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氫能産業大會在佛山市南海區召開,來自國際組織及駐華使團有關代表,全球組織機構、科研院校、氫能與燃料電池核心企業的專家等衆多嘉賓齊聚南海,展開廣泛深入的國際氫能行業交流。
這是南海區連續第五年舉辦氫能大會。以大會爲抓手,近年來南海加强鏈接國内外氫能産業資源,打造出具有較强競争優勢和影響力的産業集群,以及國内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規模最大、種類最多、體系最完善的應用場景,成爲國内氫能産業較爲突出的代表,加速崛起成爲大灣區氫能産業發展高地。
【多個重磅項目補强氫能産業鏈】 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進能源結構轉型、加快緑色低碳發展的背景下,中國氫能産業的發展迎來全新機遇。本届大會以“共創氫時代,同繪碳中和”爲主題,爲政産學研各界提供了一個高端交流平臺,挖掘氫能産業發展對實現碳中和的積極作用。
這也是佛山市南海區連續第五年舉辦的第五届氫能大會,通過大會的舉辦,近年來南海加强鏈接國内外氫能産業資源的努力,成爲粤港澳大灣區氫能産業集聚發展的先行地。在本次氫能大會現場,南海迎來一大批重磅項目發佈、簽約和投運投産。
清能股份千輛氫燃料電池渣土車項目、英飛騰千輛氫燃料電池叉車項目、攀業千輛氫燃料電池兩輪車示範項目、福迪汽車—清極能源500臺燃料電池翼展車項目、2021全球氫能企業TOP100榜五大項目現場發佈,不斷豐富氫能的應用場景。
經過前期建設投入,包括仙湖實驗室、全國首座氫能進萬家智慧能源示範社區、清能股份大功率燃料電池電堆生産基地項目、鴻基創能燃料電池高性能膜電極産業化項目、中科嘉鴻高温甲醇燃料電池動力電源技術産業化項目、仙湖氫能科創中心、廣東省質量監督氫能儲運裝備檢驗站(佛山)項目、海德利森桂丹路加氫站八個項目投産投運。
不斷完善的氫能産業生態鏈吸引了一批氫能産業化項目落户,包括康明斯質子交换膜電解水制氫設備研發生産基地項目、石化恩澤氫能基金合作項目、廣東濟平新能源和巴拉德動力系統戰略合作項目、深圳通用氫能核心材料製造項目、恒瑞高壓儲氫瓶研發生産項目、德邇集團壓縮機項目、清極能源與盈峰中聯戰略合作項目、昇輝科技新能源項目、佛山悦隆氫能源綜合利用及大宗氣體配套項目、華南師範大學氫能産業經濟研究院戰略合作項目十大項目進行了簽約落地。
值得關注的是,這一系列項目的發佈,覆蓋了氫能産業鏈各關鍵環節,以及多元化的商業場景應用,當中不乏一批填補行業空白的項目。其中,由中國石化資本公司發起設立的恩澤基金與康明斯共同設立的合資公司康明斯恩澤(廣東)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宣佈落地南海。
“我們將在南海仙湖氫谷建立合資工廠,引進全球領先的質子交换膜(PEM)電解水制氫技術,推進緑色制氫方案的發展,讓緑氫用得起、用得到。”康明斯副總裁彭立新説,合資公司將生産康明斯HyLYZER系列質子交换膜(PEM)電解水制氫設備,一期將於2022年建成並實現量産。
此外,隨着仙湖實驗室的投運,南海正成爲氫能技術研究的高地。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校長、佛山仙湖實驗室理事長張清杰説:“仙湖實驗室成立兩年以來,一方面致力於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加强科技創新,在取得重大創新科技成果的同時更重視科技成果的轉化。”
【90多個氫能項目涵蓋八大環節】 氫能大會同期還舉行了第五届中國(佛山)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及産品展覽會(CHFE)。在五週年之際,今年展覽規模再創新高,參展企業近320家,包括仙湖實驗室、重塑科技、清能股份、康明斯、海德利森、鴻基創能、國家能源集團、隆基氫能、東嶽、林德、斗山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行業龍頭企業悉數亮相。
展會展品基本涵蓋氫能全産業鏈,包括氫能公交車、渣土車、灑水車、重卡、翼展車等多輛世界領先的氫能商用車,還有符合低碳環保的氫能叉車、貼近大衆生活的氫能SUV、小汽車等。
