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大灣區重點工程捷報頻傳
大灣區基建領域前景向好




   香港訊 新年伊始,粤港澳大灣區重大項目建設現場一片如火如荼的景象,建設者們正用高漲的熱情,加快推進粤港澳大灣區重大項目的建設。
   【深中通道沉管段已完成61%】
  近日,深中通道建設前方傳來捷報:沉管隧道已完成第14個管節的沉放安裝,管節安裝長度達3052.8米,約占沉管段總長度的61%。據悉,深中通道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的跨海集群工程,海底隧道長6845米,其中沉管段長5035米,由32個管節和1個最終接頭組成,爲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鋼殻混凝土沉管隧道。
  目前,深中通道建設穩步推進。截至2021年末,沉管隧道已完成14個管節的沉放對接,累計完成全綫32個管節中20個的對接安裝;東、西人工島有序推進建設;伶仃洋大橋主塔、錨碇錨體完成施工,完成主索鞍吊裝,中山大橋正進行箱梁架設工作。
   【黄茅海跨海通道迎來多個關鍵節點】
  1月1日,黄茅海項目施工現場傳來喜訊,黄茅海首片預製箱梁架設成功。同一時間,位於珠海側的黄茅海項目高欄港大橋施工現場也傳來好消息,黄茅海大橋東索塔首節塔柱澆築完成。據介紹,黄茅海跨海通道項目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建成後,將與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南沙大橋、虎門大橋,共同組成大灣區跨海跨江通道群,助力大灣區早日形成世界級交通樞紐。
  目前,黄茅海項目主橋施工進展迅速,其中高欄港大橋東塔進入塔座施工階段,西塔承臺已完成混凝土澆築;黄茅海大橋東塔已完成塔座澆築,中塔正在施工第三節塔柱,西塔正在施工第四節塔柱。預計在春節前,兩座主橋將全面進入塔柱施工階段。
   【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進程已過半】
  1月2日,記者從廣東省水利廳獲悉,國家重大水利工程、粤港澳大灣區重要民生項目——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下穿獅子洋輸水隧洞”日前順利貫通,標誌着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進程已過半,爲工程2023年底提前建成通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介紹,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由一條幹綫、兩條分幹綫、一條支綫、三座泵站和四座調蓄水庫組成,工程全長113.2公里,設計年供水量17.08億立方米。工程建成後,將實現從西江水系向珠三角東部引水,解决廣州、深圳、東莞等地生活生産缺水問題,並爲香港等地提供應急備用水源,爲粤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戰略支撑。
  接下來,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將加快推進全面貫通、全面襯砌施工,目標直指全面建成通水。
   【白雲機場兩大航站樓開始“合體”】
  近日,白雲機場T2航站樓東四指廊第一根連廊鋼柱順利吊裝,標誌着鋼結構施工正式拉開序幕,代表着白雲機場T1與T2航站樓連廊主體開始正式合攏。
  白雲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是助力構建廣東“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的一項重點工程。其中的東四西四指廊工程建成後,將使T1和T2航站樓連接成一個整體,共同組成白雲機場第一航站區。
   【南沙港鐵路建成通車】
  2021年12月31日,隨着一列滿載貨物的集裝箱班列從南沙港站駛出,標誌着南沙港鐵路建成通車,貨運功能正式開啓。
  南沙港鐵路是首條進入粤港澳大灣區南沙自貿片區境内的客貨雙綫鐵路,建成後成功打通南沙自貿片區陸海聯運“最後一公里”,對於建設以南沙港爲核心的陸海聯運大通道、打造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支點、建設南沙自由貿易港、提昇廣州航運樞紐功能、促進粤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據瞭解,南沙港鐵路將主要承擔西南、中南地區進出口外貿裝箱集疏運任務,同時經南沙港鐵路還可以開行從南沙港碼頭直達歐洲的貨運班列。南沙港鐵路的開通,將大幅降低港區集疏運和臨港産業的物流成本,充分顯現南沙港陸海聯運物流樞紐地位,爲粤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撑。(陳婷)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