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首页
报业简介
版面导航
第01版:頭版聚焦
第02版:基建動態
第03版:工程管理
第04版:灣區之聲
媒体矩阵
联系我们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香港運用多項建築科技防範山泥傾瀉導致的次生灾害
香港訊
10月24日,香港發展局局長黄偉綸表示,本月,香港先後受熱帶氣旋“獅子山”及“圓規”影響,但受灾情况有限。事實上,每逢大雨,發生山泥傾瀉的風險便會增加。早在1972年,半山寶珊道發生灾難性山泥傾瀉,摧毁多幢建築物,包括一座12層高的旭和大厦,並奪走67人的生命。其後,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轄下土力工程處在寶珊地段開展一系列防治工程,其中,2009年落成的寶珊排水隧道,透過創新技術調控地下水位,减低發生大型山泥傾瀉的風險。該處更在隧道内設立山泥傾瀉科技展學館,向公衆傳達斜坡安全的重要性。
針對寶珊地段較易形成高地下水位,引發山泥傾瀉,土力工程處2009年設計並建立寶珊排水隧道,以一套創新、可持續的地下水位調控系統,取代80年代裝設並逐漸老化的横向排水管。目前,寶珊排水隧道已成爲香港最具標誌性的防治山泥傾瀉工程之一。
據土力工程處見習土力工程師葉靖童介紹,寶珊排水隧道由兩條排水隧道(直徑3.5米,總長度500米),以及工程人員運用向上打孔錘、在狹窄隧道内鋪設的172支排水斜管(最長達100米)組成;另配有自動實時地下水監測系統。暴雨期間,當地下水位上昇至較高水平時,系統會以短信提示同事,並會自動開關水掣,控制地下水位在指定範圍内,從而提高山坡的穩定性,减低發生大型山泥傾瀉的風險,保障市民的安全。
葉靖童説,除首次在港使用的向上打孔錘技術,工程人員在開鑿兩條排水隧道時,特别引入可縮回的隧道鑽挖機。當鑽挖機完成鑽挖一條隧道後,可縮回原位,再鑽挖另一條隧道,省却在隧道盡頭處開挖竪井收回鑽挖機。應用這項創新技術,令鑽挖隧道的時間縮短至四個月,亦大大减少工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此外,土力工程處還特别在隧道内設立山泥傾瀉科技展學館及舉行導賞活動,向公衆傳達斜坡安全的重要性。館内有多個不同主題的展覽廊。其中寶珊灾難紀念廊展示了當年寶珊道山泥傾瀉事故的歷史圖片及紀録,提醒市民山泥傾瀉灾難帶來的傷痛和教訓;氣候變化印象廊闡釋全球暖化令極端暴雨更加頻繁,以及在極端天氣下爲確保斜坡安全持續努力的重要性。
另外,土力工程處助理土力工程師馮一凡表示,爲提高導賞活動的趣味,館内加入不少理工科教育(STEMEducation)和互動元素,例如山泥傾瀉知識廊,透過短片,帶大家回顧香港過往百多年山泥傾瀉的歷史、香港斜坡安全系統的發展等;而排水隧道體驗廊則透過應用擴增實境(AugmentedReality-AR),示範排水斜管的操作及介紹地下水位調控系統的創新技術。
早前,兩位參加導賞團的同學分享參觀山泥傾瀉科技展學館後的感受。他們表示,透過活動接觸到不少新穎的事物,例如可以親身體驗實時監控地下水位、自動及手動降低水位設備是如何運作;亦可以近距離接觸機械狗,瞭解土力工程處如何透過應用創新科技,紓緩山泥傾瀉風險。現時,山泥傾瀉科技展學館已經開放給公衆人士、學校或團體預約導賞服務,並可於土力工程處的香港斜坡安全網頁進行預約,有興趣的朋友萬勿錯過。(丁岩旻)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出版: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852)66431220 24小时工作邮箱: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