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首页
报业简介
版面导航
第01版:頭版聚焦
第02版:基建動態
第03版:工程管理
第04版:工程紀實
媒体矩阵
联系我们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應對國際集裝箱海運不暢 各地各部門及相關企業積極行動
“堵點”增多、一艙難求、一箱難求……去年下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集裝箱海運運轉不暢,運力緊張、運價上漲成爲全球普遍現象,給我國一些企業特别是外貿企業帶來不小壓力。針對這一情况,交通、商務、工信等有關部門,以及航運、港口、集裝箱生産等企業紛紛行動起來,群策群力、共謀對策,幫助外貿企業排憂解難。
【運力緊張,運價上漲】
“6月上旬,心情十分緊張,生産綫一度差點被迫停掉!”浙江巨一集團是一傢生産鞋類産品的外貿企業,年出口額近1億美元,産品主要銷往歐美國家。讓董事長潘建中緊張的主要原因,正是國際海運不暢,“訂單不缺,可廠房裏積壓了200個貨櫃的鞋品。一來,倉儲空間有限;二來,拿不到回款,資金成了問題。”
同我國大多數出口企業一樣,巨一集團與國外客户簽署的是FOB條款貿易合同,即由境外買家負責物流、支付運費,理論上不受運價波動的影響。“以前,我們不用操心出口物流。但現在全球海運不暢,國外客户也很難解决,我們只好自己想辦法。”潘建中告訴記者,“十萬火急”之時,中遠海運在交通、商務等部門積極協調下向企業伸出援手、安排運力,“6月下旬起,每周安排10至15個貨櫃出海。進入8月,生産基本恢復正常,資金周轉也暢通了,我們又敢接訂單了。”
國際海運,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暢通全球貿易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我國,約95%的國際貿易貨物量都是通過海運完成的。然而,去年以來,疫情在全球蔓延讓國際海運市場持續承壓。
最直接的影響,是周轉不暢、運力緊張。
在船舶周轉時間拉長導致運力緊張的同時,集裝箱周轉也受到很大影響,大量空箱在一些境外港口和貨場積壓。市場上“一艙難求”“一箱難求”,成爲制約國際貿易的瓶頸。
外貿需求旺盛、運力有效供給不足,造成運價上漲。
“去年上半年,海運市場需求下降、處於低谷。去年下半年以來,隨着全球貿易復蘇,各國海運需求快速恢復。”賈大山表示,與2019年供求基本平衡、略有富餘的狀態相比,因爲周轉效率下降,有效運力供給出現了15%以上的損耗,這對市場上約60%的長期運輸協議合同影響較小,運力不足集中表現在40%的現貨市場,從而造成全球海運集裝箱運價大幅上漲。
“政府部門推動港航企業和進出口企業加强合作,倡導大家互利共贏,讓我們得到了實惠。”讓潘建中安心的是,中遠海運給出的價格與市場上平均運價相比有明顯優惠。
【增加運力,穩定市場】
一家家外貿企業經營企穩、我國外貿保持較快增長背後,是政府部門和相關企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增加運力供給,化解“一艙難求”。
“去年三季度起,中遠海運已將全部運力投入市場,公司運力達到歷史峰值。”中遠海運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中遠海運在積極加大市場租船力度的同時,將現有航綫船舶加速、騰出運力,增加歐美幹綫艙位供給,並組織運力提供加班船、增開專綫,以提供更多艙位。
交通運輸部水運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已會同相關部門積極協調和引導班輪公司加大對我國出口航綫運力投入。前三季度,各主要班輪公司在中國主要出口航綫投入的艙位數較2020年同期增長27%以上,明顯高於全球艙位數同期4.5%的增幅。
港口企業也積極行動起來。去年二季度起,寧波舟山港對外貿班輪公司采取了船舶優先靠泊、拖輪引航費用减免、免堆期延長等措施,争取外貿船舶前去靠泊、調箱。
——積極調運和生産空箱,化解“一箱難求”。
一方面,加快境外空集裝箱回運。中遠海運通過加掛港口等方式用足回程艙位,加快海外空箱回調,今年前10個月,從海外累計回調空箱超490萬標箱,同比增加23.6%。另一方面,加快生産新箱。工信部、交通運輸部積極協調我國集裝箱製造企業全力擴大産量,使月産能由20萬標箱提昇至歷史上最高的50萬標箱。隨着我國新造箱産能釋放,空箱周轉加快,空箱短缺情况已基本得到緩解。目前,我國主要集裝箱生産企業新箱庫存已經超過70萬標箱,新箱供給有充足保障。
——加强供需對接,維護市場穩定。
在我國,許多外貿企業特别是中小企業因對出口運輸不熟悉,往往委托貨代企業辦理手續。艙位緊張的情况下,部分貨代企業對海運費加價較高,增加了中小企業壓力。針對這一問題,中遠海運藉助SynconHub外貿電商平臺,拓寬直接服務廣大中小貨主的渠道。目前,該平臺已覆蓋我國所有外貿航綫,實現自助價格查詢以及在綫確認訂艙等功能。中遠海運還推出增開中小直客加班船、建立中小客户優先放艙監督機制、開設中小客户電商專綫等暖心舉措,前10個月服務的中小客户箱量同比增長9.5%。
【有效應對,穩定恢復】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分别完成115.5億噸、2.1億標箱,同比分别增長8.9%、9.5%,兩年平均分别增長5.9%、4%;外貿貨物吞吐量達35.4億噸,同比增長5.2%——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我國航運市場正持續穩定恢復。
“一些競争對手因受疫情影響,或無法開工或難以出口,而我們無論是生産還是出口,都能正常開展,由此獲得大量訂單。”浙江台州市正特股份公司副總裁張美麗告訴記者,公司主要生産和出口户外休閒傢具,這兩年,盡管國際海運價格上漲抬昇了産品售價,但歐美市場需求依然旺盛,“我們甚至可以‘挑選’客户。”
我國在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讓外貿企業收穫了更多市場機會。上半年,我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的國際市場份額分别約爲13.2%、14.5%、12%,同比分别提昇了0.8、0.9、0.8個百分點,繼續保持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
“采用FOB方式,海運物流交給海外客户。現在我們更傾向於簽訂CIF條款貿易合同(出口企業負責運輸、支付運費),自己設置海外倉、組織物流。”張美麗表示,疫情考驗之下,我國骨幹航運企業以穩定高效的表現贏得了更多認可。
應對變局,需要企業深化長期合作。交通運輸部水運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鼓勵外貿企業和航運企業簽訂長期運輸協議,保障運力供給、降低運價水平。中遠海運也積極與行業龍頭企業加强對接、簽訂長期運輸協議,提供穩定的長期運輸價格及運力支持。今年1月,他們與美的集團簽署合作協議,在集裝箱運輸、“端到端”物流供應鏈等方面深度合作。截至11月初,雙方全航綫合作量同比增長超過600%。
除加大長期運輸協議比重之外,賈大山建議,我國應在建設、監管等方面采取措施應對疫情對海運業帶來的挑戰: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提昇應對突發事件的韌性;加速推動自動化碼頭和智慧物流建設,提高供應鏈安全可靠水平;强化相關監管舉措,推動市場持續健康發展。(劉志强)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