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開放新高地,産城新融合
上海臨港新片區“拔節生長”


   上海訊 行走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隨處可見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在這片東海之濱的灘涂上,特色園區、商業樓宇正如雨後春笋般拔地而起。
  增設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是首届進博會期間,中央交給上海的三項重大任務之一。2019年8月20日揭牌以來,臨港新片區累計簽約項目765個,涉及投資額4478億元。與此同時,臨港新片區基本形成以“五自由一便利”爲核心的制度型開放體系框架,正在打造服務新發展格局的開放新高地。
【集聚前沿産業,形成戰略增長極】
  在臨港新片區揭牌兩週年之際,集成電路企業上海瀚薪科技有限公司宣佈,將新建一個碳化硅産業基地,開展碳化硅器件和模塊的研製。
  “伴隨新片區的成長,我們也從一個5個人的小公司,成長爲擁有國内外4家控股子公司的企業。”瀚薪科技負責人徐菲説。
  集成電路企業快速成長,得益於臨港新片區提供的從芯片材料到製造的産業生態。“在這裏我們既能找到供應商,也能找到下游企業,效率很高。”徐菲説。前沿産業是臨港新片區建設的“壓艙石”。兩年來,臨港新片區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領域投資額超2000億元,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産業的一批重點項目紛紛落地。2021年上半年,臨港新片區工業産值同比增長80%以上。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應用;在人工智能領域,鼓勵企業研發醫療輔助診斷軟件系統……上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華源説:“以應用場景爲導向,上海將在臨港新片區出臺一系列更加精準的産業政策。”
【集成改革創新,建設開放新高地】
  8月上旬,上海港東北亞空箱調運中心落户臨港新片區洋山特殊綜合保税區。調運中心除新建45萬平方米集裝箱堆場外,還將提供修箱、發箱等配套服務,吸引空箱資源在此集聚。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趙義懷説,空箱調運中心作爲國際航運樞紐的配套服務,不僅會豐富上海港的航運服務功能,還將優化東北亞地區的集裝箱資源配置,緩解“一箱難求”的問題。
  運輸自由是臨港新片區打造開放新高地的重要内容。推動投資自由,臨港新片區迎來了全國首家外資控股的合資商業理財公司、首家外商獨資的金融科技公司;推動貿易自由,洋山特殊綜合保税區封關運行,構建全新的海關監管模式;推動資金自由,臨港新片區在全國率先開展境内貿易融資資産跨境轉讓等試點……
  隨着“五自由一便利”制度體系的完善,臨港新片區逐步成爲吸引外資的新高地。統計顯示,今年1月至7月,臨港新片區實到外資4.37億美元,同比增長55%。
  “經過兩年努力,臨港新片區制度型開放體系的框架基本形成。”上海市委常委、臨港新片區黨工委書記朱芝鬆説,下一步臨港將根據國家統一部署,先行先試擴大金融、增值電信、數據跨境流動、教育、醫療等領域的對外開放。
【提昇城市能級,打造濱海“未來城”】
  遠離上海市區的臨港新片區,從一片灘涂起步。一手抓高質量發展、一手抓高品質生活,臨港新片區也有了更多烟火氣。
  微風吹拂,碧波盪漾……近日,上海最大的海綿公園——星空之境在臨港新片區開園試運行。從空中俯瞰,星空之境呈曲綫造型,海綿體系與園林景觀有機結合,8座建築點綴其中。“在確保排水防澇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實現雨水在城市的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净化。”中建八局副總經理王濤説。
  推進現代化新城建設,提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争力,這是臨港新片區未來的發展重點之一。上海最新發佈的意見提出,支持臨港新片區適度超前配置公共服務資源,包括完善住房供應和保障體系、優化教育資源布局等。
  補齊短板,拉長長板,從一片灘涂到濱海“未來城”,臨港新片區現代化新城建設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錨定打造特殊經濟功能區的發展目標,朱芝鬆表示,將深刻把握臨港新片區與浦東新區在改革開放聯動、創新發展協同方面的關係,更好發揮“1+1>2”的綜合優勢,在新起點上創造新的業績。(何欣榮、楊有宗)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报业传媒集团   投稿、广告、商务:zgjjb@foxmail.com  24小时客服QQ:33858146