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獅子洋輸水隧洞貫通
大灣區將樂享西江水

   廣州訊 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取得階段性進展。記者近日從廣東省水利廳獲悉,國家重大水利工程、粤港澳大灣區重要民生項目——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迎來新進展,該工程下穿獅子洋輸水隧洞日前順利貫通。截至目前,該工程已累計完成48臺盾構始發、105公里掘進、10餘條隧洞貫通,有望於2023年底建成通水。
   【歷經449天,東西兩綫盾構機“會師”】
  珠三角素有“地質博物館”之稱,而珠江口獅子洋區域地理環境尤爲復雜。據悉,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在此區域的輸水隧洞長約6.6千米,最大埋深近60米,約有20層樓高。沿綫還有多條斷裂帶,水文、地質條件异常復雜。工程本身面臨綫路埋深大、圍岩透水强、海底换刀難等多重挑戰,施工難度極大。經過不懈努力,“粤海37號”盾構機從獅子洋畔虎門鎮出發、由西往東掘進,在歷經449天地下掘進後,順利扺達海鷗島接收井,而另一臺承擔過洋重任的“粤海36號”盾構機,則從獅子洋畔南沙區東涌鎮出發,下穿蓮花山水道,由東往西掘進,也順利扺達海鷗島接收井,兩臺盾構機勝利“會師”。
  據廣東省水利廳建設處負責人介紹,至此次“下穿獅子洋隧洞”的順利貫通,意味着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進程已過半,爲工程2023年底提前建成通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接下來,該工程將加快推進全面貫通、全面襯砌施工,目標直指全面建成通水。
   【巧汲西江水,惠及大灣區】
  在距離獅子洋40多公裏外的西江幹流順德鯉魚洲島上,該工程鯉魚洲泵站正如火如荼建設中。據廣東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已陸續完成首倉混凝土澆築、8臺蝸殻安裝等工作,建成後將作爲工程唯一取水口。泵站將從西江直接取水,經泵站提昇後,注入高位水池,再經兩條壓力管道輸送至高新沙調節水庫,直至輸水至廣州、東莞、深圳乃至香港等地,爲粤港澳大灣區輸送源源不斷的西江水。
  根據規劃,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由一條幹綫、兩條分幹綫、一條支綫、三座泵站和四座調蓄水庫組成。從地圖上看,輸水管綫將横跨珠江口,自西而東穿越粤港澳大灣區。該工程全長113.2公里,設計年供水量達17.08億立方米,總投資約354億元,施工總工期60個月。該工程建成後,將實現從西江水系向珠三角東部引水。
   【打造新時代生態智慧水利工程】
  記者從廣東省水利廳瞭解到,作爲支撑珠三角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水源,東江以其不足全省18%的水資源總量,支撑28%人口的用水和48%的生産總值,目前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已達38.3%,逼近國際公認的40%警戒綫。而西江水資源利用率却相對較低。珠三角水資源與生産力布局不匹配、不平衡問題突顯。
  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的建設,就是爲了從根本上解决這一不匹配、不平衡問題,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該工程被寫入《粤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早在2004年,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就已開始謀劃,直至2019年才全面開工,前期工作歷時15年之久。工程背後所面臨的技術難題、風險挑戰,超過以往絶大多數水利工程,建設者們必須攻克長距離深埋盾構施工、高水壓襯砌結構設計及施工、寬揚程變速水泵研發、長距離深埋管道檢修等一系列難題。爲此,工程建設管理者提出“打造新時代生態智慧水利工程”的建設目標,聯合國内頂級機構與院士專家,逐一破解各個難題,穩步推進工程建設。
  “爲什麽不采取挖掘明渠的方式輸送西江水呢?”廣東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之所以要在地下五六十米處安裝輸水管綫,首先爲了最大限度節約粤港澳大灣區的土地資源。根據估算,如果采用開挖明渠的方式輸水,將要佔用兩萬畝左右的土地,而目前的方案可節約九成以上的用地。而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的輸水管綫深居地下五六十米處也爲沿綫城市的建設騰出了淺層地下空間。其次,采用地下輸水管綫也最大限度地保证輸水過程中水質不會遭到影響,更加安全環保。
  自2019年全面開工以來,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累計完成輸水隧洞掘進超100公里,根據最新進度安排,工程將於2023年底建成通水。(王浩宇)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