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訊 香港房屋委員會一直致力爲有住屋需要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可負擔的公共租住房屋(公屋)。近日,房委會位於黄大仙彩虹道鑽石山綜合發展區的啓鑽苑第一期公共租住屋邨最近落成,居民已經開始陸續入伙。
鑽石山綜合發展區前身爲大磡村,是近年市區較罕有的大型綜合發展項目,當中包括啓鑽苑第一期的公共租住屋邨、啓鑽苑第二期的緑表置居計劃和啓翔苑的居者有其屋計劃。綜合發展區内亦會提供活水公園、文化園境大道、公共運輸交匯處及宗教設施等。
啓鑽苑第一期共有兩座住宅大樓及一個商場。33層的啓宏閣和38層的啓隽閣采用因地制宜的設計,合共提供1018個公屋單位,預計可容納約2680位居民。
房屋署總建築師朱慧明説:“在規劃新屋邨時,采用因地制宜的設計可配合個别地盤的特點和限制,務求令地積比率得以善用,並增加建屋量。”
“鑽石山綜合發展區是少有位於市區中的發展計劃。除原址具有歷史文化意義之外,地盤周邊有高密度的住宅、商業大厦、工業大厦等樓宇及繁忙的道路,因此整個項目的規劃和設計都充滿挑戰。設計團隊在優化整體樓宇布局和設計的同時,更要考慮與周邊社區配套設施及地區文化的協調。我們期待日後當整個綜合發展區落成後,區内將注入全新的景象和活力,爲居民構建舒適和諧的社區。”
朱慧明表示,啓鑽苑及附近興建中的其他資助房屋,采用了階梯式樓宇高度遞變設計,在充分善用土地發展潜質的同時,亦讓建築物錯落有致,並與鄰近的樓宇布局保持和諧協調。
新落成的啓鑽苑第一期(包括商場)的設計亦已考慮了微氣候研究及環境評估報告的建議,住宅大樓以平行的方式布置,讓樓宇之間形成通風廊,提高空氣自然流通效果。
朱慧明解釋:“樓宇之間的通風廊不僅提昇發展區内的風環境,這些通風廊與相鄰的大有街和四美街連成一綫,將成爲區域通風廊和觀景廊,讓在周邊工作和生活的市民既能享受自然風,同時也能眺望遠處山景。”
朱慧明説:“環保和健康生活兩者均是建築設計的重要考慮點。我們希望住宅單位透過自然採光以及對流通風效率,有助减少使用電燈和冷氣的能源損耗。此外,由於地盤周邊爲交通繁忙的彩虹道及龍翔道,住宅大樓部分位置裝設隔聲鰭片,而部分單位則裝設减音窗,以减低道路交通噪音對住户的影響。”
在整體建築群的外觀方面,啓鑽苑及啓翔苑住宅大厦外墻色調取材自舊大磡村街景元素,包括鐵銹(橙色)、木材(淺棕色)、植物(緑色)、金屬鋅(藍緑色)和磚石(灰棕色)。
啓鑽苑第一期兩座公屋住宅大樓外墻以橙色及淺棕色爲色調,給人明亮清新的感覺。而旁邊的啓鑽商場則以較深的棕色爲主,商場西面(即面向活水公園方向)的外墻以不同深淺的緑色特色鋁板,與將來落成的活水公園互相輝映。
啓宏閣和啓隽閣之間的廣場中心放置有象徵意義的星形雕塑,令人懷緬昔日大磡村的電影製作氣氛。而連接啓宏閣和啓隽閣的行人天橋外墻亦設有電影菲林模樣的鋁飾板,與廣場中心的雕塑互相呼應。此外,在住宅大樓地下大堂的裝飾墻也將會展示畫家對昔日大磡村的印象創作,唤起居民的集體回憶。
爲照顧居民的起居生活,啓宏閣和啓隽閣的平臺内分别設有三層和一層零售設施,地庫設有濕貨街市,沿彩虹道和邨内行人通道旁亦設置街鋪,將於今年底至明年中開始陸續啓用,爲居民提供不同的購物選擇。啓宏閣三樓平臺和啓隽閣一樓平臺主要爲園境空間和休憩設施,包括健體設施、兒童游樂場、園境和緑化設施,讓居民舒展身心。
啓鑽苑毗鄰鑽石山港鐵站,並有多條公共巴士及專綫小巴往返不同地區,交通便利。隨着發展區内其他公營房屋、活水公園、文化園境大道等設施的落成,鑽石山綜合發展區將會爲該社區添加精彩的生活動力。(林雨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