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首页
报业简介
版面导航
第01版:頭版聚焦
第02版:基建動態
第03版:工程管理
第04版:灣區之聲
媒体矩阵
联系我们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昇建築能效助力低碳發展
建築領域是實施節能降碳的重點領域之一
建築領域是實施節能降碳的重點行業領域之一。截至2020年底,全國累計建成緑色建築面積超66億平方米,對减少碳排放貢獻突出。提昇建築能效水平,要加快更新建築節能、市政基礎設施等標準,提高節能降碳要求,釋放建築領域節能降碳潜力。
節能降碳,要抓重點行業。國務院此前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加快更新建築節能、市政基礎設施等標準,提高節能降碳要求。
我國建築總量規模大,要提昇建築領域節能標準,當前進展如何?接下來應重點開展哪些工作?記者采訪了相關部門負責人和行業專家。
【緑色建築實現跨越式增長】
色彩繽紛的鋁合金格栅斜向交叉,在夜間的光影作用下,仿佛飄落的雪花……北京冬奥會冰球訓練場館五棵鬆冰上運動中心不僅有超高“顔值”,還實現了超低能耗。“場館采用二氧化碳制冰,相比常規制冷劑能够提昇40%效能,制冰餘熱回收後,還可用於熱水供應等。不僅如此,屋面安裝的600千瓦光伏發電板能實現年供電約70萬千瓦時。”參與場館建設的中建一局五棵鬆冰上運動中心項目經理馮延軍説。
近年來,我國建築節能標準穩步提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司長田國民介紹,自1986年頒佈第一版建築節能設計標準以來,我國建築節能經歷了“三步走”,即在上世紀80年代初普通住宅採暖能耗的基礎上,建築節能比例逐漸達到30%、50%、65%。30餘年時間,我國頒佈了居住建築節能(五類氣候區)、公共建築節能、農村建築節能、節能産品等標準規範,形成了比較系統的節能技術體系和標準體系。
根據測算,截至2019年底,我國新建和完成節能改造的建築,每年可實現節能能力近3億噸標準煤,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4億噸,有效减緩了建築能耗總量增長速度。
與此同時,我國緑色節能建築實現跨越式增長。截至2020年底,全國城鎮當年新建緑色建築占新建建築比例達到77%,累計建成緑色建築面積超過66億平方米;累計建成節能建築面積超過238億平方米,節能建築占城鎮民用建築面積比例超過63%。根據《行動方案》,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築全面執行緑色建築標準。
“建築節能對於减少碳排放的貢獻突出。尤其是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出後,逐步建立系統完善的碳達峰碳中和綜合評價考核制度,有助於節能及緑色發展理念在建築全領域更有效落地。”田國民説。
【建築節能降碳面臨一定挑戰】
據介紹,隨着城鎮化進程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加上産業結構調整、主要依託建築提供服務場所的第三産業將快速發展,我國建築用能强度和碳排放强度還會有較大幅度增加。未來建築領域還將釋放巨大的節能降碳潜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挑戰和壓力也不小。
例如建築建設成本上昇,面臨一定資金壓力。“提昇節能標準,意味着要降低窗户傳熱係數、加厚保温材料等,成本會有所提昇。另外,我國既有居住建築存量大,節能改造等工作需要足够的資金支持。”田國民説,當前政府在推動建築節能工作中仍發揮主要作用,合同能源管理、碳交易、綜合能效服務等市場化推動機制尚有待完善,緑色金融支持也在探索之中。
同時,技術攻關仍需繼續推進。“比如建築節能改造的外墻保温材料厚度已經達到15厘米至18厘米。如果進一步提昇節能標準,墻體穿的‘棉襖’可能要更厚。這樣一來,保温層脱落、易燃的風險也將加大。未來,還要積極研發相同保温效果但更輕薄、防火性能更良好、使用壽命更長的外保温材料。”田國民告訴記者。不僅如此,高效節能門窗,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鋼等建材,裝配式建築連接處防水技術等,都需要依賴更强大的技術支撑,從而提高建築的能效。
除此之外,推進建築節能還面臨一些瓶頸:社會對建築節能重視程度仍然不高;城鄉建設領域“大量建設、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粗放式建設方式有待轉型;建築節能與緑色建築在城鎮與農村之間、東部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適應農村特點的政策、標準、技術及制度有待完善。《行動方案》提到,加快推進城鄉建設緑色低碳發展,城市更新和鄉村振興都要落實緑色低碳要求。
【加快推進城鄉建設緑色低碳發展】
410個鋼結構構件、197個屋面單元板塊、170個光伏幕墻單元,累計只用了7個晝夜,建築面積達1063平方米的國家能源集團光伏建築一體化中心墻體就像“搭積木”一樣裝配好了。
相比傳統現澆方式,裝配式建造不僅速度快,還能有效降低施工過程中的建築垃圾排放,并且能减少揚塵和噪聲等環境污染。數據顯示,2020年,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新開工裝配式建築達6.3億平方米,較2019年增長50%,占新建建築面積的比例約爲20.5%。
除了推廣新型建造方式、减少施工現場材料浪費和能源消耗,接下來將如何深入推進建築領域節能降碳?
《行動方案》提出,推動城市組團式發展,科學確定建設規模,控制新增建設用地過快增長。建設高品質緑色建築,進一步提高新建建築節能水平、加强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加强建築運行管理。在提昇建築節能標準方面,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專業總工程師徐偉建議,應加快“零碳建築技術標準”建設,推動建築節能工作逐步邁向能耗、碳排放總量和强度“雙控”。
此外,還需加快優化建築用能結構。例如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積極推動嚴寒、寒冷地區清潔取暖,提高建築終端電氣化水平等。《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城鎮建築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8%,新建公共機構建築、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力争達到50%。
如今,多地推出相應政策鼓勵建築節能:河北的重點産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對高性能門窗、專用特種材料等超低能耗建築專有部品部件生産企業給予傾斜;黑龍江提出,在土地供應、行業管理、税費等方面出臺實質性優惠政策,引導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設采用裝配式建造方式;廣東對建設、購買、運行緑色建築或者對既有民用建築進行緑色化改造的,出臺資金支持、容積率奬勵、税收優惠等激勵措施……
接下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各地進一步壓實城鄉建設緑色發展責任,完善相關工作機制,逐步形成城鄉建設緑色發展的法規體系和政策體系,爲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積極貢獻。(丁怡婷)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