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首页
报业简介
版面导航
第01版:頭版聚焦
第02版:基建動態
第03版:工程管理
第04版:灣區之聲
媒体矩阵
联系我们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發改委部署2022年重點任務
適度超前基建投資圈定這些領域
北京訊
12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消息顯示,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日前在京召開,研究部署2022年發展改革重點任務。會議指出,對於明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字當頭,着力穩住經濟大盤。經濟總量較大、發展基礎較好的地區,要主動帶頭、發揮好全國經濟“壓艙石”作用,努力爲全國經濟發展多作貢獻;經濟總量相對較小、民生保障壓力較大的地區,要兜牢民生底綫,確保安全穩定。
會議强調,從做好發展改革工作角度看,要重點把握六個方面。
一是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在合理區間。二是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内需更加有機地結合起來,着力在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暢通經濟循環上下更大功夫,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堅决打通各種“卡點”“堵點”,促進形成强大國内市場。三是更大力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加大對企業特别是製造業企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等的精準支持,推動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實現轉型昇級。四是更加注重依靠改革開放增强動力活力,深度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五是統籌發展和安全,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提前做好應對各種復雜局面的工作預案。六是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中持續改善人民生活,扎實推動共同富裕。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同比增長9.8%,全年有望實現8%左右的增長,超過年初6%以上的預期目標,也將高於世界其他絶大部分主要經濟體。但是三季度當季GDP同比增長4.9%,經濟增速面臨加速下行的趨勢。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肯定我國經濟成績的同時,也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對記者表示,考慮到明年宏觀政策會加大力度,預計2022年經濟增長5.5%。明年外需出現一些波動是大概率事件,要加大擴内需力度。歐美對中國的圍堵,對産業鏈供應鏈安全性的重視,未來可能會上昇到更高的高度。未來跨週期和逆週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推動“十四五”規劃真正落地,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表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打通供給、分配、需求之間的循環。在生産端,要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大力發展國内供給不足的高技術産業、消費品産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特别是滿足消費昇級的文化旅遊産業。在分配端,要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的格局,適度提高勞動報酬和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在需求端,需要通過一些措施减輕居民消費的負擔,穩定居民的消費率。當然,在擴大内需、强化國内市場作用的同時,也要强調擴大開放,要在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下提昇擴大開放的能力。
會議强調,發展改革系統要有效擴大消費、促進投資,加快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優化,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高城鎮化建設質量,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保障好基本民生。同時,做好能源、糧食、産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工作。
一是加强能源産供儲銷體系建設。充分發揮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部際協調機製作用,做好煤炭、電力、天然氣等供應保障。加强精細化用能管理,確保民生和公共用能需求,推動能效低於基準水平的重點行業企業有序實施改造昇級,推動全社會加强節約用電用能。先立後破有序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優化,積極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爲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繼續發揮傳統能源特别是煤炭、煤電的調峰和兜底保供作用。
二是健全糧食産購儲加銷協同保障機制。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深入推進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持續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持續推進種業振興。堅持並落實好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合理保障農民種糧收益,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開展糧食全鏈條節約减損和反食品浪費行動。應對好潜在的糧食領域風險隱患。
三是保障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着力破除産業鏈突出瓶頸制約,提昇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充分挖掘國内需求潜力,以品牌建設引領消費昇級,推動醫療健康、養老托育、文旅體育等生活性服務業提質擴容,扎實推進“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項目建設,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交通、物流、生態環境、社會事業等補短板項目建設。
今年赤字率爲3.2%,地方專項債規模爲3.65萬億元,財政政策維持積極,但對基建投資拉動效果弱於預期。
2022年如何在堅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前提下,實現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爲市場所關注。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表示,要實施好擴大内需戰略,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注重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結合部發力,要適度超前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在减污、降碳、新能源、新技術、新産業集群等領域加大投入,既擴大短期需求,又增强長期動能。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封北麟對記者表示,部分專項債項目真實投資能力不足,地方爲避免資金浪費以及後續風險,導致今年專項債拉動投資效果不及預期。2022年基建投資適度超前,應當圍遶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緑色投資等補短板領域展開。所謂“適度超前”,隱含着提高基建的技術標準,科技化、智能化水平更高,相應投資力度會更大,經濟長期可持續推動力作用會更强。(張强)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