其中,來自南海本地的一批氫能商業化應用産品集中亮相,覆蓋“水陸空”等多種應用場景,讓觀衆體驗到氫能生活全新豐富應用的同時,也向外界展示了氫能産業的完整鏈條。
作爲國内氫能産業的先行者,南海區從2009年起開始布局氫能産業。十多年來,南海區通過規劃面積達48平方公里的仙湖氫谷,從政策制定、産業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制定、人才培養到推廣應用,形成“六位一體”的産業發展體系。
在此基礎上,南海區創造氫能産業發展的多項全省、全國第一,包括建立全國首個加氫站審批驗收流程,建成10座加氫站;擁有全國唯一的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氫能)和全國首座氫能進萬家智慧能源示範社區,成爲國内最具代表性的氫能産業發展集群地區之一。
通過不斷努力,南海打造出具有較强競争優勢和影響力的産業集群,成功集聚廣東探索、清能股份、濟平新能源、康明斯、仙湖實驗室等90多家氫能企業、科研院所和機構,涵蓋氫氣生産儲運及設備研製、燃料電池及系統、核心材料與部件、整機研發製造、産品檢測及設備研製、標準制定、人才培養等8大環節,形成較完整的、具有國内自主知識産權的氫能産業鏈條。
“對於企業來説,落户南海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尤其是這兩年隨着氫能産業發展的水漲船高,南海成了氫能企業争相落户的地方。”今年5月,國内膜電極龍頭企業鴻基創能落户南海,鴻基創能首席執行官鄒渝泉説,南海良好的政策配套環境和不斷豐富的應用場景,讓南海掌握氫能産業發展的主動權。
【構建應用場景引領示範建設】 經過多年積累,南海打造出具有較强競争優勢和影響力的産業集群,以及國内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規模最大、種類最多、體系最完善的應用場景,成爲國内氫能産業較爲突出的代表,加速崛起成爲大灣區氫能産業發展高地,其發展成效獲得各方關注。
今年8月,國家五部委聯合批復廣東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城市群爲首批示範城市群之一。該城市群覆蓋5省份12地市,以佛山爲牽頭城市,參與城市包括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中山、陽江、雲浮等以及福建福州市、内蒙古包頭市、安徽六安市及山東淄博市。在本次氫能大會上,該城市群示範工作的正式啓動,標誌着該城市群進入推動落實示範任務的新階段。
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學科首席教授、佛山仙湖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程一兵説,全國三個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城市群,分别以北京、上海和佛山領頭,這是國家對佛山在氫能投入和布局上的高度認可。
南海區作爲佛山氫能産業發展和應用的核心區域,其發展動向備受關注。
南海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南海將推動《佛山市南海區新能源(氫能)市政、物流車輛推廣應用實施方案(2021—2025年)》貫徹實施,加快氫能物流車、市政環衛、渣土車、叉車等的推廣應用,推動形成可借鑒推廣的華南地區燃料電池汽車群示範運行經驗;以産業化和商業化應用爲導向,加快自主技術創新,支持質子交换膜、催化劑及碳紙等核心基礎材料,膜電極、雙極板、空壓機、氫氣循環泵及電堆等關鍵零部件以及燃料電池系統和整車等核心技術攻關和生産。
此外,南海還將加强氫能供應體系建設,加快本地氫能源綜合利用及大宗氣體配套項目的推進,着力推進低成本氫源實現,保障上游氫能供應,從探索合適的商業運營推廣模式,實現提昇氫能可靠性及經濟性等目標;以資金爲激勵、以技術參數和運行里程爲約束,建立大數據管理體系,推進投放市場的燃料電池車輛滿足示範要求,實現技術水平和成本國内領先。(孫景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