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积极融入“双科学城”建设
东莞黄江迎来历史发展机遇

   东莞讯 历史的进程有多么波澜壮阔,其中的一些关键节点、关键时期就能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
  随着“深莞高度融合样本”建设的加快,黄江的融深蓝图日渐清晰。纵观改革发展大势,如今的黄江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日前召开的黄江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进一步明确黄江今后五年的发展方向,其中特别指出要积极对接融入“双科学城”建设,全力打造创新资源集成地、高素质人才集聚地、智能制造新高地。
  放眼大湾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多重国家战略在莞深区域交会叠加,莞深两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融合。作为身处两大科学城之间的工业强镇,黄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场世界级的“双科学城”故事正在上演。在新时代机遇面前,一个全新的黄江呼之欲出。潮涌湾区千帆竞,勇立潮头踏浪行。
  面对机遇与挑战,实干笃行的黄江,从未停止过拼搏奋进的步伐。过去五年,黄江通过招引大项目、培育新产业、拥抱新经济,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以年均超过10%的增速跨过200亿元大关,搭建起深莞高度融合发展的桥梁。
  黄江作为东莞南部临深重镇,是东莞对接深圳的“南大门”。
  在松山湖科学城向南延伸的创新链上,黄江是重要一环;在深圳都市圈中,黄江被深圳纳入“光明—黄江”创新发展区中。从高空俯瞰,黄江距两大科学城核心功能区的时空距离很近,且由于长期接受深圳辐射,已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深圳外溢产业集聚区的基础。
  五年来,黄江对接深圳抓机遇、促融合,全力打造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双科学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地,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要素加速集聚。据不完全统计,黄江从深圳引进的一大批优质产业项目,协议投资额超170亿元。
  当前,松山湖科学城已在黄江片区设置双城合作示范区,以便两大科学城的成果就近高效转化。在可预见的未来,黄江将成为两座科学城交叉合作的重要平台。
  受惠于深莞之间的产业转移与产业合作,人们有理由相信,黄江将逐渐成为深圳都市圈的创新支撑中心,成为东莞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最好的区域之一。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新征程的路上,黄江已做好准备。
  新时代赋予黄江打造“深莞高度融合样本”的新使命,如何抓住先机、赢得主动、抢占制高点,是黄江当前必须面对的重要城市命题。黄江给出的答案是:深度融入“双科学城”建设,打造融合发展新格局。
  随着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等大科学装置、研究型大学,以及一流企业和人才源源不断汇聚,双科学城源头创新的“新磁极”,正在爆发出越来越强大的科创引力。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越是形势向好、发展提速,就越要清醒认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黄江来说,打造“深莞高度融合样本”过程中的许多改革任务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必定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有许多难关要攻克。
  这就要求黄江必须凝心聚力抓发展,树牢新发展理念,坚持“工业立镇、产业优先”战略,最大限度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突破瓶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对接“双科学城”提供坚强的产业支撑。
  同时,更要持之以恒惠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为深度融入“双科学城”建设提供相关配套。
  新时代赋予新任务,新征程要有新作为。这就要求黄江的党员干部必须真抓实干讲担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和“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走在前列。蓝图绘就,惟有奋斗;扬帆破浪,正当其时。(韦基礼)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