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積極融入“雙科學城”建設
東莞黄江迎來歷史發展機遇

   東莞訊 歷史的進程有多麽波瀾壯闊,其中的一些關鍵節點、關鍵時期就能産生多麽深遠的影響。
  隨着“深莞高度融合樣本”建設的加快,黄江的融深藍圖日漸清晰。縱觀改革發展大勢,如今的黄江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日前召開的黄江鎮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進一步明確黄江今後五年的發展方向,其中特别指出要積極對接融入“雙科學城”建設,全力打造創新資源集成地、高素質人才集聚地、智能製造新高地。
  放眼大灣區,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多重國家戰略在莞深區域交會叠加,莞深兩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融合。作爲身處兩大科學城之間的工業强鎮,黄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一場世界級的“雙科學城”故事正在上演。在新時代機遇面前,一個全新的黄江呼之欲出。潮涌灣區千帆競,勇立潮頭踏浪行。
  面對機遇與挑戰,實幹篤行的黄江,從未停止過拼搏奮進的步伐。過去五年,黄江通過招引大項目、培育新産業、擁抱新經濟,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以年均超過10%的增速跨過200億元大關,搭建起深莞高度融合發展的橋梁。
  黄江作爲東莞南部臨深重鎮,是東莞對接深圳的“南大門”。
  在松山湖科學城向南延伸的創新鏈上,黄江是重要一環;在深圳都市圈中,黄江被深圳納入“光明—黄江”創新發展區中。從高空俯瞰,黄江距兩大科學城核心功能區的時空距離很近,且由於長期接受深圳輻射,已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深圳外溢産業集聚區的基礎。
  五年來,黄江對接深圳抓機遇、促融合,全力打造光明科學城、松山湖科學城“雙科學城”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高地,發展動能持續增强,科技創新要素加速集聚。據不完全統計,黄江從深圳引進的一大批優質産業項目,協議投資額超170億元。
  當前,松山湖科學城已在黄江片區設置雙城合作示範區,以便兩大科學城的成果就近高效轉化。在可預見的未來,黄江將成爲兩座科學城交叉合作的重要平臺。
  受惠於深莞之間的産業轉移與産業合作,人們有理由相信,黄江將逐漸成爲深圳都市圈的創新支撑中心,成爲東莞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最好的區域之一。
  百舸争流,奮楫者先。新征程的路上,黄江已做好準備。
  新時代賦予黄江打造“深莞高度融合樣本”的新使命,如何抓住先機、贏得主動、搶佔制高點,是黄江當前必須面對的重要城市命題。黄江給出的答案是:深度融入“雙科學城”建設,打造融合發展新格局。
  隨着光明科學城、松山湖科學城等大科學裝置、研究型大學,以及一流企業和人才源源不斷匯聚,雙科學城源頭創新的“新磁極”,正在爆發出越來越强大的科創引力。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越是形勢向好、發展提速,就越要清醒認識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對於黄江來説,打造“深莞高度融合樣本”過程中的許多改革任務是前無古人的事業,必定有許多硬骨頭要啃、有許多難關要攻克。
  這就要求黄江必須凝心聚力抓發展,樹牢新發展理念,堅持“工業立鎮、産業優先”戰略,最大限度發揮優勢、補齊短板、突破瓶頸,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爲對接“雙科學城”提供堅强的産業支撑。
  同時,更要持之以恒惠民生,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爲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脚點,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提昇城市品質,爲深度融入“雙科學城”建設提供相關配套。
  新時代賦予新任務,新征程要有新作爲。這就要求黄江的黨員幹部必須真抓實幹講擔當,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作風和“釘釘子”精神,一張藍圖干到底,一以貫之抓落實,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走在前列。藍圖繪就,惟有奮鬥;揚帆破浪,正當其時。(韋基禮)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