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我國新添3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産



   
   北京訊 江蘇裏運河—高郵灌區、江西潦河灌區、西藏薩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統26日成功入選2021年度(第八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名録。至此,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達到26處。
  裏運河肇始於春秋時期的邗溝。位於江蘇省高郵市境内的裏運河-高郵灌區,通過閘、洞、關、壩等水工設施,連通高郵湖和高郵灌區,實現了水在“高郵湖—裏運河—高郵灌區”之間的調配,兼顧灌溉和漕運兩大功能,是我國古代巧妙利用河湖水系、合理調控河流湖泊的水系連通工程的典範。
  潦河灌區位於江西省西北部,唐朝太和年間人們在北潦河南支下游修築蒲陂,開渠導水,灌溉農田千餘畝,明清時期相繼在中游、上遊興建烏石潭陂和香陂,成爲江南丘陵地區典型的古代引水灌溉的系統工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潦河灌區又相繼興建4座灌溉工程並延續至今,灌溉農田33.6萬畝。
  薩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統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目前海拔最高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從宋元時期開始,當地人民在冲曲河沿綫逐步建立起蓄水灌溉系統,明清時期灌溉系統的利用和管理體系趨於完善。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使用的蓄水池仍然有400多座。這套完善的蓄水灌溉系統,助力日喀則發展成爲“世界青稞之鄉”。
  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名録自2014年設立,旨在梳理世界灌溉文明發展脈絡、促進灌溉工程遺産保護,總結傳統灌溉工程優秀的治水智慧,爲可持續灌溉發展提供歷史經驗和啓示。
  “中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幾乎涵蓋了灌溉工程的所有類型,是灌溉工程遺産類型最豐富、分佈最廣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國家。”中國國家灌排委員會主席、水利部農村水利水電司司長陳明忠説,中國古灌溉工程遺産是中華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保護灌溉工程遺産體系、挖掘傳承區域特色水利歷史文化、發揮工程效益保障國家糧食生産,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提供重要水利支撑。(劉詩平)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