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珠海高新区召开建设未来科技城·人才友好青年友好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推出《珠海高新区建设未来科技城·人才友好青年友好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等系列配套政策,为未来科技城建设注入强大势能。《行动计划》以6大方面36项具体举措,致力打造青年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服务体系。
据悉,珠海高新区2022年将投入人才专项经费近3亿元,全方位拓宽引才培育渠道,集中利用3年时间,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建设现代化国际化青年人才新家园。
发布会上,《珠海高新区引进培育企业人才若干措施(试行)》《珠海高新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若干政策措施》《珠海高新区企业总部用房(M0)管理办法(试行)》《珠海高新区企业总部用房(M1)管理办法(试行)》三大配套政策同时出台,与《行动计划》形成“1+3”政策体系,让青年人才在高新区实现“来无忧”“居无忧”“业无忧”“学无忧”“乐无忧”“留无忧”。
珠海高新区力求通过一项项行动计划和具体工作为各类人才提供全流程闭环服务,让各类人才选择高新、爱上高新、留在高新,真正将高新区打造成为大湾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乐土、成就梦想的家园,为高新区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产业人才倍增的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资源储备和科技支撑。
人才领航▶▶
打好政策“组合拳”开足马力招才引智 建设珠海“青春之城·活力之都”,吸引青年人才至关重要。珠海高新区作为全市创新发展主战场,正加速部署。
紧扣珠海市委提出的“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工作总抓手,珠海高新区以后环片区为启动区打造珠海未来科技城。
实现“产业第一”,人才是关键。《行动计划》以“来无忧”行动全面提升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让人才“汇聚”高新。新政提出,为来高新区求职的人才提供7天免费就餐、免费住宿,打造“暖心第一站”。
珠海高新区要建设1至2个校友经济产业园,校友引才最高给予奖励100万元;聘请顶尖高端人才担任高新产业顾问和专家导师,以人才峰会、人才校招、网络招聘等形式快速集聚人才。2023—2024年,该区要完成1-2个校友经济孵化基地建设,引进海内外各类人才不少于1000名,项目不少于100个。
在发布会上,珠海高新区同步出台《珠海高新区引进培育企业人才若干措施(试行)》,作为《行动计划》专项人才配套政策,该政策紧扣人才发展需求提出引进培育企业人才的24项具体举措,安排近3亿元作为年度人才专项经费预算。
该政策精准聚焦企业引进培育人才,通过拓宽引才培育渠道、搭建招才引智平台,为人才提供社会保障、住房安居、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全方位保障服务,涵盖高层次人才、高级技能人才、学历人才和重点产业人才等。
“‘1+3’系列政策出台后,我们相信未来高新区将产生较强的‘虹吸效应’,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集聚一批新兴产业和高端人才。”珠海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小彬说。
“对比以往,该项人才政策奖补力度更大、措施实效更强、政策覆盖更广。”珠海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王建灵以人才安居举例说,政策提出2022年要筹措1万套人才保障性住房,形成比较完善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补售相结合的人才安居保障体系。
而在发布会上同步出台的《珠海高新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若干政策措施》(下称《若干政策》)中,以“十大条款”提出要建立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库,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和企业给予高额补贴。
其中,珠海高新区对新引进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软件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人才,按A、B、C三类分别给予相应的生活补贴,最高给予80万元。
未来3年,珠海高新区将集中优势资源,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1+3”政策体系发布实施,标志着珠海高新区以高起点、开放式、超常规方式全力打造大湾区人才集聚新高地、产业创新策源地和人才生态示范地。
产业底盘▶▶
多管齐下造引擎构建“引育留用”体系 筑巢引凤,人才来栖。不仅用优厚待遇让人才“来无忧”,珠海高新区还注重通过营造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就业平台、政策措施让青年人才“业无忧”“学无忧”。
