,金沙俊園小區業主許耀萍在廣場舞曲間的空隙向記者介紹,外墻翻新了,路面新鋪了柏油,重新規劃了停車位,新建了小廣場、新裝了游樂設施,小區改造後的變化翻天覆地。
  金沙俊園小區共有5棟住宅樓、1062户居民,約5000人。過去,小區路面坑窪、緑化雜亂,由於没有住宅維修資金,年久失修,不少樓棟漏水情况較爲嚴重,居民的正常生活備受影響。隨着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工作的開展,小區焕然一新。
  隨着惠州建設更加幸福國内一流城市進程提速,城市品質提昇工程加快,精建精美城市,老城市正焕發新活力,金沙俊園的變化正在全市的老舊小區陸續上演。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近年來,惠州高度重視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成立了惠州市城鎮居住社區人居環境品質提昇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歷史文化保護利用、緑色社區創建等工作。
  惠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市設計科科長莫琳君介紹,惠州將針對市區及縣城2000年以前建成,失養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設施不完善、社區服務設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願强烈的住宅小區(含單棟住宅樓),以及符合要求的國有企事業單位自建或混建、軍隊所屬城鎮老舊小區進行改造。組織編制《惠州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統籌協調和指導全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集中解决居民最急、最需、最盼的“疑難雜症”。
  市政府工作報告針對該項工作的實施作出了統籌。在過去5年啓動174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完成130個“惠民空間”微改造的基礎上,今年將新啓動132個城鎮老舊小區及“惠民空間”改造,補齊人居環境短板,讓市民家園更有顔值、生活更有品位。根據改造方案,預計到“十四五”末,全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將基本完成640個,惠及8.7萬户居民。
  在城市文化活化利用方面,惠州作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水東街、金帶街、祝屋巷等歷史文化街區在有序活化和焕新。在嚴格踐行保護的基礎上,修舊如舊,漸進活化,水東街一二期逐步成爲城市文化新地標,吸引年輕人回流消費,焕發出新的發展活力。(張峰、羅鋭、馬發洲、藍單、於蕾、烏天宇)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