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珠海高新區召開建設未來科技城·人才友好青年友好行動計劃新聞發佈會,推出《珠海高新區建設未來科技城·人才友好青年友好行動計劃(2022-2024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等系列配套政策,爲未來科技城建設注入强大勢能。《行動計劃》以6大方面36項具體舉措,致力打造青年人才“引育留用”全鏈條全過程全方位服務體系。
據悉,珠海高新區2022年將投入人才專項經費近3億元,全方位拓寬引才培育渠道,集中利用3年時間,將人口紅利轉化爲人才紅利,建設現代化國際化青年人才新家園。
發佈會上,《珠海高新區引進培育企業人才若干措施(試行)》《珠海高新區推動製造業轉型昇級若干政策措施》《珠海高新區企業總部用房(M0)管理辦法(試行)》《珠海高新區企業總部用房(M1)管理辦法(試行)》三大配套政策同時出臺,與《行動計劃》形成“1+3”政策體系,讓青年人才在高新區實現“來無憂”“居無憂”“業無憂”“學無憂”“樂無憂”“留無憂”。
珠海高新區力求通過一項項行動計劃和具體工作爲各類人才提供全流程閉環服務,讓各類人才選擇高新、愛上高新、留在高新,真正將高新區打造成爲大灣區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的樂土、成就夢想的家園,爲高新區在“十四五”期間實現地區生産總值、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公司、産業人才倍增的目標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資源儲備和科技支撑。
人才領航▶▶
打好政策“組合拳”開足馬力招才引智 建設珠海“青春之城·活力之都”,吸引青年人才至關重要。珠海高新區作爲全市創新發展主戰場,正加速部署。
緊扣珠海市委提出的“産業第一、交通提昇、城市跨越、民生爲要”工作總抓手,珠海高新區以後環片區爲啓動區打造珠海未來科技城。
實現“産業第一”,人才是關鍵。《行動計劃》以“來無憂”行動全面提昇對青年人才的吸引力,讓人才“匯聚”高新。新政提出,爲來高新區求職的人才提供7天免費就餐、免費住宿,打造“暖心第一站”。
珠海高新區要建設1至2個校友經濟産業園,校友引才最高給予奬勵100萬元;聘請頂尖高端人才擔任高新産業顧問和專家導師,以人才峰會、人才校招、網絡招聘等形式快速集聚人才。2023—2024年,該區要完成1-2個校友經濟孵化基地建設,引進海内外各類人才不少於1000名,項目不少於100個。
在發佈會上,珠海高新區同步出臺《珠海高新區引進培育企業人才若干措施(試行)》,作爲《行動計劃》專項人才配套政策,該政策緊扣人才發展需求提出引進培育企業人才的24項具體舉措,安排近3億元作爲年度人才專項經費預算。
該政策精準聚焦企業引進培育人才,通過拓寬引才培育渠道、搭建招才引智平臺,爲人才提供社會保障、住房安居、子女教育、醫療服務等全方位保障服務,涵蓋高層次人才、高級技能人才、學歷人才和重點産業人才等。
“‘1+3’系列政策出臺後,我們相信未來高新區將産生較强的‘虹吸效應’,能够在短時間内快速集聚一批新興産業和高端人才。”珠海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王小彬説。
“對比以往,該項人才政策奬補力度更大、措施實效更强、政策覆蓋更廣。”珠海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王建靈以人才安居舉例説,政策提出2022年要籌措1萬套人才保障性住房,形成比較完善的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補售相結合的人才安居保障體系。
而在發佈會上同步出臺的《珠海高新區推動製造業轉型昇級若干政策措施》(下稱《若干政策》)中,以“十大條款”提出要建立智能製造産業人才庫,對符合條件的人才和企業給予高額補貼。
其中,珠海高新區對新引進智能製造、人工智能和機器人、軟件和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産業人才,按A、B、C三類分别給予相應的生活補貼,最高給予80萬元。
未來3年,珠海高新區將集中優勢資源,將人口紅利轉化爲人才紅利。“1+3”政策體系發佈實施,標誌着珠海高新區以高起點、開放式、超常規方式全力打造大灣區人才集聚新高地、産業創新策源地和人才生態示範地。
産業底盤▶▶
多管齊下造引擎構建“引育留用”體系 築巢引鳳,人才來栖。不僅用優厚待遇讓人才“來無憂”,珠海高新區還注重通過營造優質的創新創業環境、就業平臺、政策措施讓青年人才“業無憂”“學無憂”。