创新创业平台直接关系青年人才的发展。聚焦“青年视角”,围绕青年人才岗位、资金、平台、项目等发展核心需求,珠海高新区提出,每年最少提供1万个就业岗位,引进落地不少于500家企业(项目),充分满足各层次人才就业需求。
激发青年人才创业活力,珠海高新区还将对小微企业、青年企业家和从事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核心人员,实施“小青新”专项扶持,并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特色产业园”全周期双创生态体系。
其中,新政提出要设立青年人才创业贷款担保基金,给予50%的利息补贴;青年创新创业项目最高给予2000万股权投资。
人文高新,拥有良好的科教资源。珠海高新区拥有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5所知名高等院校,集聚7万多名在校大学生。为进一步营造城市“乐学”氛围,珠海高新区提出将打造“学习型”未来科技城。
让青年人才“学无忧”,珠海高新区充分满足各类青年人才技能提升需求,将支持青年人才“不脱产、不离岗”提升学历继续深造,对专业“对口”的青年人才按博士、硕士、学士三类每年给予5万、3万、1万元学费补助,并通过建设技能培训基地,为青年提供免费技能培训。
营造创新创业环境的同时,青年人才干事创业还需要良好的产业环境。近年来,珠海高新区依托一批智能制造优质企业,全力推进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去年1月至11月,全区高技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51.1%,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39.8%。
依托数字技术提升企业生产能力,将成为未来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思路。
为高新智造添“新引擎”,珠海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汉明介绍,该区将安排近亿元财政扶持资金,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方面双管齐下,以《若干政策》为导向牵引,加快传统、低效制造向智能、绿色、高端制造转型升级。
为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轴带,珠海高新区还创新出台了《珠海高新区企业总部用房(M0)管理办法(试行)》《珠海高新区企业总部用房(M1)管理办法(试行)》,通过降低企业用房成本,推行“优惠先行”“多退少补”的“即享”服务,加快吸引汇聚优质龙头企业。
最优服务▶▶
强化刚柔结合形成全流程贴心服务 珠海高新区通过开展“乐无忧”“留无忧”“居无忧”行动,打造青年人才“引育留用”全人才链服务机制。
安居才能乐业。近年来,珠海高新区在全市率先试点产业人才共有产权房政策,全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人才保障性住房有4500多套,有效助力区内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新政策赋能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出,要实施人才“一卡通”制度,在特色产业人才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医疗服务、休闲健身等方面提供“贴心式”服务,精准满足青年人才多元需求,充分体现全方位、多层次护航人才发展的战略。
新政推出最高600万元住房补贴、80万元生活补贴、3.8万元租房补贴等“住房奖补”,六折租住人才安居住房,人才公寓申请入住“零等待”等重磅措施。
不仅让青年人才住得好,更要为他们和其家庭提供高质量生活环境,营造“全龄友好型”的宜居之城。
在子女教育方面,新政提出要促进基础教育“增量提质”。3年内该区将规划建设8所幼儿园,新增学前学位2970个;新建改建7所中小学,新增义务教育学位9630个,构建“步行上小学、骑行上中学”的学校布局。
依托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资源,珠海高新区将打造优质基础教育品牌,创建“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让青年人才的子女都能在家门口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在医疗服务方面,珠海高新区将实施医疗卫生“三名工程”计划,聚焦建设名医院、名诊所,引进培育名医(名科)目标任务,支持高新区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在唐家片区打造一所专科特色医院,加强首席专家队伍建设,有计划、分步骤引进培养4名重点学科带头人,全面提升高新区医疗卫生水平。
为构建湾区青年人才消费娱乐新场景,新政提出要实施“青春不夜城”打造计划。成立夜间经济发展产业联盟,聚力打造高新区夜文化、夜经济、夜生活新亮点;联合高校兴趣社团、社会公益组织、民间兴趣团体,依托音乐海选、街舞大赛、骑行等娱乐赛事活动,打造一批“文娱新IP”。
值得关注的是,珠海高新区拥有高校高企聚集、校友资源丰富和独特留学文化优势,该区将充分利用好优势条件,补足发展短板,让青年人才更有获得感、参与感、幸福感。
可以看到,无论是住房需求、子女就学、父母就医等“刚性需求”,还是消费娱乐、文化氛围等“柔性需求”,珠海高新区通过全链条的政策覆盖,为青年人才提供了全过程、全周期、全体系的优质服务和生活场景,为建设珠海未来科技城注入强大动能。(黄鹤林、吴枫、刘梓欣、吴冠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