創新創業平臺直接關係青年人才的發展。聚焦“青年視角”,圍遶青年人才崗位、資金、平臺、項目等發展核心需求,珠海高新區提出,每年最少提供1萬個就業崗位,引進落地不少於500家企業(項目),充分滿足各層次人才就業需求。
激發青年人才創業活力,珠海高新區還將對小微企業、青年企業家和從事新産業、新業態、新技術的核心人員,實施“小青新”專項扶持,並構建“衆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特色産業園”全週期雙創生態體系。
其中,新政提出要設立青年人才創業貸款擔保基金,給予50%的利息補貼;青年創新創業項目最高給予2000萬股權投資。
人文高新,擁有良好的科教資源。珠海高新區擁有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等5所知名高等院校,集聚7萬多名在校大學生。爲進一步營造城市“樂學”氛圍,珠海高新區提出將打造“學習型”未來科技城。
讓青年人才“學無憂”,珠海高新區充分滿足各類青年人才技能提昇需求,將支持青年人才“不脱産、不離崗”提昇學歷繼續深造,對專業“對口”的青年人才按博士、碩士、學士三類每年給予5萬、3萬、1萬元學費補助,並通過建設技能培訓基地,爲青年提供免費技能培訓。
營造創新創業環境的同時,青年人才幹事創業還需要良好的産業環境。近年來,珠海高新區依託一批智能製造優質企業,全力推進智能製造産業集聚。去年1月至11月,全區高技術製造業工業增加值實現同比增長51.1%,先進製造業工業增加值實現同比增長39.8%。
依託數字技術提昇企業生産能力,將成爲未來區域産業發展的重要思路。
爲高新智造添“新引擎”,珠海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張漢明介紹,該區將安排近億元財政扶持資金,在産業數字化和數字産業化兩方面雙管齊下,以《若干政策》爲導向牽引,加快傳統、低效製造向智能、緑色、高端製造轉型昇級。
爲打造區域經濟發展新軸帶,珠海高新區還創新出臺了《珠海高新區企業總部用房(M0)管理辦法(試行)》《珠海高新區企業總部用房(M1)管理辦法(試行)》,通過降低企業用房成本,推行“優惠先行”“多退少補”的“即享”服務,加快吸引匯聚優質龍頭企業。
最優服務▶▶
强化剛柔結合形成全流程貼心服務 珠海高新區通過開展“樂無憂”“留無憂”“居無憂”行動,打造青年人才“引育留用”全人才鏈服務機制。
安居才能樂業。近年來,珠海高新區在全市率先試點産業人才共有産權房政策,全區已建成並投入使用的人才保障性住房有4500多套,有效助力區内企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新政策賦能新發展。《行動計劃》提出,要實施人才“一卡通”制度,在特色産業人才住房保障、子女入學、醫療服務、休閒健身等方面提供“貼心式”服務,精準滿足青年人才多元需求,充分體現全方位、多層次護航人才發展的戰略。
新政推出最高600萬元住房補貼、80萬元生活補貼、3.8萬元租房補貼等“住房奬補”,六折租住人才安居住房,人才公寓申請入住“零等待”等重磅措施。
不僅讓青年人才住得好,更要爲他們和其家庭提供高質量生活環境,營造“全齡友好型”的宜居之城。
在子女教育方面,新政提出要促進基礎教育“增量提質”。3年内該區將規劃建設8所幼兒園,新增學前學位2970個;新建改建7所中小學,新增義務教育學位9630個,構建“步行上小學、騎行上中學”的學校布局。
依託中山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資源,珠海高新區將打造優質基礎教育品牌,創建“中小學名師工作室”,讓青年人才的子女都能在家門口接受高質量的教育。
在醫療服務方面,珠海高新區將實施醫療衛生“三名工程”計劃,聚焦建設名醫院、名診所,引進培育名醫(名科)目標任務,支持高新區人民醫院創建三甲醫院,在唐家片區打造一所專科特色醫院,加强首席專家隊伍建設,有計劃、分步驟引進培養4名重點學科帶頭人,全面提昇高新區醫療衛生水平。
爲構建灣區青年人才消費娱樂新場景,新政提出要實施“青春不夜城”打造計劃。成立夜間經濟發展産業聯盟,聚力打造高新區夜文化、夜經濟、夜生活新亮點;聯合高校興趣社團、社會公益組織、民間興趣團體,依托音樂海選、街舞大賽、騎行等娱樂賽事活動,打造一批“文娱新IP”。
值得關注的是,珠海高新區擁有高校高企聚集、校友資源豐富和獨特留學文化優勢,該區將充分利用好優勢條件,補足發展短板,讓青年人才更有獲得感、參與感、幸福感。
可以看到,無論是住房需求、子女就學、父母就醫等“剛性需求”,還是消費娱樂、文化氛圍等“柔性需求”,珠海高新區通過全鏈條的政策覆蓋,爲青年人才提供了全過程、全週期、全體系的優質服務和生活場景,爲建設珠海未來科技城注入强大動能。(黄鶴林、吴楓、劉梓欣、吴冠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